
别等症状加重了再重视!69岁患者左上肺腺癌手术与麻醉安全性解析
袁光达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1次播放
大家好,我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任云医生。最近碰到一位59岁的女性患者,她做了一台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你可能觉得这种事离自己很远,其实像她这样气短、乏力、生活小毛病拖着不治的人,身边还真不少。我们来聊聊,从走进手术室到平安出院,麻醉能帮上什么忙,又有什么需要警惕的地方。
很多人以为麻醉就是“把人弄晕”,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比起“睡一觉”,麻醉更像是给身体装了一个守护盾。手术时,医生要随时监控心跳、血压,调控麻醉药,不断调整策略,让器官别“闹情绪”。遇到心脏这样的大手术,用的就是全身麻醉,这种方式能让全身肌肉松弛,心脏和呼吸都接受专业团队的保驾护航,就像汽车开进了全套4S店,连发动机都按需检查。药物的选择和量也得因人而异,有高血压、心功能问题的,麻醉方案必须个性化,不能走“模板”。
还是说回那位阿姨,她一开始只觉得有点气短、腿软,拖了几个月症状才明显。其实心脏瓣膜有问题,早期常被误当成“累的”,但不管体力好坏,轻视这些小症状都很危险。万一心脏撑不住,结果可能是昏厥、水肿甚至危及生命。好消息是,在进手术室前,医生都会做一堆检查,把风险都尽量“堵在门外”。有的患者甚至术中才发现新隐患,像那位阿姨手术时查出了动脉炎,但团队应对及时,安全度过难关。所以,及时求医,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每多一步预防,安全就多一成。
那怎么让手术更顺利?其实办法挺多。首先,术前一定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什么“偶尔气短”“以前有高血压”等细节医生都很看重。其次,术后得留意身体,别逞强,出现发热、胸闷、伤口异常赶紧汇报。再有,短期内活动量别太猛,能慢一点复健就慢点,身体有个“磨合期”。另外,家人陪伴或者医生定期随访都很重要,别嫌麻烦。只要大家配合得当,这类心脏大手术其实没那么吓人。遇事不慌,科学对待,安全过关的比例很高。
主动脉瓣手术听着吓人,但只要提前准备、规范麻醉、术后细心护理,绝大多数人都能平安度过。别怕,信息透明、配合治疗,就是最好的保护伞。现在开始注意还不晚,多积累一点健康经验,关键时刻就能稳稳过关!
袁光达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1次播放
冯康主治医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2次播放
郭山峰主任医师|江苏省中医院
7次播放
韩斌啸主治医师|苏州市中医医院
148次播放
夏道林主任医师|盱眙县人民医院
1次播放
任云主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9次播放
徐中萍主治医师|苏州市中医医院
44次播放
周静主治医师|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8次播放
田晓娟副主任医师|深圳大学总医院
1次播放
魏立府住院医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2次播放
陶鑫主治医师|苏州市中医医院
4次播放
顾晨希住院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2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