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胆囊切除与阑尾切除手术中的全身麻醉:你需要知道的5个关键点

  • 2025-08-25 22:58:009次播放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视频内容

胆囊切除与阑尾切除手术中的全身麻醉:你需要知道的5个关键点

全麻真的会让人变笨吗?聊聊手术背后的"沉睡魔法"

 

上周门诊,33岁的小张攥着检查单,手指因为紧张泛白:"乔医生,我这胆囊息肉要做全麻手术,朋友说全麻会变笨,我还得辅导孩子写作业呢..."看着她眼里的焦虑,我知道又到了给大家好好讲讲全麻的时候。其实"睡一觉就做完手术"的背后,藏着一套精密的医学逻辑,今天咱们就一点点拆开来说。

 

全麻就像精准的交通管制

 

把身体比作一座城市,全麻的过程就像交通指挥中心在进行一场大型调度。你大脑里的"意识主干道"、传递疼痛的"神经支路"、控制肌肉的"运动辅道",平时各忙各的,手术时却需要按指令有序"暂停"或"限行"。

 

我们用的麻醉药物,就像不同功能的交通信号灯:环泊酚负责让"意识主干道"暂时封闭,让大脑从"高速运转"切换到"待机模式";瑞芬太尼像个敬业的岗亭交警,守在疼痛信号的必经之路上,不让任何"疼痛车辆"闯入大脑;还有罗库溴铵这类肌松药,专门放松肌肉"运动辅道",让手术部位像解开的绳结一样舒展,方便医生操作。

 

用药的剂量更是精准到"量身定制"。小张身高158cm、体重51kg,我们会根据她的体重、肝酶指标、手术预估时长来计算每一种药的用量——比如环泊酚按每公斤1.8mg给药,瑞芬太尼每小时每公斤0.1μg持续泵入。这就像给不同车型的车配专属油量,既保证能顺利"跑完"手术全程,又不会因为药量过多影响后续"启动"。

 

整个手术中,我们面前的监护仪就像城市交通大屏,实时跳动着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这些"交通数据"。小张手术进行到30分钟时,血压稍微降了5mmHg,我们立刻通过微量泵调整了一点点血管活性药物,1分钟就恢复了正常。这种精细调控,让48分钟的手术全程像按了"平稳键",她醒来时甚至问:"开始做了吗?"

 

这些情况要特别注意

 

全麻的安全,既靠医生的技术,也靠患者的配合。有几个细节要是忽略了,可能会出小麻烦:

 

先说体型和用药的关系。小张51kg的体重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是特别肥胖或偏瘦的患者,用药就得更谨慎。就像穿衣服,太胖的人穿紧身衣会勒得难受,太瘦的人穿宽松款会晃荡——肥胖患者脂肪多,某些脂溶性麻药可能在体内停留稍久;偏瘦患者肌肉少,药物代谢可能更快,都需要麻醉医生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最不能大意的是术前禁食禁水。我前几年遇到过一位患者,术前偷偷喝了半杯豆浆,结果麻醉诱导时发生反流,胃里的东西涌到咽喉,差点呛进气管。这可不是小事,气管被异物堵住会引发窒息,就算抢救回来也可能留下肺部感染的后遗症。所以术前8小时不能吃任何东西(包括牛奶、粥),术前2小时不能喝水,这是铁规矩,千万别抱侥幸心理。

 

还有术后24小时的禁忌。小张术后第二天想自己开车回家,被我们拦住了。这不是小题大做——全麻药物完全代谢需要时间,就像酒醒后24小时内开车仍有风险,麻药残留可能让反应速度变慢,做决定时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术后一天内,别开车、别签重要文件、别操作危险器械,让身体彻底"醒透"再回归日常。

 

5个实用建议请收好

 

想让全麻手术更顺利,这5件事一定要记牢,小张就是这么做的,恢复得特别快:

 

1. 术前说清过敏史:就像请保姆前要告诉家里的过敏原,对麻醉医生来说,你的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比如对鸡蛋、豆制品过敏,有些麻药可能含相关成分)都至关重要。小张小时候对青霉素过敏,提前告诉我们后,我们避开了可能有交叉过敏风险的药物,从源头减少了风险。

2. 手术当天别化妆涂指甲:很多女生喜欢化妆,但脸上的粉底可能掩盖面色变化(比如缺氧时的发绀),深色指甲油会让血氧仪"读"不准指尖的氧饱和度。小张特意素面朝天来医院,监护仪能清晰捕捉她的生命体征,我们心里也更有底。

3. 术后用枕头垫高伤口:就像刚修补好的路面需要减少压力,术后把枕头垫在伤口下方(比如胆囊手术垫在右上腹),能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小张术后这么做了,说比平躺着舒服多了。

4. 咳嗽时学"考拉抱树":术后咳嗽是排痰的好办法,但用力咳会扯到伤口。教大家一个姿势:双手像考拉抱树一样轻轻按住腹部伤口,咳嗽时稍用力按压,能缓冲伤口的牵拉。小张练了两次就学会了,既顺利排了痰,又没觉得太疼。

5. 记录每天排便情况:肠道恢复就像重启电脑,需要时间。术后第一天没排便很正常,但如果超过3天没动静,可能是肠道蠕动慢了。小张每天在手机备忘录记着排便时间,我们根据记录调整了她的饮食(加了点膳食纤维),术后第3天就顺利排便了,恢复得更顺畅。

 

了解这些知识,下次再面对全麻手术时,你心里就能有底了。

视频中心
科普,胆囊切除与阑尾切除手术中的全身麻醉:你需要知道的5个关键点

胆囊切除与阑尾切除手术中的全身麻醉:你需要知道的5个关键点

  • 乔志明主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9次播放

  • 科普,急性阑尾炎术后,如何有效管理疼痛?现在看这些关键因素!

    急性阑尾炎术后,如何有效管理疼痛?现在看这些关键因素!

  • 袁维栋副主任医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79次播放

  • 科普,别轻视双侧小乳症:手术前你需要知道的5个麻醉知识!

    别轻视双侧小乳症:手术前你需要知道的5个麻醉知识!

  • 张均副主任医师|重庆当代整形外科医院

    25次播放

  • 科普,孕期危机下,如何保障母婴安全?剖宫产麻醉你不可不知的5大关键

    孕期危机下,如何保障母婴安全?剖宫产麻醉你不可不知的5大关键

  • 周晓芹主任医师|盱眙县人民医院

    16次播放

  • 科普,皮肤突发大片红疹?3个急救妙招帮你稳住局面!

    皮肤突发大片红疹?3个急救妙招帮你稳住局面!

  • 孙兴进主任医师|东台市中医院

    18次播放

  • 科普,别等脂肪堆积加重,4个准备让麻醉过程更安全!

    别等脂肪堆积加重,4个准备让麻醉过程更安全!

  • 张均副主任医师|重庆当代整形外科医院

    14次播放

  • 科普,麻醉方案如何保障小乳症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麻醉方案如何保障小乳症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 张均副主任医师|重庆当代整形外科医院

    21次播放

  • 科普,代谢紊乱的隐形推手: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三高的隐秘联系

    代谢紊乱的隐形推手: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三高的隐秘联系

  • 李佳仪主治医师|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次播放

  • 科普,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每40秒就有人因忽视而倒下

    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每40秒就有人因忽视而倒下

  • 刘献旺主治医师|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瑞丽江畔社区卫生服务站

    49次播放

  • 科普,头晕别硬扛!3个信号提醒你大脑在"喊救命" 💊

    头晕别硬扛!3个信号提醒你大脑在"喊救命" 💊

  • 张伟主治医师|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3次播放

  • 科普,三高人群注意: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脏在报警!

    三高人群注意: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脏在报警!

  • 赵雨晴主治医师|青岛市南花莲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37次播放

  • 科普,胆囊切除手术前必知:麻醉知识解读与常见误区

    胆囊切除手术前必知:麻醉知识解读与常见误区

  • 乔志明主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34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