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的秘密:揭开耵聍栓塞的取出秘籍
有时在安静的夜晚,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左耳似乎听得没右耳那么清楚,尤其是在和家人说话或者看电视时。说起来,很多人遇到过类似的小麻烦,却不一定真正了解背后的原因。其实,这种“闷堵”的感觉,常常和耳朵里的耵聍(也叫耳屎)有关。别担心,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普通却容易忽略的小问题。
01 什么是耵聍栓塞?
简单来讲,耵聍栓塞就是耳道里堆积了太多耵聍,像堵车一样把“声波通道”挡住了。耵聍原本是耳朵自动分泌出来的分泌物,但如果分泌太多、清理不及时或者不正确,耵聍就可能变硬、结块,堵在耳道里影响听力。
常见原因 | 描述 |
---|---|
分泌多 | 体质易分泌耵聍的人更易发生堵塞 |
清理方式不当 | 用棉签、耳勺过度掏耳反而可能推动耵聍深入 |
耳道结构特殊 | 耳道较窄或弯曲者更易堆积 |
症状初期往往很轻微,可能只是感觉偶尔“听不清”,但一旦耵聍块变大,会引起明显堵塞。耳鼻喉科收治的病例显示,耵聍栓塞在成年人中发病率约5~6%,老人和儿童更常见(Roland et al., 2008)。
02 耵聍在耳朵里的本职工作
- 保护:能阻挡灰尘、细菌进耳道,像一扇“天然门卫”。
- 抗菌:含有防护成分,能抑制部分病原的生长。
- 润滑:让耳道不容易干燥、脱皮。
不过,如果耵聍过度堆积,就像“门卫”堵着门不让人进出,反而带来困扰。尤其是在炎热、出汗或空气污染大的环境下,耵聍分泌一般会增多,但通常身体能自我调节,无须频繁干预。
03 耵聍栓塞有啥症状?
说到底,症状才是判断问题的关键。初期有人只是偶尔觉得声音不太清楚,尤其是在洗头或淋浴后,更容易有暂时性的“闷”感。随着耵聍栓塞加重,症状就会越来越明显——这时就不可忽视了。
一位59岁的男性,近期发现右耳持续听力明显下降,伴有闷堵感和轻微耳痛。检查发现是大块耵聍堵塞。这个例子说明,持续、明显的症状需要及时关注。
症状类型 | 表现形式 |
---|---|
听力变化 | 持续性听不清、甚至隔绝外界声音 |
耳痛 | 耳道胀痛或不适,偶尔有刺痒 |
并发症 | 严重时可导致耳道炎症、外耳感染等 |
相关风险分析显示,长时间耵聍栓塞如未处理,可引发细菌感染、外耳道皮肤损伤,甚至影响平衡感(Schwartz et al., 2013)。
04 为什么会发生耵聍栓塞?
- 生活习惯因素:频繁掏耳、使用耳塞、助听器,都会促进耵聍堆积。
- 年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耵聍分泌和耳道自净功能降低,老人风险更高。
- 个人体质与遗传:部分人天生耵聍分泌较多,耳道结构也有影响。
- 环境原因:尘土多、空气干燥的地区居民患病率略高。
调查数据显示,频繁使用耳塞工具的人群,耵聍栓塞风险高出普通人约两倍(Jung et al., 2017)。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害处其实和日常细节关系很大。
05 哪些信号需要专业医生?
情况 | 是否建议就医 |
---|---|
持续听力障碍 | 推荐到耳鼻喉科检查 |
耳道剧烈疼痛/分泌异常 | 必须迅速就医 |
儿童或老年人症状明显 | 及早到专业机构处理 |
自行掏耳后出血/反复感染 | 立即请医生诊治 |
无明显不适,仅偶尔堵塞 | 可在家观察,但勿自行深度处理 |
一般情况下,如果耵聍栓塞导致明显、持续问题或伴随不适感,建议直接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处理。尤其对于儿童、老人,以及有听力辅助设备的人群,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发生伤害。
06 专业医生怎么处理耵聍栓塞?
医院取耵聍的方法有几种,不同症状适用不同操作——
- 耳镜显微操作:医生使用专业器械清除耵聍,适用于大块堵塞。
- 抽吸法:利用细管低压吸走堵塞物,适合质地较软的耵聍。
- 冲洗法:温水缓慢冲洗耳道,将耵聍软化后冲出,常用于初次栓塞且没有耳道炎症的患者。
方法 | 适用条件 | 注意事项 |
---|---|---|
显微操作 | 硬块、大量堵塞 | 需专业医生操作,防止损伤 |
抽吸法 | 软性耵聍、局部堵塞 | 不能自己在家尝试 |
冲洗法 | 初次、炎症少 | 不推荐在耳道发炎时冲洗 |
多项研究证实,耳道自行处理栓塞导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专业操作(Roeser et al., 2020)。
07 如何科学预防耵聍栓塞?
大多数时候,耵聍不需要刻意清理。正确预防方法,是帮助耳朵保持适度的自净功能。下面这些办法很实用——
措施 | 具体建议 |
---|---|
均衡饮食 | 多吃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耳道皮肤健康 |
适度掏耳 | 只清理外耳道,避免深度掏耳,建议每月一次即可 |
保持耳道干燥 | 洗澡、游泳后轻轻擦干耳廓,避免积水 |
环境卫生 | 减少灰尘环境,下班回家可用温毛巾擦外耳 |
定期体检 | 建议每年一次耳鼻喉健康检查,特别是中老年及儿童 |
参考文献
- Roland, P. S., Smith, T. L., Schwartz, S. R., et al. (2008).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Cerumen impaction.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139(3), S1-S21. (APA)
- Schwartz, R. H., Kim, D., & Tami, T. A. (2013). The relationship of ear canal acidity and otitis externa. The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 62(6), E4-E8. (APA)
- Jung, T. T., & Jung, Y. (2017). Cerumen impaction: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in the elderly. Geriatrics & Aging, 20(10), 22-25. (APA)
- Roeser, R. J., Valente, M., & Hosford-Dunn, H. (2020). Audiology: Diagnosis. Thieme. (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