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耳朵里的“隐秘敌人”:耵聍栓塞的症状与治疗指南

  • 28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耳朵里的“隐秘敌人”:耵聍栓塞的症状与治疗指南封面图

耳朵里的“隐秘敌人”:耵聍栓塞的症状与治疗

01 耵聍栓塞:耳朵的守护者还是敌人? 🦻

生活中,不少人偶尔会发现,用手碰耳朵时有点痒,甚至能搔出一点黄色的“渣滓”。有人叫它“耳屎”,其实这东西有个正式的名字:耵聍。它藏在耳道深处,从外面通常看不见。
正常情况下,耵聍能阻挡灰尘、细菌进入耳朵,还能保持耳道内部湿润。但有时候,它也会因为积累过多变成耳朵的“小麻烦”——耵聍栓塞。

TIPS:
  • 耵聍本身对健康有益,但若堵塞耳道,健康隐患就随之而来。

02 其实耵聍栓塞也会有“小信号”

很多人并不知道,耵聍栓塞刚刚形成时,症状通常非常轻微,很容易被忽略。例如,有时会觉得耳朵里有点闷闷的,好像空气流通受限。有些人偶尔伴有轻轻的发痒,偶尔会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在耳里有些回音。这些“小信号”,往往只在洗澡进水后才会明显一些。

举个例子:
35岁的黄先生喜欢晨跑后用湿棉签清理耳道,最近他觉得左耳偶尔有闷胀感,有时候洗头水流进耳朵,更觉不舒服。除了偶尔发痒,没有其他明显不适,但他并未在意这些微小的变化。

友情提醒 : 出现轻微耳闷、偶发痒或偶尔听力短暂下降时,虽不必紧张,但也不宜长期忽略。

03 出现这些情况,别再当“小问题”了!

随着耵聍堵塞加重,一些症状会持续出现。与前面相比,警示信号更加明显,例如听力持续下降,出现长时间的耳闷堵感、耳鸣。有时甚至出现耳痛或觉得耳朵“鼓胀得厉害”。用力张嘴时,一些人会表现出耳朵疼痛或堵塞感更加明显。这时候,需引起充分关注。

典型案例:
50岁的李阿姨,发现自己近一周来右耳持续听不清邻居说话,且感觉右耳闷痛,偶尔甚至有流水声。白天还好,晚上更明显。她担心是听力受损,才到医院求诊。
症状表现 常见情况
持续耳闷 堵得更重,甚至会“听不清”
听力下降 和感冒、耳部疾病相似,不易区分
耳痛 有时还会伴随着耳鸣、流水声
有这些症状时,尽量别拖延,可以考虑去耳鼻喉科看看。

04 究竟什么导致了耵聍栓塞?

很多人纳闷:不是说耵聍能“自洁”吗,怎么会堆积到堵耳朵呢?实际上,这和日常习惯很有关系。
下面详细拆解形成耵聍栓塞的常见原因——

  • 1. 爱用棉签、耳勺等深度掏耳朵
    很多人喜欢用棉签深挖耳道,其实这样容易把耵聍推到更深处,让它慢慢堆在耳道深部。
    研究显示,经常用棉签掏耳朵者,发生耵聍栓塞的概率比不用者高出2倍左右。
  • 2. 耳道结构或分泌习惯差异
    一些人天生耳道较细弯曲;有些人油脂腺分泌旺盛,这些都会影响耵聍“自清”能力。
  • 3. 年龄和健康状况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耵聍会变干偏硬,不容易随动作自行排出。此外,经常佩戴助听器或使用耳塞的人,也容易发生堵塞。
  • 4. 特殊病症和环境
    比如皮肤病、慢性耳炎等耳道疾病反复刺激,或者长期处于多尘环境下,也很容易让耵聍堆积。
当耵聍不能自然排出并越积越多时,堵塞耳道,才会真正成为健康“隐秘敌人”。

05 专业检查怎么“揪出”耵聍栓塞?🔍

觉得耳朵不舒服,有人自己照镜子试着看看耳道,但实际上耵聍藏得很深,一般光靠日常工具很难发现。想要确定耳朵是否被耵聍堵了,应到医院或有经验的耳科诊所,用专业器械检查。

检查方式 说明
耳镜检查 直接用耳镜观察耳道内耵聍情况;无痛,几分钟就能完成。
听力测试 对于明显听力下降者,有时会做简单的听力筛查,判断是否单纯耵聍引起。
就诊建议: 只要医生发现耵聍阻塞,会根据情况提出合适的处理方式。自查不便时,最好让专业医生来帮忙确认。

06 治疗方法多样,哪种最适合你?

当耳朵真的被耵聍堵塞后,处理方法不是“一掏了之”。不同情况,处理方式也不同。下面的对比表,帮助你快速了解各种处理方式及其适用人群 ——

治疗方法 适用情况 注意事项
软化剂滴耳 适合耵聍偏硬、不易直接取出的情况 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有耳膜穿孔者不适用
耳道冲洗 耵聍有一定软化或呈泥状块状时 操作要温和,有耳患病史者慎用
手工挖取 耵聍较大或堵塞严重者 由专业医生操作,避免损伤耳道
提醒: 有时耵聍栓塞较为顽固,需要多次处理,不建议自行用硬物“抠取”。

简单说,选择哪种方法,应以医生建议为主。有时候病人带着“自己挖耳朵更放心”的心理,其实很容易把耵聍越推越深,加大堵塞和感染风险。

07 预防耵聍栓塞的小窍门

生活建议:
  • 不要频繁掏耳朵,特别是不建议深度掏挖。
  • 洗澡、游泳后,可用干毛巾轻轻擦拭外耳廓即可,避免水分残留耳道。
  • 佩戴助听器、耳塞的人,可以定期让医生帮忙检查耳道。
  • 发现听力下降、耳闷、耳鸣持续不缓解时,最好早到医院专业人员判断,不要长期自行处理。
补充食疗建议:
  • 深色蔬菜(如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上皮组织健康。
  • 鸡蛋: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耳道皮肤修复。
  •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避免分泌物变得过于干硬。
这些日常饮食的小调整,可以帮你守住耳道健康。
小贴士:真正健康的耳朵,不需要天天掏。自然排除、偶尔专业检查,更安全放心。

最后的话

耳朵里的耵聍就像是“隐秘的工人”,默默守护,但堵塞久了也会捣蛋。关注小信号,调整生活习惯,遇到持续不适时找专业医生帮忙,这才是保护耳朵的靠谱办法。
身边朋友家人出现类似症状,不妨把这些实用知识告诉他们。毕竟健康的生活,并不复杂,关键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