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妊娠糖尿病:孕期健康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 43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妊娠糖尿病:孕期健康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封面图

妊娠糖尿病:孕期的甜蜜与挑战

01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在怀孕之后,原本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的生活习惯,有时候会变成值得警惕的小变化。比如,有人怀孕后突然觉得比以前容易口渴、排尿也勤了不少,但心里还觉得反正怀孕“本来就会这样”。其实,这些表面看起来无害的变化,偶尔会和妊娠糖尿病有关。

妊娠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只在怀孕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状态。简单来说,它不是之前有糖尿病,而是在孕中期被发现的血糖异常。大约每10位孕妈妈中,就有1位会经历妊娠糖尿病(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0)。这种情况不挑人,体重正常的人也可能遇到。

🌟 小贴士: 妊娠糖尿病往往没有特别明显的不适,所以产检筛查很重要。

02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有哪些影响?

对孕妈妈来说:如果血糖一直偏高,容易在孕晚期出现高血压或羊水过多。分娩时剖宫产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有位32岁的孕妇,孕中期被查出血糖升高,没太重视,结果在最后几周出现了血压高的情况,整个孕后期都很紧张。这说明,妊娠糖尿病如果得不到控制,孕晚期会出现麻烦。

对宝宝影响:胎儿可能发育得比同龄孩子要“有分量”,但大宝宝未必是好事。宝宝出生后,出现低血糖、黄疸、呼吸问题等几率也会上升。长期看,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将来肥胖或者出现糖尿病的风险也会高一些(Damm et al., 2016)。

👶 要知道: 妊娠糖尿病本身不是“绝症”,但会让产检和分娩变得更复杂些,认真应对很有必要。

03 为什么会得妊娠糖尿病?

  1. 激素变化影响:怀孕后,胎盘释放的多种激素会让胰岛素(降血糖的“钥匙”)作用变弱,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就降低了。如果胰岛功能不够好,糖分就更容易升高。
  2. 遗传和年龄因素:父母有糖尿病史,或者母亲年纪大于35岁时,风险会明显增加。有研究显示,35岁以后妊娠糖尿病的概率接近15%(Chiefari et al., 2017)。
  3. 体重和生活习惯:以前就偏胖,或运动不多的人,容易中招。不过也有孕妈妈一直不胖,但因为孕期激素变化,一样会出现血糖升高。
🔍 提示: 上述因素容易让血糖问题悄悄出现。孕期要关注血糖,但不必过度焦虑。

04 如何筛查和诊断妊娠糖尿病?

说起来,妊娠糖尿病一般不会让孕妇一下子觉得特别不对劲,很多时候靠自己感觉发现不了。这个时候,产检里的标准化筛查很重要。

筛查时间 常用方法 诊断标准
孕24-28周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空腹 ≥5.1 mmol/L
1小时 ≥10.0 mmol/L
2小时 ≥8.5 mmol/L

检查流程很规范:先禁食,空腹抽一次血,然后喝下规定浓度的糖水,再在1小时、2小时后各测一次血糖。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就算妊娠糖尿病。

📝 注意: 有既往高危因素(比如体重超标、家族有糖尿病史)的孕妇,医生有时在孕早期就让做糖耐量检查。

05 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怎么调?

吃得营养、血糖又稳定,是妊娠糖尿病管理的关键。“营养餐”并不意味着毎天只能吃蔬菜鸡胸肉,其实有窍门。

食物推荐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糙米、全麦面包 富含膳食纤维,延缓血糖上升 可作为一日三餐主食,每顿约1/3为杂粮
豆制品 高蛋白、低脂,有助稳定血糖 早晚餐各选一道,如豆腐、豆浆
鸡蛋、鱼 优质蛋白,支持胎儿发育 每天可食用1-2个鸡蛋,或每周2-3次鱼肉
各种新鲜蔬菜 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每餐保证蔬菜占1/2碗以上
低糖水果(如苹果、梨) 补充维生素C 每天1-2份,分时段与主餐间隔吃

空腹时、运动后,很容易觉得饿,这时小块坚果(如核桃、杏仁)或一杯有糖控制的酸奶比较合适,可缓解饥饿又不用担心血糖飙升。

🥦 实用建议: 三餐要有主食、蛋白和蔬菜,多样搭配,每隔3-4小时吃一次,避免餐后血糖冲高。

06 怀孕期间,运动和习惯调整怎么做?

不少孕妇担心运动是不是会伤到宝宝。其实,只要没被医生特别限制,大多数孕妈适度活动反而有助于血糖平稳。运动不只是去健身房流汗,散步、家务等都算。

  • 每日步行:每天30-60分钟轻快步行,不必太累,坚持每周5天。
  • 孕妇瑜伽:每周1-2次,动作轻柔,可改善下肢水肿,心理更放松。
  • 规律作息:不熬夜,每晚7-8小时睡眠,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有一次,一位28岁的孕妈妈,每天午饭后坚持慢走半小时,后来产检血糖一直很稳定,生活质量也不错。这种经验说明,合适的生活习惯对血糖管理帮助很大。

🚶‍♀️ 小建议: 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每周五天适当活动是比较理想的运动量。

07 产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出生后,大多数孕妇的血糖能恢复正常。但这并不是终点,还要定期查一次血糖。有的人产后6-12周血糖还没有完全恢复,则需要继续随访。有位34岁的新妈妈,产后两个月血糖仍偏高,通过饮食和运动慢慢恢复。这说明,产后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孕期遇到血糖异常,偶尔会让人心情焦虑,甚至失眠。适当与家人沟通、寻求专业心理支持,相比一个人默默抗压会更好。

💡 友情提示: 产后坚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降低以后患糖尿病的概率。

08 小结和行动建议

  • 妊娠糖尿病在怀孕期间并不少见,但管理得当影响可控。
  • 规律产检、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对控制血糖有直接帮助。
  • 产后别忘记随访血糖,并合理安排生活,有疑问一定及时找医生。

管理妊娠糖尿病靠的是长期的细心。其实,孕期本就充满挑战,需要给自己多一分耐心和信心。

主要参考文献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0). 2.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0. Diabetes Care, 43(Supplement 1), S14–S31. https://doi.org/10.2337/dc20-S002
  • Damm, P., Houshmand-Oeregaard, A., Kelstrup, L., Lauenborg, J., Mathiesen, E.R., Vaag, A. (2016).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 for mother and offspring: a view from Denmark. Diabetologia, 59(7), 1396-1399. https://doi.org/10.1007/s00125-016-3985-5
  • Chiefari, E., Arcidiacono, B., Foti, D., Brunetti, A. (2017).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 updated overview. Journal of Endocrinological Investigation, 40(9), 899-909. https://doi.org/10.1007/s40618-016-0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