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糖尿病:了解、应对与治疗的新指南
01 简单了解妊娠糖尿病
有些孕妈妈在体检时会听到“妊娠糖尿病”这个词,心里忍不住紧张,其实它指的是在怀孕中后期首次出现的高血糖。通常发生在第2或第3孕期,无论孕前是否有糖尿病史。主要原因是孕激素变化,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差,血糖就容易升高。
🤔 妊娠糖尿病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影响,所以早发现、积极应对很重要。
🤔 妊娠糖尿病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影响,所以早发现、积极应对很重要。
小提醒:怀孕后即使饮食没变,胰岛素(血糖调节激素)也有可能“跟不上节奏”。
02 哪些情况容易出现妊娠糖尿病?
- 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
研究发现,妈妈或姥姥有糖尿病的女性,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升高 (Damm, 2009)。 - 体重偏高
偏胖的孕妈妈,体内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本身就比较低,更容易血糖异常。 - 孕期年龄偏大
35岁以上的女性怀孕,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几率相对增加。 - 曾经有大宝宝或妊娠糖尿病史
一位34岁的孕妇,上一胎生了个4.2公斤的宝宝,这次检查血糖又偏高,这种情况常被医生关注。 - 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基础疾病
这类疾病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增加妊娠糖尿病风险。
- 数据佐证:近10年来,全球妊娠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城市年轻女性中年发病趋势尤为明显 (ADA, 2022)。
03 症状出现时有哪些表现?怎么确诊?
早期表现:妊娠糖尿病在早期往往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很多人感觉一切如常。有些孕妇偶尔会觉得口渴、疲劳或者尿多,不过这些感受在孕期本来也常见,不容易发现异常。
进展后症状: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持续口渴、频繁排尿,甚至出现持续的视力模糊或体重下降。
进展后症状: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持续口渴、频繁排尿,甚至出现持续的视力模糊或体重下降。
症状类型 | 特点 |
---|---|
轻微、偶尔 | 只在短时间内或低强度出现,常常被忽略,例如偶尔口渴或尿多 |
持续、严重 | 症状持续存在,影响生活,如长时间视力模糊、体重明显下降 |
检测方法:孕期24-28周,医生会安排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通过检测喝完糖水后的血糖,来科学诊断。
04 吃什么、怎么动?日常管理有妙招
饮食和作息调整可以帮助很多孕妈妈稳定血糖,关键是均衡和适度。
推荐饮食(举例)
日常作息小贴士:
现实案例:
推荐饮食(举例)
- 杂粮饭 + 提供缓慢释放的碳水,(Sacks et al., 2013) 建议:每日主食中加1/4杂粮,如燕麦、糙米
- 绿叶蔬菜 + 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血糖升高,建议每餐搭配一份
- 优质蛋白 + 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如鸡蛋、豆腐、鱼肉,每天适量
日常作息小贴士:
- 餐后适当散步,有利于血糖平稳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 压力大时可试试深呼吸、瑜伽等轻度活动
现实案例:
28岁的梁女士孕中期查出血糖偏高,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早餐为燕麦粥、鸡蛋和青菜,定时散步,血糖后续维持得不错。
这个例子说明,饮食+适度运动的组合很有效果。
这个例子说明,饮食+适度运动的组合很有效果。
05 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怎么做?
当饮食运动难以控制血糖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治疗。
常见方案:
监测方法:
专业建议:开展药物治疗时需与产科、内分泌科医生协作,根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剂量,避免低血糖及过度干预。
常见方案:
- 胰岛素注射:常用于孕期,安全性较高,对大部分母婴影响小
- 口服降糖药:部分药物(如二甲双胍)在特定孕妇中可少量短期应用,需严格遵医嘱(Butalia et al., 2017)
监测方法:
居家血糖仪:建议每日记录空腹及餐后1小时血糖。如果低于5.3mmol/L(空腹)、低于7.8mmol/L(餐后1小时),一般控制较好。
专业建议:开展药物治疗时需与产科、内分泌科医生协作,根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剂量,避免低血糖及过度干预。
06 产后还要关注哪些可能的变化?
婴儿出生后,大多数妈妈的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不过不能掉以轻心。
- 产后健康随访:一位32岁的新手妈妈产后6周复查血糖,暂时恢复正常,但3年后体检又出现血糖升高。
这个例子提醒产后定期检测很重要。 - 长期健康影响: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妈妈将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普通女性高7倍左右(Kim et al., 2002)。
- 宝宝健康:孩子出生后肥胖及血糖异常风险也会上升。
建议:产后6-12周检查空腹血糖,每1-3年随访一次,有利于及早发现和改善血糖异常。
关键参考文献
- Damm, P. (2009). Future risk of diabetes in mother and child afte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104, S25–S26.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2).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2. Diabetes Care, 45(Supplement 1), S244–S256.
- Sacks, D. A., Hadden, D. R., Maresh, M., et al. (2013). Association between glycaemic control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The Lancet.
- Butalia, S., et al. (2017). Short-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insulin versus oral agents for diabetes in pregnanc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Open, 7, e018438.
- Kim, C., Newton, K. M., & Knopp, R. H. (2002).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Diabetes Care, 25(10), 1862-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