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小耳朵的大问题:儿童耳屎结块的处理与预防

  • 4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小耳朵的大问题:儿童耳屎结块的处理与预防封面图

小耳朵的大问题:儿童耳屎结块的处理与预防

01 为什么会有耳屎?保护还是麻烦?🦻

傍晚带孩子洗澡时,无意中觉得耳朵里有点黄色的小碎块,许多家长第一反应可能是脏,其实这不全对。耳屎,在医学上叫“耵聍”(读音:dīng nǐng),它是耳道皮肤分泌的油脂混合灰尘、脱落细胞等“自来保护膜”。
🟢 主要功能一览:
  • 锁住必需的水分,避免外耳道干裂
  • 隔绝灰尘、细菌,减少感染
  • 带走耳道自然脱落的皮屑
说起来,耳屎就是耳朵的小清道夫。它不是废物,没达到危害程度前,根本不用刻意清理。

02 儿童耳屎结块有啥表现?有什么影响?👂

耳屎在正常情况下会自然排出,但有时会在耳道里积成一团。当这变成“小石头”,问题就会悄悄发生。
常见表现:
表现 说明
偶尔说“耳朵有点堵” 听力变化不明显,通常间歇性
洗澡或游泳后短暂耳闷 水分让耳屎膨胀,短时间不适
无明显外伤,无其他不适 早期无痛感
👦 病例:一位5岁男孩,妈妈发现他游泳后抱怨听不清,检查发现一大块耳屎,去医院取出后恢复正常。这说明结块早期可能被误以为只是普通水进耳朵。
健康风险:结块不解决,可能挡住耳道,影响听力、影响孩子语言发育。如果反复用力掏耳,还可能引发耳道损伤甚至感染。

03 医生如何判断是不是“耳屎结块”? ☑️

有些家长尝试用棉签探索孩子耳朵,其实用肉眼很难准确判断,偶尔还会把耳屎越推越深。医生怎样做更靠谱?
  • 专业耳镜检查:医生用专门的光源和放大镜,能清楚看到耳屎位置、颜色、是否紧贴耳道壁。
  • 听力初步测试:必要时,医生会安排简单的声导抗测试,看看耳道是否被堵。
  • 区别耳屎和其他异常:有些分泌物与炎症、外伤有关,专业检查能避免误判。
检查过程不久,通常几分钟完成。如果孩子害怕,家长可以事先安慰,过程并不疼。

04 在家处理耳屎,怎么做才安全?🏠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耳屎会随咀嚼和说话的动作自然脱落。如果实在发现有软的耳屎在外耳道口,可以参考这几条家庭小贴士:
  • 用干净的湿毛巾轻擦耳廓外侧,不要深入耳道
  • 沐浴后,用棉签轻掠耳道口外缘,切忌伸进耳道内部
  • 如耳屎特别软,可考虑药房医用橄榄油滴1-2滴(遵医嘱),帮助自然排出。
错误做法:钥匙、发卡、过度使用棉签,甚至反复用力掏耳,反而会增加耳屎推挤风险,还有可能损伤耳道皮肤。
温馨小贴士:宝宝不合作别强硬,动手前先耐心沟通,实在无法处理就交给专业医生。

05 预防耳屎结块,这些做法值得试试👍

很多父母担心耳屎越积越多,其实日常点滴就能帮孩子减少耳塞困扰。下面的建议简单易行,不涉及“不该做什么”,只说有好处的习惯:
  • 保持耳道干燥:每天洗澡后轻擦外耳,避免积水残留。
  • 适量摄取富含维生素A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坚果,有助于维护皮肤分泌功能(Rea, P. 2021)。
  • 培养孩子咀嚼和讲话习惯:这些动作有助于耳屎自然外移。
  • 佩戴耳塞需注意:游泳、洗澡偶尔用耳塞时,选择合适尺寸,使用后清洁耳廓即可。
  • 定期观察耳道口:用光线照射,外侧堆积物及时处理。
  • 平时饮食多样化:新鲜蔬菜和适量坚果能帮皮肤维持正常分泌。
饮食推荐表:
食物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胡萝卜 含维生素A,保护皮肤黏膜分泌 每日搭配饭菜炒或炖食
坚果 富含维生素E,改善皮脂腺功能 每日一小把即可
西蓝花 含多种微量元素,维护身体抗氧化能力 可作为配菜,每周吃2-3次

06 遇到这些情况,别犹豫,带孩子去医院🩺

家庭处理不是万能钥匙,出现下面这些现象,最好及时就诊:
  • 孩子听力持续下降,说话爱喊“啊?”
  • 一侧耳朵总像被塞住一样,持续不舒服
  • 耳朵里疼痛、流脓液或有明显异味
  • 家长发现耳屎异常坚硬,自己无法清除
  • 宝宝经常揉耳朵并发脾气,影响睡眠
  • 搔抓或棉签处理后出现出血点、水肿等现象
小叮咛:就医请选择耳鼻喉专科门诊,医生会根据结块情况选择滴耳剂软化或用专业设备摘除,过程较为安全。
家有3岁女孩,妈妈尝试在家处理后发现耳朵红肿,还流出淡黄色液体,这提醒家长遇到异常应交给医生处理,避免加重伤害。

结语:生活中的小事,也有健康大学问✨

儿童耳屎结块听起来是个小问题,但能影响听力甚至行为。合理处理、科学预防是最好的方式。别忘了,保护耳朵和唠叨两句的爱,一样能让孩子更健康。如果不放心,及时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才是省心的好办法。

🔖 参考文献

  • Rea, P. (2021). Clinical Anatomy of the Ear. Academic Press.
  • Roland, P. S., & Smith, T. L. (201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Cerumen impaction.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144(1_suppl), S1–S23. https://doi.org/10.1177/0194599810397497
  • Roeser, R. J., Valente, M., & Dunn, H. H. (2007). Audiology: Diagnosis.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 Guest, J. F., Greener, M. J., Robinson, A. C., & Smith, A. F. (2004). Impacted cerumen: composition, production,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Medicine, 97(8), 477–488. https://doi.org/10.1093/qjmed/hch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