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背后的秘密:耵聍栓塞与听力下降
01. 耵聍是什么?
有时候,和年长的家人聊天,发现他们频频让我们重复——不是没听进去,而是真的“听不见”。不少人下意识会以为,听力下降是岁月的“专属”,其实这里面有不少可逆的小麻烦。耳朵里的耵聍(dīng nín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就是让声音卡住的“隐形门”。🦻
耵聍其实是耳道自带的“清道夫”和“保护伞”。它是一种由耳道腺体分泌的黄色或棕色物质,混合了脱落的皮肤、灰尘等杂质,对外来的小颗粒和细菌有屏障作用。简单来说,它既可以“抓住”灰尘,也能帮助耳道保持适度潮湿,避免干裂。
但有时候,这位“守门员”有点太过尽责,耵聍堵得太多,就可能让我们的耳朵像被塞住一样,影响正常听力。
02. 常见的症状变化
刚开始,许多人对耳道里多出一点耵聍并不在意。事实上,初期只会有一些轻微的不适,像偶尔觉得耳朵闷闷的,或者偶尔听到声音小了一些。有人洗澡后突然觉得耳朵“闷住了”,这往往是因为水让干硬的耵聍突然膨胀,短时间堵住了声道。
阶段 | 典型表现 | 说明 |
---|---|---|
早期 | 偶尔闷感、短暂听不清 | 通常在洗头或挖耳后发现 |
进展期 | 持续听力下降、耳鸣 | 声音像隔着棉花 |
严重时 | 持续耳堵、讲话回音感 | 甚至出现轻微头晕、不适 |
说起来,这些症状单独出现时并不典型,容易当成小毛病。只有当堵塞加重,才会彻底感受到耳背、听不见的困扰。
一位27岁男性,最近总觉得右耳听声音不如左耳清楚,每早洗脸时会短暂觉得耳朵堵住,但过一会又恢复。后来用耳塞听歌一周后,右耳几乎持续性听不见,伴有嗡嗡声。这说明,症状从偶尔到持续变化,正是耵聍“悄悄恶化”的轨迹。
03. 耵聍栓塞的真正成因
为什么有的人耳屎总是积得多?其实这跟个人体质、日常习惯有很大关系。简单来讲,耵聍栓塞和以下几个原因密切相关:
- 耳道油脂分泌旺盛 🧬
有的人耳道腺体天生活跃,分泌的耵聍偏多,容易积累,不易自行排出。 - 过度清理耳道
喜欢用棉签、发卡“抠耳朵”,反而会把耵聍推得更深,让堵塞加重。
实际情况中,用棉签清理,80%的人会把耵聍越推越深(Roland et al., 2008)。 - 频繁佩戴耳塞/耳机 🎧
长时间佩戴会让外耳道的“自清功能”失效,也容易加快耵聍积累。 -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耳道皮肤代谢变慢,耵聍更易变干,老年人栓塞比例更高。 - 某些慢性耳病
比如慢性外耳道炎等,会让耵聍排出不畅。
研究显示,老年群体中因耵聍导致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接近30%(Guest et al., 2004)。
04. 如何确诊耵聍栓塞?
单凭“听不清”,很难断定就是耵聍引起的。确诊主要依靠耳科专业检查,过程非常简单,无创且快捷:
- 耳镜直视检查
医生用耳镜(或电子耳道镜)检查耳道深处,直接观察是否有耵聍堵塞。 - 听力测试
出现长期、明显听力下降时,往往会配合听力测试,排除中耳和神经方面问题。
61岁女性,因“长时间耳朵闷、听别人说话总漏字”就诊,医生发现单侧耵聍堵死了耳道。冲洗后听力迅速恢复,这说明及时就诊,专业检查可以明确问题、快速改善。
需要注意,症状发展到持续耳聋、耳堵时,不要仅仅等待自愈。自己用力清理反倒危险,容易弄破耳道甚至鼓膜。
05. 正确处理耵聍栓塞的方法有哪些?
很多人在家试图硬抠、倒油、滴醋,这些方法不仅无效,有时还会让问题恶化。专业处理才是明智之选。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
- 耳道冲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水或专用冲洗液,将耵聍温和冲出。无创、快速,安全性高。
- 药物软化:针对特别干硬或贴壁的耵聍,医生会推荐专用软化剂(滴耳液),让耳屎变软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 专业器械取出:当堵塞特别顽固,会用弯勾、吸引器等,医生操作,防止伤到耳道。
- 绝不要用硬物掏耳朵,以免划伤耳道或刺穿鼓膜。
- 出现中耳炎、糖尿病等情况,更不能自行清理,避免感染。
- 正规医院或耳鼻喉门诊是最佳选择。
06. 怎么预防耵聍太多?日常护理这样做
日常生活中,只要方法得当,多数人可以避免耵聍栓塞带来的麻烦。下面这份表格,帮助大家轻松记住几个关键点:
方法 | 作用 | 建议 |
---|---|---|
正确清洁 | 减少耵聍堆积 | 用湿毛巾擦外耳廓,避免用棉签、塑料棒伸入耳道 |
定期健康检查 | 早发现问题 | 每年到耳鼻喉门诊查1次,尤其45岁后或患糖尿病等慢病者 |
科学佩戴耳塞/耳机 | 减少外道屏障受损 | 连续使用不超1小时,出汗时及时擦干外耳 |
均衡饮食 | 利于身体自清功能 |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饮水,帮助皮肤和耳道健康 |
- 无需频繁清理耳道,身体有自清能力
- 出现外耳道不适、分泌物增多、持续耳堵等情况,建议尽早专业检查
07. 写在最后: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担心
身边不少人习惯了“自己掏耳朵”,甚至把这当作消遣的乐趣。其实,对待耳朵,保护比“保养”更重要。大多数情况下,耵聍是无害的,只是偶尔因为体质、习惯等原因变成了“小麻烦”。日常少用工具乱掏,注意观察听力变化,适度定期体检,大部分耳朵问题可以避免走到严重的地步。
偶尔耳闷耳堵别紧张,必要时交给专业医生检查处理,通常结果都令人放心。只要多一点专业知识,生活其实能更轻松。
参考文献
- Guest, J. H., Greary, S. and Michael, P. (2004). Impacted Cerumen: Prevalence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among U.S. Elder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Practice, 17(5), 370–376.
- Roland, P.S., Stewart, M.G., Hannley, M., and Lee, C.H. (2008).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Cerumen Impaction.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139(3), S1–S21.
- Smith, C. and Dillon, H. (2016). Hearing Loss in Older Adults: Causes and Management.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00(4), 73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