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手术前,麻醉科医生最关心的5件事 🏥
张晓黎主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1次播放
先说说为啥要做这个手术。胆囊结石就像胆囊里长了“小石头”,如果结石堵了胆管,疼起来能让人满地打滚,这时候就得靠手术把胆囊摘了。现在主流的腹腔镜手术,就打3个小孔,恢复快,但前提是麻醉得跟上——这就像开车去远方,麻醉就是那个靠谱的司机,既要平稳起步,更要安全到站。
很多人觉得麻醉就是“睡一觉”,其实它是套精密的“生命调控系统”。咱们的身体像个热闹的集市,大脑是指挥中心,疼痛信号是跑来跑去的信使,肌肉是负责搬运的工人。麻醉医生要做的,就是给这个集市按下“有序暂停键”:用丙泊酚让大脑暂时“下班”,像手机锁屏一样安静;用芬太尼拦住疼痛信使,让它们到不了指挥中心;用肌松药让肌肉工人“暂时休息”,方便医生操作。
剂量怎么算?就像给不同体重的人做饭,得按斤两来。比如160cm、60kg的患者,丙泊酚大概用120mg,芬太尼50μg,误差不会超过10%。手术中,我们面前的监护仪就像实时导航,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甚至大脑的清醒程度,都看得一清二楚。上次有位患者手术中血压稍微降了点,我们30秒就调好药,比你开车时踩刹车还快。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误区。第一个:“全麻会变笨”?这就像说“喝口水会呛死”一样极端。现在的麻药代谢快得很,比如肌松药罗库溴铵,术后4小时就排干净了,根本不会在大脑里“留尾巴”。我们科护士的老公去年做了胆囊手术,现在照样天天算科室账目,比谁都精。
第二个:“手术时间越长越危险”?其实风险不在时间,在“匹配度”。就像跑马拉松,只要赛前补给到位、中途及时补水,跑4小时和跑2小时一样安全。我们给长手术患者用长效药,短手术用短效药,全程盯着各项指标,比你照顾孩子喝奶还细心。
第三个:“术后疼是活该,忍忍就好”?大错特错!疼痛就像伤口上撒盐,会让血压升高、恢复变慢。现在的镇痛泵就像“智能止痛小护士”,按需求给药,既能让你舒服点,又不会影响伤口愈合。上周有位阿姨术后用了镇痛泵,第二天就说:“比我痛经时好多了!”
(拿起术前注意事项清单)最后说三个保命的准备工作,记牢了能少走弯路:
第一,术前8小时别吃东西,2小时别喝水。这不是医生刁难你,胃里有食物就像汽车油箱加太满,一颠簸容易“吐”到气管里,那可就危险了。
第二,把你的“老底”全告诉医生:吃什么药、对什么过敏、以前做过啥手术,哪怕是吃了十年的保健品,都得说。上次有位大爷隐瞒吃阿司匹林的事,差点术中出血,吓出我们一身汗。
第三,术后别逞强。6小时内乖乖躺着,别猛地起床;疼了就说,别硬扛;24小时内别开车、别做重要决定,让身体像手机重启一样慢慢恢复。
其实啊,现在胆囊手术的麻醉安全系数,比你坐过山车还高。我们医院每天几十台这样的手术,患者醒来第一句话常是:“这就完了?”了解这些知识,不是让你当医生,是让你知道:你不是“任人摆布”,而是有一群专业的人在为你保驾护航。
如果身边有要做胆囊手术的朋友,把这条视频转给TA,让更多人明白:麻醉不可怕,未知才可怕。我是乔医生,下次咱们聊聊术后怎么吃恢复快,不见不散~
张晓黎主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1次播放
乔志明主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8次播放
陈家能副主任医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12次播放
任欣主治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17次播放
张龙主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22次播放
乔志明主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19次播放
张均副主任医师|重庆当代整形外科医院
21次播放
乔志明主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22次播放
毕学颖副主任医师|重庆市涪陵区儿童医院(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
30次播放
陈昊副主任医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
20次播放
朱鹏主治医师|江苏盛泽医院
21次播放
任欣主治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36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