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等右侧硬脑膜外血肿不再要求麻醉,了解全身麻醉的关键时刻!
包卿副主任医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11次播放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我是潘建华,来自苏州市立医院麻醉科。上周遇到一位68岁的老先生,体重只有45公斤,要做肺癌手术。家属紧张地问我:"医生,老人这么瘦,全麻会不会有危险?"这其实是很多家属的困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身体条件不太好的患者遇到全麻手术时,麻醉医生都在悄悄做哪些"保命动作"。
很多人以为全麻就像电脑关机,按个按钮就行。其实啊,更像是在高空走钢丝——既要让患者完全无痛无意识,又要维持心跳呼吸稳稳当当。特别是像这位BMI只有16(明显偏瘦)的患者,麻醉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会变得很"敏感",就像往小杯子里倒热水,稍不注意就会溢出来。
根据我们科室上万例手术的经验,这三个环节最容易出状况:1)刚给药时的血压"过山车"(可能骤降30%);2)术中缺氧(虽然血氧仪显示99%,实际组织可能已缺氧);3)醒来时的"醉汉反应"(躁动、误吸)。上周就有位患者术中血压突然降到70/40,好在我们的监测系统比家用血压计灵敏10倍,30秒内就调整好了。
现在我们的麻醉机就像智能空调:1)靶控输注系统(精确到微克给药);2)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直接看"睡眠深度");3)肌松监测仪(确保不会术中突然动弹)。特别是对消瘦患者,我们会把药物稀释成"微量点滴",就像用滴管喂药,既安全又精准。
其实麻醉科有句行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下次如果家人要做手术,记得问问医院有没有这些监测设备。现代麻醉早已不是"蒙汗药"时代了,用好这些科技"保镖",连百岁老人都能安全手术呢!

包卿副主任医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11次播放

孙正杰副主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41次播放

徐毅明副主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48次播放

刘伊扬主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42次播放

朱玉民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7次播放

张盼盼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79次播放

宋爱波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15次播放

张宾住院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2次播放

朱天峰住院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37次播放

王晓娜主治医师|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瑞丽江畔社区卫生服务站
67次播放

钱卓雅主治医师|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
138次播放

纽维桥住院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8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