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等右侧硬脑膜外血肿不再要求麻醉,了解全身麻醉的关键时刻!
包卿副主任医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11次播放
大家好,我是逯永红,来自中医科。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老人最近总是丢三落四,走路像是突然没了方向,或者说话提不上劲?其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可不是简单的老糊涂。这让我想到最近接触的一位65岁的叔叔,他身体看起来还挺结实,血压也很平稳,但突然间出现了行动慢、记忆变差这些小问题。你说,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常见?可如果你以为只是正常老化,那可要注意了!
说到腔隙性脑梗,有点像脑子里的毛细血管突然堵了小口,虽然面积很小,但大脑有点像电脑某个芯片出了点故障——没完全宕机,却开始变得卡顿。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种问题离自己挺远,其实每1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脑血管小堵而出现新症状,尤其是65岁以上,风险是年轻人的3倍。可别小看这个变化,它可能是大脑在发出的警告信号。就像是家里电路出了点毛病,灯还亮着,但总感觉不太对劲。
你可能会问:“这又不疼,有必要担心吗?”其实,腔隙性脑梗最“狡猾”的地方是早期症状都很微妙——比如突然忘记东西、说话含糊、或走路没劲。有些人还以为是最近天气热、休息不好,但其实大脑小血管有一点堵,慢慢积攒,很可能埋下长期瘫痪或记忆障碍的隐患。听上去是不是挺可怕?不过,别急,绝大部分人如果及时发现,大脑基本还能像老电器那样“修修补补”,恢复得挺不错。如果你身边的老人突然性格变了或行动变迟缓,记得要当个“侦探”,关注这些信号。
那究竟该怎么做呢?其实办法一点也不复杂。首先,平时多留意血压和血糖的变化,别让数字“飘起来”。像那位叔叔,虽然生命体征都正常,但他还是每月复查,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控制油、盐、糖,多吃粗粮和蔬菜,这些小习惯就像修补大脑“线路”的日常维护。其次,规律锻炼真的很管用,哪怕每天散步半小时也有帮助。当然,家人的陪伴和情绪调节也能帮助大脑维持稳定。如果觉得有点困惑,想不明白哪里出了岔,可以随时咨询医生。记住,这些措施没有什么难度,但坚持才是关键哦。
所以别让沉默的小症状钻了空子,知道这些,大脑的“救援信号”也就不怕被忽略。养成好的习惯,风险往往就离你远远的!只要开了“保护模式”,这些小堵几乎不是事儿。愿你和家人都能轻松应对,更健康地迎接每一天!

包卿副主任医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11次播放

孙正杰副主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41次播放

徐毅明副主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48次播放

刘伊扬主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42次播放

朱玉民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7次播放

张盼盼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79次播放

宋爱波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15次播放

张宾住院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2次播放

朱天峰住院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37次播放

王晓娜主治医师|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瑞丽江畔社区卫生服务站
67次播放

钱卓雅主治医师|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
138次播放

纽维桥住院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8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