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骨骨折患者全身麻醉后的疼痛管理有多重要?
谈正岗住院医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1次播放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耳朵嗡响、脑子一阵晕,过几分钟又感觉没事了?我叫周彦彬,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中医医生。其实,很多人都把这种小症状当成“老年常见”,但是我觉得,这背后有点门道。不得不说,70岁以上的长者,像小区里的一位老朋友,因为耳鸣跑来,大家其实都挺关心:这事儿真的是小毛病吗?现在知道,还来得及。
说到脑部供血不足,感觉就像水管堵了,流到“脑袋里的水”变少了。其实,这种情况挺常见,尤其是年纪大了以后。其实耳鸣、头晕这些信号,就是大脑在“敲警钟”。它跟咱心脏供血不足的道理有点像——血流不畅,细胞就开始“闹情绪”。没啥症状的时候可能觉得不碍事,但往小问题慢积累,就成了大麻烦。
你可能会问,这到底怎么发生的?其实主要是血管变窄、血液流通不顺畅造成的。比如说: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这些“老朋友”慢作用,弄得血管像老化的水管一样堵住了。再加上作息不规律、烟酒过量等生活习惯,都会加重负担。所以日常的小症状,像耳鸣、脑晕,往和这些慢性因素有关,不是“想当然”的小毛病。
听上去是不是有些可怕?其实脑供血不足每年影响着全球数百万老人,每小时都有无数家庭面对这个问题。有时候只是偶尔耳鸣,有些人却会持续头晕、甚至记忆力减退,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前面提到的小区那位长者,虽然只是耳鸣,经过检查其实已经有脑部的供血问题。要是没重视,长期下去风险可不小,比如脑梗、认知障碍都可能发生。不过别慌,这其实都能提前预防和改善!
那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有三招挺靠谱:第一,规律生活,保持清淡饮食和适度锻炼,这些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效果挺好。第二,控制好血压、血糖,按照医师建议复查。如果出现耳鸣和头晕,千万别硬扛。第三,日常注意休息,别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像早期来看病的小区老人,遵照医嘱,定期复查,状态就明显稳定了。及时发现、积极干预,其实是最管用的办法。
想象一下,如果咱们都能早点识别这些信号,生活质量真的能提上来!机会就在你手上,别让“小毛病”变“大麻烦”。🌼现在开始重视,脑供血问题其实不难管住!

谈正岗住院医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1次播放

李索远主治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133次播放

周奇主治医师|江苏盛泽医院
78次播放

周碧莹住院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139次播放

张臻主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1次播放

林舜艳主任医师|苏北人民医院
179次播放

魏娟主任医师|黑龙江省医院
83次播放

张宾住院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146次播放

魏立府住院医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83次播放

魏端高主治医师|苏北人民医院
82次播放

陆大浩主治医师|苏北人民医院
7次播放

蒋亚欧副主任医师|靖江市人民医院
41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