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乳腺癌,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 22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乳腺癌,你需要了解的一切封面图

乳腺癌,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朋友聚会时,有人聊起做乳腺检查的经历,还打趣说自己“担心过度”。其实,乳腺癌的确在女性健康中占有很大比重。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妙变化很容易被忽略,而这些往是健康的“信号”。想真正保护自己,学会了解乳腺癌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一条拆解清楚,让知识变得明白易用——不绕弯子,就说重点,帮你看明白乳腺癌的来龙去脉。

🔬 01 乳腺癌究竟是什么?

乳腺癌其实就是乳腺里的细胞,在不受控制下异常增多,逐渐长成肿块。开始时这些“异常细胞”常很安静,没什么特别感觉。但一旦形成肿瘤,就会慢影响乳腺甚至身体别的部位。

乳腺癌不仅仅是女性的大敌,也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乳腺癌发病率这些年都在上升。它大多见于40岁以后的女性,但现在年轻人中也偶有发现。
当乳腺癌处于早期时,因为症状不明显,所以没什么察觉。这就像花园里的杂草刚开始冒头,除非细心观察,否则很难注意到。
它随着时间可能从原位慢发展到周围组织,甚至扩散到人体其他部位。越到后面,对健康影响会越大。

👀 02 乳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 1. 乳房肿块: 有些人偶尔摸到轻微结节,起初可能活动度好、不疼。持续下去,肿块变硬、形状不规则,甚至固定不动。
  • 2. 局部疼痛: 如果乳房某一区域经常隐作痛,尤其是疼痛持续,别一味当作“上火”或“乳腺增生”忽略。
  • 3. 乳头分泌物: 乳头如果出现血性、清亮或脓性的分泌物,需要小心,这并不是正常现象。
  • 4. 乳房外形变化: 改变如乳头内陷、乳晕或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局部凹陷、溃烂。
  • 5. 腋下淋巴结肿大: 有时乳腺癌先表现为腋下包块,尤其摸起来比较硬。

说到底,症状刚出现时并不一定严重,中年女性小王就是例子。她在一次洗澡时偶然摸到左侧乳房有米粒大小的小结节,也没太在意。三个月后,肿块不见消散,还隐发胀,再加上偶有分泌物,这才重视起来。这个经历提醒:莫把“偶发小信号”当成没有大碍,持续出现才是真需要警惕的时候。

🧩 03 乳腺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形成乳腺癌的原因并不单一,有点像很多齿轮同时转动结果,常包含这些关键因素:

  1. 遗传影响: 家族中有过乳腺癌病例的人,风险的确更高。例如,BRCA1和BRCA2(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者,终生患乳腺癌的概率明显增加。研究显示,携带BRCA突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累计风险在65%左右(Antoniou et al., 2003)。
  2. 激素水平: 雌激素、孕激素长期高水平也会刺激乳腺上皮细胞持续增殖,这就容易出“小差错”。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长期口服避孕药等,都是被证实的风险因素。
  3. 年龄相关: 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高。50岁过后,乳腺组织的自我修复功能减弱,变异细胞容易“突破关卡”。
  4. 生活习惯: 缺乏锻炼、饮食高热量、肥胖、夜班工作这些因素都和乳腺癌相关(Patel et al., 2018)。喝酒的女性风险比不喝酒的高13%~50%。

除了上述几个“主角”,环境污染、长时间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也是近些年逐渐被关注的风险源。这些因素可能共同激活乳腺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过程,像一套相互牵连的锁链。

🔎 04 如何进行乳腺癌的诊断?

当怀疑有乳腺异常时,医生主要靠下列几种手段来甄别到底是不是乳腺癌:

  1. 乳腺超声: 对年轻、乳腺组织致密的女性尤为有用,能够准确区分囊肿和实体肿块,操作方便、没辐射。
  2. 钼靶X线检查(乳腺钼靶): 主要用于筛查和早期发现乳腺癌,尤其在体积较小、无症状阶段非常敏感。适合中老年女性。
  3. 组织活检: 如果疑似肿块,医生会用细针或粗针采集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这一步最直接,能确认“是不是癌”。

对于合并复杂情况的患者,如中年女性患有乳腺癌并伴随高血压、焦虑抑郁,诊治过程中还需关注基础疾病治疗,整个方案必须“量身定制”。

总结一句话:有不放心的情况,第一步是找医生查清楚,比猜测、拖延强多了。

💊 05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乳腺癌治疗绝不止一种方法,根据分型和分期的不同,要有针对性。主要包括以下方案:

  1. 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包括保乳手术(保留乳腺)和乳腺全切。医生会根据肿瘤大小、位置选择合适方案。
  2. 放疗: 手术后适用,对于局部控制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肿瘤较大的患者。
  3. 化疗: 常用于中晚期、淋巴转移或肿瘤生长活跃类型。例如Luminal A型的患者常需序贯多种化疗药联合使用,治疗时间几个月不等。
    如一名已婚中年女性患Luminal A型乳腺癌,术后半年正接受第7轮化疗,每次住院时需使用多西他赛等药物,辅助以其他抗副作用药和升白细胞药。
    过程中监测副反应和精神状态同样重要。
  4. 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针对含有特殊分子标志物(如HER2阳性、ER/PR阳性等)的患者。减少复发转移风险,延长生存期。

具体方案要与医生反复沟通,根据乳腺癌类型、身体状况及合并症(如高血压等)灵活调整。治疗期间,如果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或疲劳,也应该及时求助心理支持团队,帮助自身更好地应对整个过程。

🍏 0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乳腺健康?

  1. 定期体检: 乳腺疾病越早发现,后续处理余地越大。建议40岁后每1-2年做一次乳腺超声(年轻、致密乳腺)或钼靶(40岁以上,乳腺组织稀疏者),有家族史者可提前检查。
  2. 膳食均衡: 西兰花对乳腺健康有益,富含异硫氰酸酯,有利于细胞代谢;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成分,可以帮助保持体内激素平衡,每周吃3-4次;深海鱼类富含DHA,对抑制炎症有正面作用,建议每周一次。
    新鲜蔬菜水果能提供丰富维生素C和E,有利于免疫系统“守夜”。
  3. 保持运动: 每周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150分钟,能明显降低乳腺癌风险(Friedenreich et al., 2020)。长期坚持效果更好。
  4. 良好作息: 睡眠充足,规律生活,减少精神压力,对激素水平平衡和免疫维持很有帮助。
  5. 积极面对: 偶尔身体出现波动,不要慌乱。关注自我感受,一旦遇到乳房异常疼痛、分泌物、或形状明显变化,别等“自行好转”,该去专业医院查一查。

有时给自己一些缓冲时间、适当寻求亲友和医生支持,就是“给健康多上一把锁”。关注乳腺健康不等于焦虑,而是非常实用、自信的行动。

乳腺癌的风险并非遥不可及,但也不必因此时刻紧张。重点在于:了解基础常识,抓住早期想提示自己的“信号”,有疑问就求助专业医生,再根据身体状况调整生活。其实做到这些,绝大多数人都能“和谐相处”自己的乳腺健康。
每一个小习惯的改变,都是实在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Antoniou, A. C., Pharoah, P. D., Narod, S., & others. (2003). Average risk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CA1 or BRCA2 mutations detected in case series unselected for family history: a combined analysis of 22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72(5), 1117–1130.
  2. Patel, A. V., Hildebrand, J. S., & Gapstur, S. M. (2018). Body size and cancer risk: Epidemiology, etiology, and mechanisms. Annals of Oncology, 29(suppl_2), ii7–ii15.
  3. Friedenreich, C. M., Neilson, H. K., & Lynch, B. M. (2020). State of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preven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133, 318–341.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Breast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