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01. 免疫与靶向药:常见成分及剂型规格

  • 25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01. 免疫与靶向药:常见成分及剂型规格封面图

结肠癌术后复发用药安全指南:详解免疫与靶向药物合理使用

聊到结肠癌术后复发,大家常听说免疫治疗和靶向药。其实,这两类药物已经成为结肠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选择。它们各自有独特的作用方式,但在具体使用上需要关注的细节也不少。今天我们用最实用的方式,详细梳理7大关键用药要点,帮你学会安全合理地用好这些药物。🩺

01. 免疫与靶向药:常见成分及剂型规格

  • 目前结肠癌术后常用的免疫药,主要为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属于单克隆抗体,大多制成注射液。
  • 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包括贝伐珠单抗、阿柏西普等,通常为静脉注射型制剂。
  • 部分小分子靶向药,如瑞戈非尼,往是口服片剂,规格有40mg、80mg、120mg等。
  • 剂型选择直接影响服药方案。注射药需要医疗机构操作,口服药需遵医嘱自行服用。
💡正确做法:用药前仔细核对成分名称和规格,避免混淆。每种药品的说明书里都明确写有剂型与规格,取药时务必再次确认。

02. 免疫与靶向药的作用机理到底怎么不一样?

  • PD-1/PD-L1抑制剂:通过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体内T细胞对异常组织的识别与清除。
  • 抗血管生成药: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使异常组织"断粮",从而抑制其扩展。
  • 小分子靶向药:通过抑制关键的信号转导酶系,阻止异常细胞生长分裂。
需要注意:免疫药与靶向药尽管用于同类治疗,但实际的作业路径完全不同,联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但需严密监测。

03. 服用时间和方法:每一细节都很关键

  • 注射型免疫和靶向药:通常按照固定周期在医院由医生操作,不能自行注射。
  • 口服型靶向药(如瑞戈非尼):需整片吞服,不能嚼碎,可用一杯温水送服。
  • 如说明书无特殊要求,建议每天同一时段服药,有些药需餐后服用以降低胃肠刺激。
  • 注射药每次使用前须检查溶液是否澄清,有无异物及变色。
正确做法:一旦到服药(或注射)时间,不要自行更改用药次数或剂量,遇到特殊情况向医生咨询。

04. 剂量选择与特殊人群:不能“一刀切”

  • 常规剂量依据体重或体表面积精确计算,尤其是注射型药物。
  • 老年患者、新陈代谢较差、身体体能减退时,医生会适当下调剂量,减少风险。
  • 肝肾功能不全者需高度重视用量调整,小分子靶向药尤其要规范。
  •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通常不推荐使用此类药物,如需用药须评估风险与获益。
自我调整剂量风险大。比如,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在接受免疫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联合用药过程中,因听信外界说法自行减少剂量,结果疗效受影响。所以剂量调整一定要和专科医生沟通。

05. 用药禁忌:必须避开的风险红线

  • 已知对蛋白制剂或药物成分过敏者绝对禁止使用。
  • 存在严重活动性感染、免疫缺陷的人群,免疫药物应慎用。
  • 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或出血倾向,不宜使用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
  • 近期行重大外科手术、未愈合伤口,应暂缓抗血管生成药使用。
特别提醒:发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处理。对于免疫类药物,既往免疫系统疾病史必须告知医生。

06. 药物相互作用:这些药绝不能随便一起用

  • 小分子靶向药(如瑞戈非尼)与酮康唑等强效CYP3A4酶抑制剂合用时,血药浓度会升高,增加毒性风险。
  • 大部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同活疫苗同时使用可增加副作用风险,避免合用。
  • 抗血管生成药(如贝伐珠单抗)与抗凝药并用,有出血倾向时要特别小心。
  • 联用其他肿瘤治疗药物须由医生评估相互作用后决定。
正确做法:告知医生近期所有用药,各种补品和中药也别遗漏。有疑问时查询药品说明书,了解是否有已知重要相互作用。

07. 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技巧

  • 免疫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乏力、肌肉痛、内分泌失调等。
  • 靶向药如瑞戈非尼可引起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蛋白尿等。
  • 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则有出血、延迟创面愈合、血压升高等风险。
  • 如出现持续发热、黄疸、皮肤严重瘙痒等,需及时就诊。
出现轻微皮疹时可使用低敏润肤剂辅助护理。任何严重反应务必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反应具体情况调整用药。
🌡️ 临床数据显示,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整体发生率约12-20%,重度反应少见,但应高度警惕(Sharma, P. et al., 2017)。

08. 储存和妥善管理药品的关键操作

  • 绝大多数免疫单抗和抗血管生成类注射剂需要冷藏,建议2-8℃密闭避光储存。
  • 口服小分子靶向药应避光、干燥、室温(<25℃)保存,远离儿童。
  • 药品开封后,应尽快使用,剩余药物应按说明弃置,切勿自行处理。
  • 瓶装注射液如发现药液浑浊或有沉淀,应废弃不用。
  • 过期药品禁止服用,可交由专业机构统一回收。
实际生活中,有患者因冰箱温度太低将药液冻住,造成药效失灵。冷藏药品时注意用专用温度计监控温度。

09. 遇到漏服与过量:如何处理最妥当?

  • 如漏服口服药物,建议尽早补服一次,但切勿一次服用双倍剂量。
  • 注射药如果错过预约时间,不要自行补打,需重新预约医生管理。
  • 不慎过量服药,须立即停止服用并尽快至医院接受专业处理。
  • 药物过量时,部分药物有特定解毒药,具体处理方式以医院决定为主。
⚠️ 保持冷静,记录具体漏服或过量时间与剂量,带上药品包装就医。

10. 用药误区与处理经验

  1. 有患者为减轻副作用,自行停止用药,导致疗效中断。
  2. 部分人忽略肝肾功能变化,未定期监测血压与尿检。
  3. 混淆不同制剂规格,错用剂量,影响药效。
  4. 冷藏药品随意放在冷冻层导致变质失效。
用药过程中遇到困惑,可随时带着药盒包装向药师或医生咨询。

主要参考文献

  1. Sharma, P., Hu-Lieskovan, S., Wargo, J. A., & Ribas, A. (2017). Primary, Adaptive, and Acquired Resistance to Cancer Immunotherapy. Cell, 168(4), 707–723.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7.01.017
  2. Tabernero, J. et al. (2015). Regorafenib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results of a phase III study. The Lancet 381(9863): 303-31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2)61900-X
  3.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2024). NCCN Guidelines for Colon Cancer. https://www.nccn.org/guidelines
  4. Li, J., Qin, S., Xu, R. et al. (2016). Regorafenib plus best supportive care versus placebo plus best supportive care in Asia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CONCUR):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Oncology, 16(6), 619-629.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15)70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