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关键角色

  • 18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关键角色封面图

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关键作用

01 股骨颈骨折原因、常见症状、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

说起来,很多人可能在老年亲人摔倒后听过“股骨颈骨折”这个词。股骨颈其实就是大腿骨头靠近髋关节的位置,像是人体“承重梁”的关键连接点。一次不经意的跌倒,尤其是家里地面湿滑、半夜起夜,可能就让这根“梁”断裂。

以74岁女性患者为例,她在家中跌倒后,出现左髋剧痛和左腿外旋,无法自行移动,这种典型的症状其实很容易被家属发现。这个例子提醒我们,老人跌倒后即使没有骨头露出或流血,也要高度怀疑骨折并及时送医检查。

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和骨骼强度、外力和年龄相关。首先,骨质疏松是主要风险之一。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流失加速,骨头像变得“泡松的豆腐”,承受冲击力的能力下降。研究显示,60岁以上女性股骨密度明显降低,骨折风险提升(Cummings et al., 1995)。再有就是外伤,比如跌倒或交通事故。此外,遗传和激素水平也有些影响。

股骨颈骨折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根据骨折情况选择空心钉内固定术或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02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麻醉方式选择

股骨颈骨折手术选择腰麻还是全麻需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无绝对优劣之分,健康患者(无心肺基础疾病)优先选择腰麻(椎管内麻醉),高危或特殊患者建议全麻,最终由麻醉医生根据个体评估决定。 
两种麻醉方式对比如下:腰麻(椎管内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阻断下半身痛觉传导 ,适用于无心肺疾病、凝血正常、腰椎无畸形的患者,对呼吸循环影响小,但可能引起低血压 ,术后 清醒快,术后恶心呕吐少,可早期活动 ,但患有凝血障碍、腰椎感染/畸形、颅内压高者禁用椎管内麻醉。全麻则使用静脉+吸入药物,使患者完全无意识 ,适用于高龄、心肺功能差、腰椎病变或术中需严密调控的患者,麻醉过程中需气管插管,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控,但苏醒时间较长,咽喉痛、恶心呕吐风险略高,同时严重心肺疾病者需谨慎评估。
🏠🪨🧬

03 麻醉前全面评估与检查

在准备手术前,麻醉科医生会做详细的麻醉前评估:检查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针对高龄患者还会评估心肺功能、基础疾病情况。以实际病例为例,患者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手术前就要监测桡动脉血压,确保麻醉和手术的安全。

骨折患者术前有时需要全身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甚至根据个人病史补充其他项目。说起来,这些步骤像是出发前做车辆“全面检测”,每一步都保证手术旅途平安。具体控制目标如下。

心血管系统:纠正心衰、控制血压(目标≤160/100 mmHg),房颤患者维持心室率<100次/分。  

 呼吸系统:慢阻肺患者术前雾化(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戒烟)≥48小时。  

 凝血功能:停抗凝药(华法林停5天,阿司匹林无需停),血小板≥80×10⁹/L。  

 代谢调控:糖尿病者空腹血糖≤10 mmol/L,纠正低血钾(≥3.5 mmol/L)。

🔬🩺📋

04 股骨颈骨折术中麻醉管理

 术中管理关键措施  
1. 循环系统维稳
  确保动脉血压 波动<基础值20% ,必要时去甲肾上腺素微泵(腰麻低血压首选);心率控制在60-100次/分 ;可使用艾司洛尔控制心动过速 ;尿量控制在≥0.5 ml/kg/h ,但要注意限制性补液(晶胶比2:1),避免负荷过重诱发心力衰竭。
2. 麻醉实施细节  
   腰麻方案: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8-10 mg(平面控制T10以下)。  
   全麻方案:  
     诱导:依托咪酯0.3 mg/kg + 罗库溴铵1 mg/kg;  
     维持:七氟烷(1.0-1.5 MAC)+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  
3. 特殊风险防控  
   脂肪栓塞:避免髓腔内压力骤升(扩髓时减压排气)。  
   骨水泥反应:填充前扩容500 ml,备肾上腺素。  


🚑🦴💉

05 术后恢复和麻醉后的疼痛管理

术后恢复同样关键。刚开始几天,疼痛管理离不开麻醉科医生的指导。针对骨折和手术区域局部肿痛,可以选择适合的镇痛方案,保持舒适度。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主要用于术后多模式镇痛,可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并促进早期活动。其通过阻断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闭孔神经(部分),覆盖髋部及大腿前外侧的术区疼痛 ,适用于术后48小时内基础镇痛(尤其全麻或腰麻消退后)。同时可实现快速康复支持:减少吗啡用量30-50%,降低恶心/便秘风险,助力术后24小时离床锻炼 。

围术期管理不仅包括用药,还要指导患者日常动作,比如适当翻身、用辅具移位,避免另一侧身体受伤。营养与康复锻炼是恢复不能少的一环。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有助于骨骼愈合;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骨质修复有好处。术后适量的下肢活动,比如踝关节轻微活动,可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只要遵循专业康复师和医生建议,恢复期可以逐步缩短。

其实,很多人的困惑是术后多久能下床?一般而言,如果恢复顺利、基础疾病控制好,医生会尽量在早期就鼓励患者坐起和下床活动,这样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和肺部感染。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关注日常饮食,也有助于整个康复过程。

🍲🥚🏃‍♂️

06 小结

总之,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手术类型和患者偏好综合权衡。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稳定的患者,腰麻常被优先考虑。以74岁女性患者为例,尽管高龄,但身体情况较好,可予以椎管内麻醉。手术过程中血压需实时监控,药物纳布啡和右酮洛芬氨用于镇痛。整个过程除了关注骨头的修复,更关心心脏和血压的稳定,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医生配合密切,保障患者安全。

手术结束后,重点是消肿、止痛和感染预防。现代麻醉还发展了个性化镇痛管理,比如不同剂量调整、麻醉苏醒后配合疼痛控制方案,让患者术后舒适,恢复速度加快(Larsen et al., 2023)。

🥛🌞🚶‍♀️

参考文献

  • Cummings, S. R., Nevitt, M. C., & Browner, W. S. (1995). Risk factors for hip fracture in white wome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2(12), 767-773.
  • Gillespie, W. J., & Gillespie, L. D. (2010). Cochrane review: Hip fracture preventio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 CD001167.
  • Larsen, P., Coleman, S. R., & Schilling, P. (2023). Pain management in 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47(5), 120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