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与麻醉选择 💡
01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
很多人会觉得腰椎间盘突出是“搬重东西伤到了腰”,但其实腰椎间盘突出并不仅仅是一次伤害。医学界研究发现,以下因素容易让问题发生(Karppinen et al., Spine, 2013):
过度负荷: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反复弯腰搬重物,腰椎负担大,软组织反复受压,弹性变差,久而久之更容易突出。
年龄相关变化:随着年纪增长,椎间盘本身逐渐“干瘪”,水分减少,像没有充足气的垫子一样,轻微用力也变形得更多,所以中老年群体风险更高。
遗传因素:不是所有人搬东西都会出问题,家族里如果有人腰椎突出,自己也会更容易遇到这个麻烦。
其他慢性病影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慢伤害整个脊柱的血液循环,也给椎间盘修复“拖后腿”,间接增加腰椎问题风险。
这些原因往往是慢慢积累的。有时候不是一下子爆发,而是日积月累下背部保护垫出现了问题。所以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腰部保护非常有好处。
02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者,一般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疼痛,有时加用肌肉松弛剂帮助缓解神经压迫带来的不适(Chou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7)。短期内,药物能有效减轻症状,但不应长期依赖,注意遵医嘱用量。
- 物理治疗:物理手段如牵引、理疗、电刺激等能改善局部循环,配合康复训练可提升腰部肌肉力量,帮助腰椎恢复稳定。医生会根据个体差异制定计划,不建议单独在家做强力拉伸。
- 手术治疗:当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疼痛明显影响生活时,微创手术或椎间盘摘除术是有效措施。比如前述老年病例,采用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加椎管减压,术后很快恢复清醒,说明手术方案可针对性解决问题(Smith et al., J Neurosurg Spine, 2018)。
- 接下来我们着重谈谈手术治疗与麻醉方案。
03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麻醉选择🔍
主要有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可供选择。全身麻醉为首选麻醉方式。其优势在于可确保患者完全制动,避免术中移动导致的神经损伤。 可精准控制呼吸和循环,减少出血(通过控制性降压)。 适用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中央型、旁中央型等)。在药物选择上,可以选用静脉麻醉(丙泊酚)+短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等,使用肌松药(罗库溴铵等)辅助术中神经监测。术前需与麻醉医师及时沟通,交待清楚自己有无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等疾病,有助于麻醉医师做好预案,防止术中突发情况的发生。
04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麻醉注意事项🏥
🚨 一、术前评估关键点
1. 心肺功能
尤其需评估俯卧位耐受性(术时较长),合并心肺疾病者需优化治疗。
2. 气道评估
预测插管难度(颈托/颈椎活动受限增加困难气道风险)。
3. 脊柱稳定性
明确病变节段、是否合并椎管狭窄或神经压迫(影响体位摆放)。
🌡️ 二、术中管理核心要求
1. 循环管理
控制性降压(减少出血)需谨慎:老年/高血压患者需避免低灌注;
监测有创血压(手术时间>2小时或高危患者)。
2. 呼吸管理
俯卧位时确保气道压力≤30 cmH₂O(降低气胸风险);
监测呼气末CO₂(及早发现静脉气栓)。
3. 神经功能监测
建议联合MEP/SSEP(复杂手术或翻修病例)。
⚠️ 三、体位风险防控
1. 眼部保护
避免角膜损伤(俯卧位头垫需中空设计)。
2. 外周神经保护
上肢外展<90°,膝肘关节软垫保护。
3. 腹部悬空
避免腹腔压力增高(减少出血及硬膜外静脉淤血)。
🛠 四、并发症预警
1. 静脉气栓(VAE)
内镜下高风险:听诊心前区、监测PETCO₂骤降(备右心导管)。
2. 硬膜撕裂
提示术者暂停操作,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脑疝。
3.术后视力丧失(POVL)
高危因素:手术>6小时、贫血、低血压(记录眼压变化)。
🏥 五、术后快速康复(ERAS)
1. 多模式镇痛
切口局麻浸润+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主(减少阿片副作用)。
2. 早期活动
麻醉苏醒后4小时内评估下肢肌力(排除硬膜外血肿)。
❗ 重点强调:术中核心 = 循环稳定 + 俯卧位安全 + 神经保护
➤ 必须重新确认气管导管深度(俯卧位后易移位);
➤ 液体管理目标:限制性补液(CVP≤5mmHg)减少术野出血;
➤ 突发低血压时 优先排除静脉气栓或脊髓损伤,而非单纯扩容。
05 神经监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应用💊
- 神经监测技术是在该手术中降低神经损伤风险的核心手段,是一项前沿技术。常用的有体感诱发电位(SSEP),主要监测脊髓后索传导通路,可进行全程监测,波幅下降大于50%时提示脊髓可能缺血或受压迫;运动诱发电位(MEP)主要监测皮质脊髓束功能,波幅消失提示运动传导通路受损。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推荐 MEP+自由EMG联合监测(中央型突出加测SSEP),敏感性>90%,可很大程度上降低术中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 神经监测技术临床实施建议
- 必配设备:具备4通道以上EMG+实时MEP/SSEP功能的术中监测仪。
- 麻醉要求:避免长效肌松剂(影响EMG),建议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方案。
- 团队协作:神经电生理技师需与主刀医生同步沟通操作步骤(如“开始摘除髓核”时启动DCM)。
06行动提示与温馨建议 📝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并不可怕,现阶段全身麻醉技术以及各项监测技术已相对完善,在手术前需及时与麻醉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可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遵医嘱活动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术后及时下床可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
- Chou, R., Qaseem, A., Snow, V., Casey, D., Cross Jr, J.T., Shekelle, P., & Owens, D.K. (2007).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A Join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47(7), 478-491.
- Karppinen, J., Shen, F.H., Luk, K.D., & Andersson, G.B. (2013). Management of Degenerative Disk Disease and Chronic Low Back Pain. Spine Journal, 13(4), 420–424.
- Smith, Z.A., Fessler, R.G., & Buchholz, A.L. (2018).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28(4), 396-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