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领域:你了解多少?

  • 9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领域:你了解多少?封面图

麻醉领域:你了解多少?

01 麻醉到底是什么?

坐诊间常见这样一问:“医生,麻醉会不会很危险?”其实,麻醉就是通过特定药物让人在手术时失去疼痛感,有的甚至暂时“睡着”,以便医生能安心操作,自己也不会有痛苦体验。平时如果拔牙打“麻药”,那是一种小剂量的局部麻醉。而手术用的麻醉,无论大小,也都讲究安全性与舒适性。💤

简单来说,麻醉是一种医学干预,不光止痛,还保护人们不会记住不愉快的经历。正因此,术前了解麻醉的本质,有助于打消不必要的焦虑。这个过程已相当安全,每一步都离不开专业麻醉医生的紧密监护。

02 麻醉的种类有哪些?

  • 全身麻醉:全身都失去知觉。适用于大多数外科手术,比如开腹、关节换置等。病人像睡了一觉,手术过程毫无痛感及记忆。🌙
  • 局部麻醉:只让身体某一小块区域没有感觉,如门诊缝合、牙科拔牙等,用药范围有限,醒着配合。
  • 区域麻醉:又称“半身麻醉”,如腰麻、臂丛阻滞。常见于剖宫产、下肢手术。手会麻但人清醒。

针对不同情况,医生会酌情选择。比如我们遇到的67岁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便选用全身麻醉结合喉罩通气,这样他老年合并慢性疾病风险小,体验也更友善。

03 麻醉在手术中的作用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麻醉只是让人睡着不疼,其实它的责任更多。一个合格的麻醉医生,在手术全程要盯着患者的心跳、血压、呼吸氧饱和度,多像飞行员要驾驶飞机穿越天气。有些药要配合用,有些指标随时调整,遇到突发状况也能及时处理。🩺

术中,麻醉药物帮助抑制应激反应——比如血压突升、心率异常等。没有麻醉科医生,病人很难安全经历大手术。这是一项协同工作的科学决策,不只有止痛,更有平衡身体各项功能的任务。

参考: Miller RD, Cohen NH, Eriksson LI, Fleisher LA, Wiener-Kronish JP, Young WL. Miller’s Anesthesia, 9th Edition. Elsevier, 2020.

04 麻醉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 术前评估:医生会问详细病史,比如既往手术、是否有药物过敏。还包括抽血、心电图等检测,确保用药安全。
  2. 饮水饮食禁忌:一般手术前6-8小时不能进食固体和乳制品,4小时不能喝水,以减少呕吐误吸风险。这一步必不可少。
  3. 药物调整:部分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者,部分药物需遵医嘱提前停用或调整用量。

像上文提及的67岁男性,有五年逐渐加重的排尿困难,医生会重点关注他的基础病史、此前阑尾炎手术情况,确保没有容易漏诊的麻醉风险点。这说明每个人的准备都不是“照本宣科”的。

参考: Apfelbaum JL, et al. Practice Advisory for Preanesthesia Evaluation: An Updat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nesthesiology. 2012;116(3):522-538.

05 麻醉后的恢复过程是怎样的?

手术结束后,并非立即“清醒如初”,而是要先进入恢复室。这里有专业护理团队监测心跳、呼吸、血氧。如果全麻醒得慢,护士会轻声唤醒,一般半小时到1小时都能恢复意识。偶尔出现短时间口干、嗓子不适(尤其用过喉罩),症状多自行缓解。

部分朋友术后会打寒战或恶心,但持续时间不长。家属可安心等待,期间如有头晕、极度疲惫或异常疼痛,及时告知医护。大部分人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简单行走,术后整体恢复良好。

参考: Aldrete JA. The post-anesthesia recovery score revisited. J Clin Anesth. 1995;7(1):89-91.

06 如何科学管理手术前后的健康?

  • 饮食建议:手术前一天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粥品、蒸蛋),减少油腻和辛辣。术后根据医嘱逐步恢复轻流饮食,别着急大补,每个人胃肠功能恢复都不同。🌾
  • 心理准备:手术前可以与家人多交流,向医生或护士咨询不懂的问题,缓解紧张情绪。轻松心态有助于麻醉效果和整体恢复。
  • 术后护理:积极配合下床活动(如无禁忌),按时服用医生开的药物。遇到胸闷、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报医护。
  • 健康自查:大手术后1-2周内定期复诊,关注切口愈合和体温变化,有异常立刻联系医院。

最好的办法是密切配合医护团队,按要求休息和恢复。家属的陪伴、细心照顾同样很有用,这样身体和心理都能尽快恢复到理想状态。

参考: Smith AF, Waterman H. Role of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long-term recovery after surgery. Br J Anaesth. 2003;91(1):41-47.

梳理一下

回头看,麻醉其实离我们没那么远。不论是哪种手术、哪种方法,合理评估、科学管理健康,才能减少手术相关风险。像67岁的朋友通过全麻顺利完成前列腺手术,这个例子也说明:每个人只要主动了解、配合医护准备和恢复,整个过程是可以被安全掌控的。

面对麻醉,别把它当“机器式”的操作,而是和医生共同参与的一次重要健康合作。从准备到恢复,每一步做细致,手术体验也能变得更安心。希望大家把握好每个环节,遇到不明白处大胆咨询,心里有数才最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