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领域在手术及围术期管理中的重要性

  • 13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领域在手术及围术期管理中的重要性封面图
麻醉领域在手术及围术期管理中的重要性
🌿

很多人对麻醉的印象还停留在“睡一觉,醒来就好了”。但如果你经历过大型手术,或者陪家人走过手术室门口的焦灼时刻,就会发现麻醉不只让人睡着那么简单。其实,麻醉医生守护着患者每一次呼吸和心跳,在手术、苏醒、恢复的每个环节都扮演着关键角色。不管是微创操作还是复杂治疗,手术团队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麻醉科。

01 麻醉在手术中的角色是什么?

简单来讲,麻醉让手术变得可能。无论是切除阑尾,还是做心脏搭桥,没有麻醉,患者可能承受剧烈疼痛,身体出现不适的反应,甚至危险。麻醉药能抑制痛觉、让患者安静下来,有时还会让身体局部或全部失去活动能力。

麻醉医生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在手术期间,他们持续监控,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可以把麻醉师想象成 “手术室里的守护者”:不仅负责让人舒服地入睡,更要保证整个身体状态处于安全范围。

研究显示,手术期间良好的麻醉管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Butterworth et al., Clinical Anesthesia, 2020)。

02 麻醉如何管理围术期生命体征?

  • 心率和血压: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情绪和用药都可能让心跳加快或减慢。麻醉医生通过药物和监测设备,随时调节,防止突然升高或下降。
  • 呼吸和氧饱和度:全身麻醉时,呼吸可能减弱甚至暂停。医生会用呼吸机辅助,持续测量氧气含量,确保没有低氧风险。
  • 体温和液体平衡:手术时间长、失血或者环境温度变化,都可能引起体温波动,还要避免脱水或水肿。因此需要精准管理补液和保温。
🌸 案例: 一位67岁女性因右侧输尿管结石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术中,麻醉医生密切观察她的体征(如氧饱和度持续在96-99%),及时调整药物和设备,手术顺利完成,没有出现术中并发症。
这说明,围术期生命体征的专业管理,是减少风险和保证手术顺利的核心环节。

03 麻醉领域涉及哪些重症监护与急救复苏的应用?

说起来,麻醉科不只是手术“配角”,也是重症和急救的专家。很多情况下,比如患者术后出现休克、呼吸暂停、心脏骤停,麻醉医生会在第一时间参与抢救。他们熟悉各种生命支持设备,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气道管理,参与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有时,麻醉医生还要担任重症监护病房(ICU)里的核心岗位,处理多器官功能障碍、复杂感染等问题。

这些环节对临床经验非常依赖,需要灵敏的应变能力。通过麻醉及复苏技术,极大提升了危重患者的生存机会。

一个完整的手术团队无法少了麻醉科医生,他们既是“起点”的设计师,也是“终点”的护航者。 🏥

04 疼痛治疗在麻醉领域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麻醉科不仅仅让人睡着,疼痛治疗也是他们的“主业”,尤其在手术后。合适的麻醉方法能屏蔽手术期间的痛觉,术后则通过镇痛泵、局部麻醉或口服药物,帮患者度过恢复的难关。

比如有些人腰部手术后,疼痛可以像“潮水”一样反复袭来,麻醉医生会根据所选方案精准调节用药,帮助减轻不适,提升早期活动能力,也间接预防了慢性疼痛的发生。疼痛治疗已被多项研究证明,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Apfelbaum et al., Anesthesiology, 2012)。

管理好疼痛,不仅让患者恢复得更快,还可以让心情更轻松,也降低焦虑。😊

05 麻醉与手术治疗的配合如何影响患者的康复?

手术能否顺利,术后多久能下床,这其实和麻醉密不可分。麻醉方式的选择、用药方案的制定,对恢复影响很大。例如局麻能让患者早期活动,全麻则能应对复杂高风险操作。麻醉医生在整个围手术期,会帮助控制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和并发症,这些都能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速度更快。

早期活动、饮食恢复,甚至心理情绪,麻醉科都提供专业支持。这样一来,患者的整体康复质量有了保障,术后体验也更好。很多临床数据显示,麻醉和手术团队的协作直接决定了治疗效果(Beck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2023)。

手术不是孤立完成,专业的麻醉支持让康复变得更顺畅,也提升了整个治疗的安全感。

06 如何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麻醉不是“一刀切”,选择什么样的麻醉方式,要看手术类型、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术后期望恢复的速度。例如,输尿管结石、肾积水这类手术,一般会选择全麻或腰麻方式,确保操作安全顺畅;老年人、合并高血压或慢性疾病时,麻醉方案更加个性化,需要综合评估风险和康复需求。

手术前,麻醉科医生会详细询问既往病史、过敏情况,再结合检查结果制定方案。让患者和家属明白,每一次麻醉都是定制的,目标是最大程度上保障安全,以及恢复的质量。

最好的办法是,与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千万不要“按别人说的来”。

07 麻醉相关健康风险分析(为什么会得病?)

很多人关心麻醉有没有风险。其实,风险来源于多方面:年龄越大,身体适应能力下降,麻醉后出现心脏、呼吸或神经反应的概率比年轻人高。例如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中血压、血糖都可能波动,而且肾功能下降也会影响药物代谢。
遗传与慢病也会增加风险:有些家族麻醉药过敏史、代谢异常、或本身有心血管病,手术前都需要特别评估。还有就是,饮食过多盐分、动物蛋白,长时间缺水,容易导致肾结石出现(Feng Zengkun, Causes and symptoms of ureter stones, Asia MD, 2022)。

除此以外,肥胖、长期抽烟或者有慢性感染,都会让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下降。麻醉医生会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根据患者综合风险调配方案,降低并发症机会。

也有部分人群,因为基础病控制不佳,麻醉风险自然会升高,这时候提前管理慢病就很重要。

08 日常预防及术前食疗建议

说起预防麻醉相关的风险,优化营养和生活习惯很重要。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法来帮助身体适应手术和麻醉:

  • 新鲜蔬果 + 增强免疫力 + 建议每天2-3种搭配,手术前适量增加深色果蔬,如菠菜、蓝莓
  • 优质蛋白 + 促进康复 + 建议饭菜中加入鱼、豆制品、鸡蛋,有助于组织修复
  • 高钾食物 + 保护心脏和血压 + 如香蕉、土豆,适合高血压患者
  • 足够饮水 + 预防结石 + 每天保证1500-2000ml水分,减少肾脏负担
  • 全谷类食物 + 调节血糖 + 如燕麦、糙米,帮助能量平稳释放

除此之外,有慢性病史的人,建议提前到正规医院做全面评估,例如高血压患者按照医嘱调整用药,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水平,都能为麻醉和手术增加“安全垫”。
长者和体重超标的人群,平时多活动,控制体重,也有助于恢复。

术前半年内,也可以定期做一次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帮助医生掌握身体真实状态,提前做准备。

小结与行动建议

其实,麻醉不是遥远的医学技术,它在每一次手术,每一次疼痛缓解、危重抢救中都悄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大家关注麻醉,就是关注自己的每一次治疗体验。和麻醉医生多沟通,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术前做好准备,会让手术变得更安全,也让恢复更顺畅。
如果你或家人即将接受手术,不妨提前咨询,积极配合医生方案,这样会减少不确定性,增强信心。

  • 手术前如有基础病,主动告知医生,按要求调药
  • 饮食健康,多吃蔬果,切忌暴饮暴食
  • 术后早期康复尽可能配合,遇到不适及时反馈
  • 每个人的情况都独特,麻醉方案要“定制”,不要套用他人经验
  • 与医生保持交流,遇到问题随时寻求帮助

医学的进步让手术变得可控,安全,但不等于没有风险。麻醉科的专业支持,是每一次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石。只要注意准备和沟通,身体和心理都会更加安心。

主要参考文献:

  1. 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 Wasnick, J.D. (2020). Clinical Anesthesia (8th ed). Philadelphia: Wolters Kluwer.
  2. Apfelbaum, J.L., Chen, C., Mehta, S.S., & Gan, T.J. (2012). "Postoperative pain experience: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suggest postoperative pain continues to be undermanaged." Anesthesiology, 117(4), 867-874.
  3. Beck, C., Bauer, M., & Ganter, M. (2023). "Collaboration in perioperative care: Impact on clinical outcomes."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40(3), 183-190.
  4. Zengkun, F. (2022). "Causes and symptoms of ureter stones." Asia MD. https://asiamd.com/ureter-st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