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手术和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了解与应对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进医院,听到“手术”“麻醉”这两个词时,心里难免有点打鼓。事实上,无论是小手术还是大手术,再或者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病人时,麻醉几乎都是绕不开的环节。哪怕是皮肤美容、牙科也常见麻醉的身影。今天我们来说说麻醉到底在医疗里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普通人需要有哪些常识,风险和应对又该怎么做。
💡 01 麻醉领域到底是什么?
麻醉,其实就是利用特定药物让人在医疗操作期间暂时丧失痛感和部分意识。很多朋友以为麻醉只是“睡一觉”,实际上它远不止让你失去知觉这么简单。医生会根据你的体质、手术类型和特殊情况,选择恰当的麻醉药和方式,让你最大程度地舒适,还要确保操作期间生命体征稳定。例如,在面部瘢痕修复、阑尾炎手术、甚至分娩时,麻醉都能让过程变得更可承受。
简单来说,麻醉不只是用来止痛,它是医生能安全完成手术、各种侵入性操作时的“隐形保护伞”。
比喻:
麻醉就像一道保险门,把不适与疼痛临时挡在身体外,让治疗能顺利进行。
🧪 03 麻醉药都有哪些类型?是怎么工作的?
说到麻醉药,通常分为两大类: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它们的适用场景和原理有很大不同。
- 全身麻醉:让人从头到脚都“断电”。药物经静脉或吸入,几分钟就能让人像睡着一样,对外部刺激毫无察觉。它作用于大脑和神经系统,调节意识、感知和反射。
- 局部麻醉:只屏蔽手术区域的知觉。例如做牙科拔牙、皮肤激光治疗时,医生会给局部用药,只让这一小块区域“沉睡”。它阻断局部神经信号,让治疗过程几乎没有痛感。
各种麻醉药组合用在一起,还能达到更理想效果,比如术中先镇痛、后镇静,术后减少恶心呕吐。
🏥 05 重症监护里,麻醉医生都做什么?
重症监护室(ICU)是各种危重病人集中的地方,麻醉医生的任务多样:既要让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减少痛苦,也要保障基本生命功能不被干扰。实际操作中,重点包括这些方面:
- 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连续监控心跳、呼吸、血压、血氧,每时每刻都准备应对突发变化。
- 合理镇静与镇痛 🔒:部分重症患者需要插管或持续治疗,这时麻醉药要精准把控量,既不让人太痛苦,也不影响基本生理功能。
- 辅助呼吸或抢救:危重病人有时需借助麻醉药配合进行插管、呼吸机连接或心脏复苏。每一步都要求专业判断,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 07 如何理解麻醉风险?原因有哪些?
其实,大部分麻醉是安全的,但任何医疗操作都不可能 0 风险。明白导致风险的常见原因,有助于及时应对。
- 健康状况基础:有慢性病、肥胖、年龄太大或太小,都可能加大麻醉风险。孕妇、婴幼儿、老人对药物的耐受性本就很弱。
- 药物过敏与个体差异:对某些麻醉药过敏,或肝肾清除功能低下时,常规剂量也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 遗传易感与家庭史:少数人天生对部分麻醉药(比如琥珀胆碱)极其敏感,一旦误用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 基础操作环境:手术环境若不达标或医生经验不足,原本可控的风险可能变得不受控。
👩⚕️ 09 有麻醉相关担忧时,如何寻求帮助?
如果手头的检查报告、健康情况有变化,或者曾经出现过麻醉相关并发症,建议主动咨询麻醉科医生。临近手术前,也可以提前预约麻醉门诊,让医生结合你的具体身体条件,制定最合适的麻醉计划。
- 遇到不适症状(如长时间头晕、术后胸闷呼吸急促、伤口持续出血)要及时和医生沟通,不要拖延。
- 有慢性疾病者,可以咨询主治医生,看看有没有推荐的专科医院。
- 做高风险麻醉操作时,优先选择大型公立医院、等级医疗美容诊所,以获得全方位保障。
引用文献
- Butterworth JF, “Safety of anesthesia in sick patients”, Anesthesiology, 2018.
- Stewart J, "Local anesthetics: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nnals of Medicine, 2020.
- Zouboulis CC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Scar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