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探秘身体的能量与蛋白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症状与影响

  • 23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探秘身体的能量与蛋白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症状与影响封面图

探秘身体的能量与蛋白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症状与影响

周末的时候,和朋友小聚,总会聊起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有朋友突然说起,自己的奶奶近来总觉得力不从心,饭量小下来,走路有点打晃。其实,这种“力气不够”的背后,可能和咱们吃进去的蛋白质、热量有直接关系。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正在静静地影响着不少人的健康。

0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讲,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是一种由于摄入蛋白质和热量不足,引发的营养失衡。身体既没有足够的原料修复组织、维持免疫,也没有足够的燃料维持日常活动。它不像单纯的“节食减肥”,而是一种全身各系统都会受到波及的状态。

主要类型特征说明
消瘦型(Marasmus) 全身肌肉、脂肪都减少,通常体重降低很多。
浮肿型(Kwashiorkor) 蛋白摄入严重不足,出现水肿(常见四肢、腹部),肌肉也缺乏。
混合型 消瘦和浮肿同时出现。
📖 TIPS: PEM 不止是“吃少了”,还和饮食结构、消化吸收能力有关。极端节食、酗酒、肠胃长期不好、老人牙口差等,风险都更高。

02 日常难察觉到的信号与明显警示

刚开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能一点都“不惊人”,偶尔觉得没劲、容易饿,却不好分辨。随着时间推移,身体逐渐给出更明显的信号。

🍃 早期:轻微、容易忽视

  • 偶尔感到疲乏、四肢无力
  • 活动耐力减退,平常爬楼比原来累
  • 有时觉得饭后不易恢复精力

举例:52岁的男士,发现自己遛弯时总想找地方坐下休息,谈不上哪儿疼,就是觉得不如以前有劲。

🔔 警示期:症状持续、日常受影响

  • 体重逐步下降,腰围变细
  • 肌肉摸起来松松的、有萎缩
  • 日常家务、购物等变得很费劲
  • 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

举例:68岁的女性,三个月瘦了5公斤,偶尔出现脚踝水肿,突然觉得楼梯变高了。

💡 别忽视:年纪大的人,有时候家人没留意体重变化,直到肌肉萎缩影响生活,才意识到问题。

03 身体发生了什么?——症状背后的秘密

为啥蛋白质和能量不足,身体会出现这些变化?这其实和咱们体内的“生物工厂”息息相关。

  • 肌肉消耗: 蛋白摄入不够时,身体会“拆东墙补西墙”,分解肌肉来供能。
  • 免疫下降: 没有足够蛋白合成免疫蛋白,更容易感冒、生病。
  • 伤口恢复慢: 缺乏蛋白质,组织修复减缓。
  • 内脏功能受累: 心脏、肝脏、肠道功能都可能降低。
⚠️ 这说明:能量和蛋白不足不只是“瘦”,更是全身的生理调控受到影响。

04 谁更容易中招?儿童、老人、慢病人群的表现

人群独特表现简例
婴幼儿 生长迟缓、体重增加慢、情绪反复、面色无光 1岁宝宝半年没长体重,总想睡觉,精力不够。
老年人 肌肉量加速流失,常常伴随行动迟缓、平衡变差 84岁的奶奶,走几步路就想歇,身形越发单薄。
慢性病患者 慢病人群(如肿瘤、肾病、糖尿病人)营养需求高,更易恶化为PEM 肾病患者查体发现肌肉比一年前少了3公斤。
🔍 说起来:这些人基础体力有限,出现营养不良的速度和风险都更高,需要家人留神。

05 识别和诊断:哪些检查最靠谱?

真正查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需要综合判断。医生会从日常表现、体重变化、医学检查等多个方面出发。

常用识别方式:
  • 体重监测: 定期测量体重,6个月内无计划性体重下降超过5%,要格外留意。
  • 身体组成分析: 用体脂仪评估肌肉、脂肪量变化。
  • 实验室指标: 血清白蛋白、转运蛋白等指标观察体内蛋白状况(van Feed, S.L. et al., 2021)。
  • 功能评估: 握力测试、步速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查体建议:长期慢性病、手术、癌症、长期偏食、高龄人群,建议半年体检关注体重、营养相关指标。

06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这些风险值得警惕

  • 饮食摄入量低: 长期饭量减少、进食受限、对蛋白/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出现能量缺口。
  • 肠胃吸收变差: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炎症、或手术致吸收率下降。
  • 慢性疾病消耗: 肿瘤、肾病、结核等,消耗能量大于正常水平。
  • 高龄影响: 年纪大了基础代谢、合成能力减少,牙齿不好也限制了多样化摄入 (Vafaei, H. et al., 2021)。
  • 不平衡饮食结构: 过度节食、追求极端瘦身的人群,忽视了蛋白质和热量的平衡。
  • 精神、社会因素: 孤独的老人、缺乏照料等,可能连规律饮食都难以保证。
📊 简单数据:世界卫生组织信息显示,全球65岁以上人群中,PEM发生率接近10%。

07 如何恢复和预防?这些方法更靠谱

采取积极措施,合理搭配膳食、调整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很多轻中度营养不良的人群恢复健康。

食物功效食用建议
鸡蛋🥚 优质蛋白、易吸收 每天1-2个,煮、蒸最好
牛奶🥛 蛋白、钙丰富,有助骨骼和肌肉修复 早餐或加餐饮用200ml,可选低乳糖款
鱼肉🐟 含优质蛋白和脂肪酸,改善免疫 一周2-3次,每次100克,清蒸最佳
豆制品 植物蛋白、微量元素丰富 每日可食用100克豆腐/豆浆搭配
坚果 热量高、健康脂肪、辅助加餐 每日一小把,可均匀分成两次加餐
藜麦或杂粮饭 复杂碳水,搭配蛋白质有益吸收 主食适当替换,保证能量来源
🧑‍⚕️ 小提醒: 老人、慢性病人如发现短时间体重掉得快、生活自理变差,要及时找营养医师或全科医生帮忙调整食谱。
  • 规律饮食: 一日三餐尽量定时,主食+蛋白+蔬菜搭配。
  • 补充热量: 餐餐有主食,有条件可加2次健康加餐。
  • 日常活动: 适度运动锻炼肌肉,散步、简单力量训练都行。
  • 健康监测: 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咨询,定期复查营养指标。

小结与行动提示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对各年龄段影响都不小,但通过早发现、科学调整饮食和健康管理,大部分风险是可以预防甚至逆转的。生活中发现相关信号,先别慌张,及时关注、主动调整,就是给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守护。

🌱 家有老人、孩子或是慢性病患者,不妨多一点关注他们的饭量、体重和活力。不怕慢,只要在健康路上及时调整,就已经很棒了。

Key References

  • Van Feed, S. L., Evers, S. M., & Philips, S. M. (2021).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athophysiolog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s in acute and chronic care. Clinical Nutrition, 40(3), 1142-1151. https://doi.org/10.1016/j.clnu.2020.10.012
  • Vafaei, H., Moradi, S., & Shokri-Mashhadi, N. (2021). Prevalence of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in the Elderl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utrients, 13(11), 3658. https://doi.org/10.3390/nu13113658
  • WHO. (2021). Malnutrition Fact Shee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alnutrition
  • Martínez-Reig, M., et al. (2016). Nutritional risk, nutritional status and mortality in older Spanish adult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70(3), 346–351. https://doi.org/10.1038/ejcn.201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