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身麻醉究竟是怎么回事?
说到全身麻醉,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是“睡一觉”醒来手术就结束了。其实,这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全身麻醉通过药物让人暂时失去知觉,阻断身体对疼痛的感受。药物通常在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生静脉注射,再配合吸入性麻醉气体,整个过程医生会持续监控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手术期间安全。
全身麻醉不仅是让病人“不知道疼”,更要保证重要器官如心脏、呼吸系统的稳定运行。手术结束后,药物逐渐代谢,人就会醒来。不过醒来后的状态,每个人还真不一样,有的人清醒快,有的人会觉得晕沉或不舒服。
02 术后为什么还会痛?
- 神经反应:麻醉药解除后,身体的神经开始恢复,感知又回来了。伤口处受到的刺激激活了疼痛信号,让人有明显的痛感。
- 组织损伤:不管多小的手术,都不可避免会切开或损伤一些组织。这些受损的地方释放一些“信号分子”,就像在报警,启动局部炎症,导致伤口红肿疼痛。
- 个体差异:简单来说,有些人疼痛敏感度高,比如一位28岁的女性,做了腹腔镜手术,术后伤口只用创可贴,但她疼了3天才轻松下来;而另一位50岁的男性,同样的手术,第二天就觉得“没啥事”。
👀 术后疼痛不仅仅取决于麻醉和手术类型,和体质、心理状态、过往疼痛经历都有关系。研究显示,焦虑或者睡眠不佳的患者,术后疼痛感往往更强。
(Kehlet, H., & Dahl, J. B. (2003). Anaesthesia, surgery, and challenges i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e Lancet.)
03 术后疼痛有哪些表现?
疼痛类型 | 常见原因 | 感受描述 |
---|---|---|
切口痛 | 伤口愈合期 | 胀痛,撕扯感,活动加重 |
内脏痛 | 腹腔、胸腔手术 | 深部闷痛 |
神经性痛 | 神经受损 | 麻、灼、刺,范围较广 |
有研究建议,术后24小时内疼痛控制不理想,恢复变慢,复杂手术尤其明显 (Gan, T. J. (2017). Poorly controlled postoperative pain: prevalence, consequences, and prevention.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04 药物怎么帮忙缓解疼痛?
疼痛药物选择其实不少,但不同药有不同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类别 | 适应场景 | 主要作用与注意事项 |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轻中度疼痛 | 退烧消炎、减轻肿胀,但肠胃、不适合肾功能差的人 |
阿片类 | 中重度手术、神经痛 | 镇痛效果强,上瘾风险小但可能便秘、嗜睡 |
局部麻醉药 | 局部切口、神经阻滞 | 直接注射或外敷,副作用较小,过敏需关注 |
- 📝 药效和剂量由医生根据手术类型、个人情况制定,不建议自行增加服药量。
- 🤒 有慢性病如肾脏、肝功能障碍,要和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充分沟通。
相关权威文献参考:Vadivelu, N., Mitra, S., & Narayan, D. (2010). Recent advances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05 非药物疗法——真正的“加分项”
- 冷敷:冰袋或冷敷垫敷在切口附近,每次不超15分钟。一位23岁的男青年肱骨骨折手术后,遵医嘱冷敷伤口,第二天肿胀和胀痛感缓解不少。
- 物理治疗:术后适度活动和康复锻炼,能预防黏连和僵硬,比如下肢手术后尽早踝泵运动。理疗师指导的温和运动,有助于减轻僵硬、促进血液循环。
- 呼吸训练:深呼吸、膈肌训练,减轻胸部手术带来的不适,还能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 心理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简单聊天,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对情绪的影响。心理支持明确能优化疼痛感知。
06 病人需要主动——自我调节和沟通
- 🙋♂️ 表达真实痛感:用0-10分描述疼痛强度,别觉得不好意思。比如,可以告诉护士:“我现在觉得6分,按一下会跳疼。”
- 🔄 按时服药:遵循给药时间,不要拖延,不等到痛得受不了再吃药。缺一顿药比临时加药效果差。
- 🧘♀️ 试试分散注意力:听音乐、读点轻松的书、与家人聊天,这些看似小方法,却能帮助情绪稳定。
- ❓ 询问手术护理细节:术后怎么翻身、何时可以坐起来、活动注意啥,这些问题建议主动问医生或护士。
其实,良好的患者-医护互动,有助于疼痛管理更科学,减少误解和担忧,康复更顺利。
07 术后护理日常推荐(实用小贴士)
新鲜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组织愈合。可把菠菜等深色叶菜加到汤里,增加膳食纤维。
术后允许下床时,建议每天适度走动,有助于减少血栓风险。
保持作息规律,夜间休息好,人体修复能力更强。按医生建议可适度补午觉。
每天适量饮水,避免因术后进食减少导致便秘,饮水量以身体能耐受为宜。
如果术后3天以上疼痛始终没有缓解,或出现伤口红肿、渗液、发热,建议及时回访医生。选择配备麻醉恢复室、康复团队的正规医院手术,术后护理会更有保障。
小结:掌握主动权,让康复更顺利
全身麻醉恢复期,疼痛很难彻底避免,但只要方法得当,大多数人都能安全、顺利渡过。主动沟通、合理使用药物、辅以生活化的非药物措施,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恢复节奏。身体的一点点疼痛,是修复的信号,适度管理,信心面对,比单纯依赖药物能走得更远。希望这些经验,能帮你轻松度过术后这段“小麻烦”期。
参考文献
- Kehlet, H., & Dahl, J. B. (2003). Anaesthesia, surgery, and challenges i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e Lancet, 362(9399), 1921-1928. [Link]
- Gan, T. J. (2017). Poorly controlled postoperative pain: prevalence, consequences, and prevention.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10, 2287–2298. [Link]
- Vadivelu, N., Mitra, S., & Narayan, D. (2010). Recent advances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83(1), 11–25. [Link]
- Dulak, M., & Zale, E. (2021). Nonpharmacological pain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postoperative care. Current Pain and Headache Reports, 25(3), 1-6.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