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生命的“重连”与治愈之道
01 生活中遇见动静脉瘘
一位年轻妈妈在陪孩子玩跳绳时,注意到自己的手腕皮肤下方有一根鼓起来的血管。起初不怎么在意,以为只是疲劳后浮出的青筋,结果几天后血管变得更加明显,还有轻微的跳动。其实,这样的小变化,有可能和动静脉瘘有关。动静脉瘘这个词,听上去有些陌生,但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医学名词。它是血管系统里偶尔“走捷径”带来的小麻烦,如果没有及时识别与处理,后果却无法轻视。
02 动静脉瘘究竟是什么?
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简称AVF)说白了是动脉和静脉之间形成的非正常“直通道”。本来,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之间传递,会先流过毛细血管网 —— 类似一套过滤和能量交换的小站点。但一旦动脉与静脉直接连在一起,血流就会绕过毛细血管,造成部分组织获取养分不足,有时也会让静脉承受本不属于它的高压血流。简单来说,这就像是高速公路突然建了一条小路连接主路和辅路,既方便了,但也带来不少隐患。动静脉瘘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部位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很多地方,但多见于四肢、头面部和脑部。
类型 | 常见部位 | 典型特征 |
---|---|---|
先天性 | 四肢、头面 | 可随年龄进展,局部肿胀或变形 |
后天性 | 血管丰富部位(如手臂、脑部) | 外伤、手术后突发 |
动静脉瘘并非常见病,但一旦发生,影响不容忽视。想要识别它,除了关注皮肤表面的血管变化,还要注意一些微妙的体感异常。
03 动静脉瘘的病因与表现,有哪些人需多加小心?
- 1. 先天因素:部分人出生时动脉和静脉之间就有异常连接。这类在青少年时期出现扩张、肿块增大或局部温度高于其他部位。有研究(Lacour-Gayet et al., 1997)显示,先天性动静脉瘘占全部病例的2-3%。
- 2. 外伤引起:日常割伤、锐器伤或交通事故后遗症,经常成为动静脉瘘的导火索。比如20岁的男青年小李在一次打篮球后碰撞导致小腿剧痛,4个月后发现肿胀,检查才查出动静脉瘘。这提醒年轻人,运动损伤后出现局部跳动和肿胀别忽视。
- 3. 医源性因素:在医院里,血液透析患者为了维持治疗,常常通过手术“人为”制造一条动静脉瘘。这条通道方便血液进出,但也有可能带来并发症。
- 4. 特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更易出现血管壁受损进而形成瘘道(Dutra et al., 2017)。
这些情况并不是说遇到就一定会出问题,但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建议对身体局部的异样感受多留点心。
04 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哪些信号别忽视?
大多数动静脉瘘起初并没有明显异常。如果愿意比喻,这就像悄悄增加的一条“旁路”,一开始谁都不会注意。但如果瘘道变大,血流增多,才会逐渐带来以下典型症状:
症状 | 描述 | 严重性提示 |
---|---|---|
局部肿胀 | 皮肤鼓起,按压有弹性 | 轻微时不疼,持续扩大则要就医 |
血管跳动 | 局部能摸到“水流感”波动 | 跳动变强,出现疼痛属危险信号 |
皮肤色变 | 局部泛红、变暗或温度升高 | 颜色加深伴有渗液要小心 |
血流异常音 | 听诊可闻及杂音 | 出现“吼鸣音”要警觉 |
远端肢体乏力 | 偶尔感手脚无力 | 长期乏力、活动障碍提示供血障碍 |
以上症状有一点就要早发现,特别是变化持续、范围增大或合并疼痛时。小提示:有位35岁的女性患者,因手背反复肿胀、偶尔麻木就诊,医生一查发现是动静脉瘘。这个例子说明,哪怕只是反复的“偶尔”,也值得主动问一问专科医生。
05 治疗动静脉瘘可以选择哪些方法?
治疗动静脉瘘的方法大致分三类:保守处理、介入闭合、外科手术。具体选择要看瘘道的位置、大小、患者的体质等因素。
- 保守管理:小而稳定无症状者,密切随访。
- 介入治疗:微创方式,用导管塞闭瘘道(如栓塞术)。适用于体表较深、高危手术患者。
- 外科修复:对于明显影响血流、反复发作或介入失败者,需通过外科手术重新分离血管。
保守治疗 | 无症状、小瘘,适合密切随访 |
介入栓塞 | 导管术封堵异常通道,创伤小、恢复快 |
外科手术 | 严重瘘道或合并局部并发症时最佳选择 |
简单来讲,轻症可观察,大症需微创或手术,不同阶段选择会有专家为你规划最合适的方案。
06 “一人一策”个体化治疗有多重要?
并不是所有动静脉瘘都适合同一种处理方式。实际上,瘘道的部位、血流量,甚至个人的职业、生活方式、慢病因素等都会影响医生的决策。
专家通常会根据你的年龄、健康状况、瘘道发展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制定最科学的治疗路径。这样可以最大化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07 术后护理与康复小贴士
伤口管理 | 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
肢体锻炼 | 术后循序渐进活动,防止淤血 |
定时复查 | 依医嘱复诊,及早发现异常 |
饮食调理 | 高蛋白、新鲜蔬果有助恢复 |
有些朋友问,怎样预防复发?其实日常均衡饮食加适当锻炼、遵医嘱按时检查最靠谱。比如苹果、瘦肉、菠菜这些常见食材,对血管修复和健康都有好处。术后康复期间,少熬夜、多补充水分、避免局部外力冲击,可以让身体恢复得更扎实些。如果发现异常肿胀、持续疼痛、发热等问题,一定要尽快找医生。
参考文献
- Lacour-Gayet, F., Bruniaux, J., & Serraf, A. (1997). Congenit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experience with 27 cases.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63(1), 164-169. https://doi.org/10.1016/S0003-4975(96)01038-8
- Dutra, V. L., da Silva, E. S., & de Faria, J. L. S. (2017). Traum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Vascular Health and Risk Management, 13, 243-249. https://doi.org/10.2147/VHRM.S134607
- Sidawy, A. N., Gray, R., Besarab, A., Henry, M., Ascher, E., Silva, M., ... & Vascular Access Work Group. (2008). Recommended standards for reports dealing with arteriovenous hemodialysis accesses.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48(5), S2-S25. https://doi.org/10.1016/j.jvs.2008.0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