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动静脉瘘护理:保障透析患者生命之桥的关键指导

  • 9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动静脉瘘护理:保障透析患者生命之桥的关键指导封面图

动静脉瘘护理:生命之桥的呵护与守护

在医院里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幕:一位透析患者坐在休息区,有护士细心地检查着他手臂上的血管“桥梁”。其实,这个看似普通的血管,就是他的生命通道——动静脉瘘;它牵系着每天的生活和治疗。也许你家里有人正在经历类似的过程,或者你正在为自己的健康做打算。不妨来深入了解一下,这道桥需要什么样的呵护。

01 动静脉瘘到底是什么?

动静脉瘘(AVF,Arteriovenous Fistula)简单来说,就是将动脉和静脉通过手术直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高速通道”,为透析提供大流量的血液。它最常见于慢性肾衰的患者,是维持血液透析长期顺利进行的关键。当原有的血管无法满足透析需求时,医生会选择这一步。

术语 解释
动静脉瘘 通过外科手术,将动脉和静脉相连,确保透析时足够的血流量
透析 一种净化血液的治疗,适用于肾功能失调的患者
🔎 认清动静脉瘘的位置,往往是护理的第一步。

02 生命通道有多重要?

一条健康的动静脉瘘,就像给透析机插上了稳定的“电源”。有位52岁的男性患者张先生做了瘘口三年,每周三次透析,他说:“只要动静脉瘘没问题,我感觉生活还算有规律。”但他也经历过瘘口轻微肿胀,偶尔有点麻木,这提醒我们,只有瘘口状态稳定,才能让整个治疗过程顺利进行,否则生活节奏被打乱,甚至面临健康风险。

重要性 影响
血流量保障 确保有效净化血液,避免毒素堆积
并发症预防 减少感染、血栓等风险
生活质量 稳定的瘘口,让患者能自由规划日常
🌟 没有动静脉瘘,透析本身就很难顺利实施。

03 怎么守护“生命之桥”?

护理动静脉瘘,不能只靠粗略的观察,更要有系统的好习惯。护理目标只有一个:让血管通道畅通无阻。

  • 💧 保持皮肤干净,定期用温水清洗瘘口区域。
  • 🛑 避免在瘘口侧测量血压、扎针或搬重物。
  • 👂 每天用手轻触,仔细感受瘘口的“震颤”(正常的血流波动)。
  • 🚫 不要佩戴紧身饰品,防止压迫血管。
定时自查、避免压迫,是延长瘘口寿命的“法宝”。
护理难点 护理建议
皮肤干燥或瘙痒 可用温和、无刺激的润肤霜
穿刺部位出血 轻压止血,必要时告知护士及时处理
局部肿胀不适 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04 日常护理有哪些细节?

说起来,动静脉瘘的护理细节还有不少,小动作藏着大风险。下面这些是护理过程里的“关键一招”:

  1. 认清位置:瘘口通常在前臂,尽量用非瘘口侧完成家务和提物。不少患者刚开始总会不小心把血压计绑错手,这很容易导致血管受压影响血流。
  2. 血流动向需关注:每天用指尖轻轻触碰瘘口区,感受震颤。如果突然觉不到震颤,应该立刻联系医护人员,因为这很可能是血流受阻的信号。
  3. 穿刺技巧有诀窍:刺针时,适度轮换穿刺点(俗称“跳针”),减少局部瘢痕形成。一旦出现持续瘢痕,不但穿刺困难,还容易感染。
🔸 每一天的细心,决定瘘口能否一直“顺畅如初”。

05 动静脉瘘会出什么问题?

动静脉瘘出现并发症时,身体其实会提前“发信号”。但这些信号并不明显,需要我们主动去识别。最常见的是感染和血栓形成。例如,38岁的女性患者王女士术后一年,曾短暂出现局部发红,偶尔有点温热,后来一天内肿痛加重,这才发现是感染。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异常变化要及时应对,别等到症状明显了再处理。

  • 🔴 感染:早期瘘口处可能会轻微发红、偶尔有点灼热感,但慢慢出现持续肿胀、疼痛甚至分泌物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 🟠 血栓:偶尔感觉血流震颤减弱,持续下去则会看不到震颤,手指变凉,甚至无法进行透析。
  • 🟡 动脉盗血综合征:出现手指或整个手发凉、颜色变浅,几小时内变成持续麻木、疼痛甚至活动受限。
👀 主动发现早期异常,比事后抢救要轻松许多。
并发症 早期信号 明显症状
感染 偶尔发红、皮肤温热 持续肿胀、疼痛、渗液
血栓 轻微震颤减弱 完全消失震颤、手指发凉
盗血 偶尔手指麻木 持续麻木、颜色变淡

06 动静脉瘘风险从哪里来?

很多朋友会问,既然医护很小心,为什么瘘口还是难免出问题?其实,风险并不来源于一两个习惯,而是多方面交织。有数据显示,动静脉瘘在术后一年并发症发生率达20%左右(Al-Jaishi, C.I. et al., 2017)

  •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减弱,更容易出现血管狭窄或堵塞。
  • 遗传和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家族血管疾病史,都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 生活习惯:比如吸烟、过度劳累,这些习惯会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动静脉瘘失功概率。
  • 医源性操作:频繁、重复穿刺、血管压迫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或血栓形成。
📊 风险并不可怕,只要知道它来自哪里,就能更有底气面对。

07 怎样做好预防和自我管理?

简单来讲,预防并发症和维护瘘口寿命,重点是正面建立好习惯。以下建议,你可以直接套用在日常护理中:

方法 具体做法 实用效果
多吃富含优质蛋白食物 如鸡蛋、牛奶、豆制品 帮助身体修复血管和组织,增强抵抗力
维持营养均衡 每日新鲜蔬果、定量低盐饮食 减少代谢异常、稳定血管健康
适量活动 每天散步15分钟,避免剧烈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自我检查 用手感受瘘口震颤,留意颜色与温度变化 及时发现早期异常,防止并发症
🟢 有效护理比补救更可靠,养成习惯就能少遇麻烦。
  • 健康教育:学习并掌握动静脉瘘护理知识,比如自查流程、饮食搭配等,这些都可以在医院培训课或医疗App里找到。
  • 定期复查:建议每3-6个月到医院做一次瘘口血流和局部皮肤检查,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有早期并发症信号。
  • 医疗机构选择:优先选择有专科肾内科和血管外科的医院,不适合拖延就诊。
最好的办法是,遇到不明异常时,及时求助专业医护,不要自己“猜”。

🔗 参考文献

  • Al-Jaishi, C.I., Oliver, M.J., Thomas, S.M., et al. (2017). "Patency rates of the arteriovenous fistula for hemodialy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69(3), 310–322. PubMed
  • Righetti, M. et al. (2007). "Nutritional status and hemodialysis complications." Journal of Renal Nutrition, 17(2), 129–134. PubMed
  • Vats, A. et al. (2012). "Physical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Barriers and recommendations." Journal of Renal Care, 38(1), 25–31.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