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从症状到临床表现的全方位解析
01 霍乱是什么?
在一些饮用水和食物条件并不理想的地方,夏季一到,突然就有人出现了腹泻、虚弱、甚至很快就脱水的情况。其实,霍乱就是这样一种容易“混进来”的肠道传染病。这种“不速之客”的罪魁祸首叫做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它能在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中悄悄繁殖。
多数时候,霍乱喜欢在人多、卫生条件有限的地区传播,偶尔也会因进食未熟透的海产品或者水源被污染后悄悄蔓延。
需要留心的是,即使外观看着很干净的自来水,在处理和储存方式不当时,也可能隐藏着风险。
小贴士:霍乱并不是遥远的历史产物,全球每年大约曝出100多万病例(Ali, M. et al, 2012),其中很多集中在卫生条件有限的地区。
02 主要症状:从轻微到警示
刚开始,被污染的水或者食物带进身体里的霍乱弧菌,通常不会让人第一时间察觉。很多人感染后,早期只是出现轻微拉肚子,次数不多,液体也不是特别多。也有些人只是偶尔感觉胃里有些不舒服,比如轻微绞痛,生活节奏基本没什么影响。
症状 | 出现阶段 | 生活表现 |
---|---|---|
腹泻 | 早期 | 大便次数稍增、偏稀 |
呕吐 | 部分患者 | 伴或不伴明显恶心 |
脱水征兆 | 进展期 | 口渴、乏力、尿量变少 |
持续严重腹泻 | 高危阶段 | 如“米泔水样”腹泻,伴大量失水 |
真实案例:35岁男性农民工,因连续两天大量水样腹泻,身体极度虚弱,被家人送医。这种典型的“米汤样”腹泻,是霍乱进展期的重要信号。从中可以看出,早期忽略信号,后果发展会很快。
03 变化中的症状:轻重如何判断?
有时候,霍乱的早期症状和普通闹肚子很像。不过一旦病情发展,身体丧失液体越来越多,以下几样变得明显起来:
- 皮肤变得干燥,捏起后不易恢复原状
- 嘴唇干、眼眶凹陷
- 少尿甚至停止排尿
- 心跳加快、甚至意识模糊
提醒:身体信号加剧时,不要一味忍耐或仅靠家庭用药,比较稳妥的办法是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04 霍乱可能引发哪些并发症?
说起来,霍乱的威力其实更多来自“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两大副作用。当身体里的水分和盐份在短时间内流失,心脏、肾脏负担迅速加重。
- 低血容量性休克
这是由于循环血流量急剧减少,导致血压低、供氧差。小孩子或体质较弱的人尤其容易出现。如果不能及时补液,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 - 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脱水严重、肾脏无法有效排毒与调节,进而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停止尿液生成。 - 电解质紊乱
体内钾、钠等元素迅速流失,容易引起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问题。
例子分析:有位60岁的女性因腹泻10余次后昏迷送医,检验发现血钾异常低。这提醒我们,年龄大或抵抗力差的人群,危险性更大。
05 如何确认是霍乱?
确认霍乱,离不开医生的系统评估和实验室检测。一般诊断会结合以下几个方面:
- 症状分析:持续大量腹泻、不可控制的脱水、之前有饮水或食物暴露史。
- 体检观察:医生会关注皮肤弹性、眼球凹陷、心率等体征。
- 实验室检测:通过粪便样本培养,检测是否有霍乱弧菌。
- 快筛试剂:有些地区会用现成试纸迅速初筛,帮助早期判断。
数据参考:研究指出,在疑似病例中采用快速诊断试剂,可以在几小时内及时发现疫情源头(Mukherjee et al., 2010)。
特别提醒:家中有出现暴发情况时,请务必不要自行处理所有人,第一时间报告专业防疫部门协助排查与消毒。
06 日常防护与科学治疗建议
霍乱虽然来势汹汹,但做好日常防护和规范治疗,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康复。这些实用方法,其实很容易融入日常:
- 饮用开水
功效:杀灭霍乱弧菌
建议:尽量喝烧开的水,或通过正规渠道供应的包装水。 - 优选熟食
功效:降低细菌感染风险
建议:家中烹饪时,食物必须充分加热再食用,不吃隔夜生冷食品。 - 蔬菜水果慎清洗
功效:减少外源性细菌
建议:食用前流动水冲洗,必要时用淡盐水浸泡。 - 立即补液
功效:快速纠正脱水
建议:一旦发现持续水样腹泻,第一时间自制淡盐水小口补充,避免体液迅速丧失。
出差/旅行提示:到高风险区时,携带口服补液盐(ORS)随身很有帮助(WHO 指南)。
何时就医?:出现持续严重腹泻、呕吐,几小时内难以止住或眼看有脱水迹象(如尿量骤减),不要拖延,就近前往医院。
日常防控:生活在高风险地区的家庭,可以考虑接种疫苗作预防(WHO, 2017)。
参考文献
- Ali, M., Nelson, A. R., Lopez, A. L., & Sack, D. A. (2012). Updated global burden of cholera in endemic countries.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6(6), e1737.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ntd.0001737
- Mukherjee, P., Ghosh, S., Ramamurthy, T., et al. (2010). Evaluation of a rapid immunochromatographic dipstick kit for diagnosis of cholera outbreak.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104(3), 199-202. https://doi.org/10.1016/j.trstmh.2009.11.01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Cholera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 August 2017.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92(34), 477–500. https://www.who.int/wer/2017/wer9234/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