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产后出血:一场不容忽视的医疗危机

  • 12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产后出血:一场不容忽视的医疗危机封面图

产后出血:一场不容忽视的医疗危机

01 产后出血究竟是什么?

很多新手妈妈产后都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但有时候,分娩后的头几个小时里,身体或许会传来一些异常的信号。可能会出现一次性渗血突然增多,或者持续流血不止,这在医学上被称为产后出血。按照定义,阴道顺产后24小时内出血超过500毫升,或剖宫产后超1000毫升,都属于产后出血范围。

实际上,产后出血并不是罕见的小问题,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根据2022年一项多中心研究,产后出血仍是世界范围内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Say et al., 2014)

⏱️ 友情提醒:产后头6小时是高风险时段,更需仔细观察自身状态。

02 现实之中,产后出血长什么样?

类型 初期迹象 后期警示
轻度 偶尔垫子湿得比较快,颜色鲜红 几乎察觉不到异常
中度 频繁更换卫生垫,脱力、出虚汗 不易止住,血色变深
重度 短时间内大量流血,脸色变得苍白 心慌、呼吸急促、甚至失去意识
👩‍🦰 案例分享:有位29岁妈妈头胎顺产,术后3小时内感觉稍微有点头晕,本以为是疲劳,没想到很快流血量大增且四肢发凉,幸运的是医护及时识别并处理,顺利恢复。这提醒我们,产后即便小症状也不应疏忽。

03 究竟为什么会发生产后出血?

  • 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的原因。子宫像一个被挤压的"弹力球",收缩不够,血管口无法关闭,就容易流血。
  • 胎盘或胎膜残留:分娩时胎盘或一小部分胎膜未完全排出,会像留在水龙头口的小物件,导致持续渗出。
  • 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阴道、宫颈撕裂也能成为新的出血点。
  • 凝血功能障碍:有些女性孕前或孕中存在先天或获得性凝血异常,也会加重出血。

研究显示,既有高龄初产、妊娠高血压、胎儿过大等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概率显著升高(Knight et al., 2009)。

🔍 关于遗传,虽然极少数出血倾向和家族相关,但大部分患者并无明显遗传背景。

04 如何早期发现和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 TIPS:预防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干预。

简单来说,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离不开规范产检与科学分娩管理。

  • 定期产前检查:产科大夫会帮忙判断有无高血压、子宫肌瘤、胎盘异常附着等高危因素,指导产妇正确备产。
  • 合理设置分娩计划:根据产妇体质、胎儿大小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分娩方式,能大大降低出血风险。
  • 加强营养和锻炼:新鲜果蔬、适量蛋白,让身体状态更好为分娩做准备。规律产前运动,如散步、孕妇操,有助于提高子宫收缩能力。
推荐食物 主要功效 小建议
富含铁的瘦肉 补铁、防止贫血 每周2-3次,分量适中
菠菜、豆腐 补铁补钙 做汤或炒菜都合适
菌菇类 增强免疫 搭配蔬菜吃
深色水果 补充维C,帮助铁吸收 每日1-2个,饭后食用
👩‍⚕️ 建议:40岁后的女性如准备怀孕,可多做全面的身体评估,必要时升级产检频率。

05 突遇产后出血应及时怎么做?

  • 第一步:立即呼叫医护别硬扛,现场专业团队的第一反应极为重要。
  • 第二步:紧急补液保命医护会视情况输液,补充血容量帮助防止休克。
  • 第三步:药物干预包括催产素、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
  • 第四步:如判断复杂,需马上转至大医院复杂病例只靠基层社区医疗难以彻底解决。
👩 例子参考:一位32岁二胎产妇在社区医院出现持续性大出血,被当即转送市级医院,经多学科会诊后使用子宫球囊填塞联合输血,最终保住了生命。过程虽紧张,及时转院和家属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 尤其对农村及基层产妇,发现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转诊要果断,不能拖延。

06 现代医学有哪些有效的治疗办法?

现代医学对产后出血的处理已相当规范。通常会先用缩宫素等收缩子宫的药物。如果是胎盘残留,则需要手术清除残物。物理治疗如子宫球囊压迫是针对重度或特殊位置出血的常用方法。极少数情况下,出血难以控制时,才会考虑手术切除子宫作为最后的办法(Mousa et al., 2014)

💡 其实,多学科联合诊疗(MDT)能显著提高成功率,对于高危产妇作用更大。
治疗方式 主要适用情况 优点
缩宫素 子宫收缩不好引发的出血 见效快,副作用少
手术清除胎盘 胎盘/胎膜残留 根治出血源
子宫球囊填塞 中重度出血 微创、安全性高
输血等支持治疗 大出血者 平稳循环,促进恢复

07 家庭和社会的关心与支持

说起来,产后出血不仅仅是医学问题。家人的细心陪伴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对母亲身心健康同样重要。家人可以帮助观察恢复情况,发现异常别害羞,第一时间寻求帮助。一些产妇也会因此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让心理疏导和身边的温暖陪伴变得格外重要。

从社会层面出发,规范孕产妇保险、乡村医疗转诊,以及社区健康宣教,能减少因医疗费用拖累家庭,降低病后贫困风险。

🏠 这说明,家庭的关心、沟通及时,远比冷冰冰的数字保护来得有力量。

文献参考

  • Say, L., Chou, D., Gemmill, A., et al. (2014). Global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 A WHO systematic analysis. Lancet Global Health, 2(6), e323-e333. 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14)70227-X
  • Knight, M., Callaghan, W. M., Berg, C., et al. (2009). Trends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high resource countries: 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ostpartum Hemorrhage Collaborative Group.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9, 55. https://doi.org/10.1186/1471-2393-9-55
  • Mousa, H. A., Blum, J., Abou El Senoun, G., et al. (2014). Treatment for primary postpartum haemorrhag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CD003249.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3249.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