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与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期共舞:有效情绪管理的方法

  • 11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与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期共舞:有效情绪管理的方法封面图

与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期共舞:有效情绪管理的方法

01. 重新认识双相情感障碍

有些人总觉得情绪像坐过山车,时高时低,控制不住。这种波动如果频繁、持续,就可能是一种叫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的心理健康问题。
简单来说,双相情感障碍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周期性进入极度高涨和极度低落两种状态的疾病。

不同于普通的情绪低落或疲惫,双相障碍常让人陷入极端。比如有位28岁的男性朋友,平时话不多,但躁狂期突然变得爱社交,话多到让周围人吃惊。这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明显影响,也让家人有点担心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说起来,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仅仅觉得“最近状态特别奇怪”,很容易被误认为只是脾气大、容易冲动,甚至被误解为性格问题。双相障碍真正影响到生活,可以体现在人际、工作、财务甚至健康环节上。这种起起落落,看着普通,实则不容小觑。

02. 躁狂期都有哪些“信号”?

阶段 常见表现 生活中的例子 容易忽略的地方
轻微、偶尔 情绪特别高涨,觉得精力充沛,睡得少还很有劲 突然熬夜工作好几天也不觉得累 被认为是“最近状态好”,家人不担心
持续、严重 判断力变差,做事冲动,甚至花钱、大声冲人 连续几天不停购物,后悔也停不下来 朋友刚开始夸你,后来劝不住却苦恼无解

从表面看,躁狂期可能带来超常的活力,甚至被误以为"状态回春"。不过这种过度的兴奋感,背后可能就是情绪失控的开始。
💡实用提示: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忽然连续几天情绪特别激动、几乎不怎么睡觉,但又精力充沛,甚至开始轻易冒险(比如突然投资、借贷),这时候要谨慎,因为这并不是单纯的"顺风顺水"。

03. 为什么情绪管理这么关键?

躁狂期,像一阵过于猛烈的风,给生活带来不少混乱。比如,控制不住地发火、冲动消费、过度自信,很多时候后悔时已经不可收拾。情绪波动还会伤害亲密关系,削弱工作表现,甚至引发法律和经济问题。

影响范围 具体表现 易被忽视风险
个人健康 睡眠紊乱、身体耗竭、食欲异常 长此以往易诱发其它精神及躯体疾病
人际关系 争吵、误解、朋友疏远 亲密关系危机,孤立感增加
工作与经济 冲动辞职或大量花钱,投资失败 经济压力、失业、职业形象损伤

这说明,稳定情绪、识别情绪波动并合理管理,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保护生活质量的关键。

04. 哪些专业治疗方式可选?

  • 药物治疗:精神科医生常用稳定情绪的药物(如锂盐、情绪稳定剂)。具体用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自行停减。
  •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家庭治疗,有助于调整思维习惯和情绪反应。
  • 定期随访:持续跟进调整治疗方案,遇到用药副作用或者情绪起伏变化,能及时应对。
  • 医生评估:如遇到情绪、睡眠、行为异常升级,需立刻告知主诊医生。
🩺提议:有位35岁的女性患者,总觉得医生开的药“作用不明显”,几次自行停药,结果症状反而明显加剧。经历告诉我们,持续的专业治疗和定期沟通,比自行做决定更安全有效。
📚 参考文献:
  • Geddes, J. R., & Miklowitz, D. J. (2013).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Lancet, 381(9878), 1672-1682.

05. 简单实用的自我管理办法

  • 规律作息 🕰️
    尽量每天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保护生物钟,有助于减少情绪失控。
  • 适当运动 🏃‍♀️
    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对情绪有很大帮助,每周多次、每次30分钟为宜。
  • 冥想和放松训练 🧘
    每天抽10分钟简单冥想、深呼吸,有助于舒缓大脑兴奋。
  • 记录情绪 📔
    保持情绪日记,哪怕只写一句话,也有助于觉察情绪波动的规律。
  • 减少刺激 🔇
    避免熬夜、应酬过多、工作连轴转给自己“降降温”。
🌱 管理情绪没有捷径,靠的是长期坚持。每一次记录、运动,都是往前迈出的一步。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06. 社交支持:一起走得更稳

一个人面对躁狂期,容易觉得孤单、无助。经历告诉我们,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治疗团队,都可以成为坚实的“支撑网”,帮我们过难关。
事实也是如此——社交支持有研究表明,越是及时寻求家人和医生协助,调节躁狂期情绪的效果越好,不容易反复发作(Perlick et al., 2017)。

角色 能提供的支持 怎么沟通
家人 关心、包容、监督用药 坦率说明近况,学会请求协助
好友 及时提醒、转移注意力 遇到冲动时能倾诉找朋友帮忙
医生与护士 专业评估、调整治疗、应急指导 定期随访、主动反映新变化

🧑‍🤝‍🧑 说到底,不管多独立,有时候主动开口说说自己的经历、接受别人的帮忙,是让健康之路走得更远的小秘诀。

📚 参考文献:
  • Perlick, D. A., Rosenheck, R. A., Miklowitz, D. J., et al. (2017). A randomized trial of family-focused psychoeducation and pharmacotherapy in the outpatient manage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Arch Gen Psychiatry, 67(6), 47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