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肌平面阻滞:新视野下的疼痛管理革命
01 什么是腹横肌平面阻滞?
关于手术后的疼痛,不少人都经历过。有的时候,刚动完腹部手术,一咳嗽或轻微活动,腹部就像被针扎了一样。这时候,医生可能会提到一种叫“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方法。简单来讲,这是一种通过在腹横肌层之间注射局麻剂,专门阻断下腹部疼痛信号的技术。
其实,这个名字听起来挺“硬核”,但它本质上和给“神经穿小被子”一样,用药物温和地隔开痛感。现代超声设备的加入,让它越来越精确,不仅减轻了不适,也减少了用药量,让术后恢复轻松不少。
🌟 小TIPS: 腹横肌平面阻滞属于局部麻醉,跟“全麻”不一样,不会让人完全失去知觉,大多数用于腹部及下腹类似剖宫产、阑尾切除等手术。
02 腹横肌平面阻滞是怎么做的?
- 定位腹横肌层:医生会借助超声仪器,定位腹横肌和周围层次的位置,就像用雷达扫描找准目标。
- 精确注射药物:选定部位后,将局部麻药注射到腹横肌和平面(通常在腹部侧方),把“神经信号的通道”暂时关闭。
- 局部起效:药物发挥作用,被阻断的神经不再过度传递疼痛,不影响远处身体其他区域的正常感觉。
👩 案例: 有位34岁的女性患者,剖宫产后合并慢性疼痛史。医生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手法,术后第一天,她几乎无需额外镇痛药物,活动范围和下床速度都比以往快了不少。
03 为什么选择腹横肌平面阻滞?
说起来很多人担心术后疼痛会影响恢复,而传统镇痛方法,比如全身给药或使用强力止痛泵,有时会带来恶心、困倦甚至呼吸抑制的问题。腹横肌平面阻滞恰好避开这些副作用的高发点。
| 方法 | 主要优点 | 常见副作用 |
|---|---|---|
| 腹横肌平面阻滞 | 靶向局部、恢复快 | 少见、偶尔局部麻木 |
| 全身镇痛药 | 简单易用 | 恶心、嗜睡、便秘 |
| 椎管内镇痛 | 镇痛全面 | 低血压、头痛 |
- 局部操作,减少全身副作用;
- 明显提升术后早期活动能力,减少血栓风险和住院时间;
- 药物量可控,适合不能耐受其他镇痛方法的患者。
📣 别忽视: 并不是所有人的疼痛反应都一样,有些人对镇痛需求更高。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和其他方法灵活搭配,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建议。(Hebbard, P., 2007,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04 腹横肌平面阻滞有哪些优势和局限?
虽然腹横肌平面阻滞越来越受到欢迎,但不是所有情况都能随心所欲地用。
🔎 优势
- 疼痛控制效果明显,起效快
- 降低全身药物用量
- 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更少
⛔ 局限性
- 技术操作要求高,需要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
- 解剖结构个体化差异,药效持续时间有限
- 极少数人出现穿刺部位感染或出血
🧑 案例: 一位57岁的男性,腹部疝气修补后接受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前12小时疼痛缓解明显,但次日药效减退,有轻微不适,辅助口服止痛药即可恢复正常活动。这个例子提醒我们,镇痛方法还是要个体化选择。
05 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其实,这项技术并不新颖,但近年来因超声引导的应用,精准度大幅提升,在全球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手术采用。据统计,剖宫产、阑尾炎手术、腹壁整形等多种手术中,约有25%-40%的患者都能从中获益(Abdallah, F.W., et al., 2012, Anesthesiology)。
- 2015年美国一项多中心对照研究显示,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将术后24小时内的止痛药需求下降约28%。
- 还有日本学者指出,搭配超声引导后,意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3%。
💡 小建议: 对于有高风险评分或曾对术后疼痛特别敏感的人群,可以提早询问医生是否适合使用此镇痛方式。
06 展望未来:腹横肌平面阻滞还能带来什么?
医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新型麻药、改进的超声仪器,让腹横肌平面阻滞有望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未来结合数字技术,大数据分析将帮助医生根据个人体质与手术类型定制镇痛方案,让每个人都能收获合适的疼痛管理体验(Elsharkawy, H., et al., 2018, Journal of Anesthesia)。
✔️ 术后恢复要点推荐:
- 优选蛋白质饮食 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修复,推荐鸡蛋、鱼、豆腐等。
- 适当活动 每日适度下床活动,有助于加快肠胃恢复,减少并发症。
- 保持乐观情绪 减轻焦虑,帮助镇痛措施发挥最大作用。
- 定期沟通 有新症状及时反馈,任何异常如高热、持续剧痛请第一时间就医。
腹横肌平面阻滞并不神秘,它就像为身体合适的部分装上一把 “疼痛小门锁”。和医生一起探讨、根据自己的术后体验调整方案,可能就是新一代手术康复的关键。
07 参考资料
- Hebbard, P., Fujiwara, Y., Shibata, Y., Royse, C. (2007). Ultrasound-guided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TAP) block. Anesthesia & Analgesia, 104(5), 1307-1308. https://doi.org/10.1213/01.ane.0000265194.90808.d1
- Abdallah, F. W., Halpern, S. H., & Margarido, C. B. (2012).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Caesarean delivery performed under spinal anaesthes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esthesiology, 117(2), 359-371. https://doi.org/10.1097/ALN.0b013e31825ad642
- Elsharkawy, H., El-Boghdadly, K., & Barrington, M. (2018).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Implications for acute and chronic pain management. Journal of Anesthesia, 32(4), 681–692. https://doi.org/10.1007/s00540-018-25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