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当鼻子流血时:病因分析与急救处理全指南

  • 11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当鼻子流血时:病因分析与急救处理全指南封面图

当鼻子流血时:病因分析与急救处理全指南

🍃 01. 鼻出血是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小麻烦”

说起来,鼻子流血其实不少见。可能你正低头看书,一抬头发现鼻孔有点湿润,轻轻一擦,纸巾上就沾了点血。医护人员把这种情况叫“鼻出血”,按位置分有前鼻出血和后鼻出血。绝大多数出自鼻腔前部,孩子和青少年会比较常见。根据2022年的一项流行病学报道,全球有1/3的人至少在一生中经历过一次流鼻血(Mackenzie K et al., 2022)。
偶尔出血,大多只是局部小破口,但如果出血部位靠后或流量大,就需要特别注意。简单来讲,绝大多数鼻出血都不是严重疾病预警,但也不能全然掉以轻心。
小提示:空气干燥的季节,流鼻血现象更容易发生,尤其如果你容易过敏或者经常挖鼻孔。

🧐 02. 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典型生活场景 特点
外伤 孩子打闹、运动磕碰、掏鼻孔 多属于前鼻出血,容易察觉
干燥环境 秋冬季、开空调、鼻子发痒 鼻腔黏膜容易破损
疾病因素 高血压、血液病、鼻腔炎症 可能反复发作,合并其他症状
用药影响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抗凝药 血液不易凝固,流血量加大
生活习惯 抽烟、喝酒、熬夜 加剧鼻腔脆弱
有位12岁的男孩,在学校操场打篮球时被球击中鼻梁,当晚开始轻微流血,这种典型属于外伤引起的鼻前部出血。从中可以看出,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有时就是“导火索”。
友情提醒:频繁无缘无故流鼻血要警惕慢性疾病或凝血异常,也别忽视高血压等基础病带来的影响。

🔍 03. 怎么判断鼻出血严重不严重?

流鼻血不总是“小麻烦”,有时候却是身体的一个信号灯。简单来说,可以通过几方面观察出血是否值得高度关注。
  • 持续出血时间:如果按压5-10分钟都未止住,就得留心。
  • 出血量:沾湿多张纸巾,或鲜血沿喉咙流下,会有不适感,这属于流量较大或后部出血。
  • 伴随症状:头晕、脸色苍白、心慌,甚至无力,需要重视。
  • 反复发作:几天数次发作,或体检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例如,一位74岁的女性,最近两周内出现多次鼻出血,并且每次都难以自行止住,还伴有头晕。这个例子说明,持续和反复的大量出血绝不是“小题大做”,需要专业的医疗评估。
小心:鲜血从口腔流出、伴随明显不适时,应第一时间考虑就医。

🩹 04. 鼻出血时怎么急救?这几点做对最重要

面对鼻子发血,不少人会不知所措。其实,一套简单的处理流程可以帮你安全“止血”:
  1. 坐下,头略微前倾:别仰头,防止血液流入喉咙。
  2. 捏住鼻翼:用拇指和食指捏鼻子软的部分,持续压住5-10分钟。
  3. 冰敷局部:如果出血较多,可用冷毛巾敷在鼻梁上,促进血管收缩。
  4. 安静休息:不要剧烈运动,也别用力擤鼻。
  5. 避免塞纸团:直接塞入纸巾可能刺激黏膜,影响愈合。
Tip: 如果依然无法止血,或怀疑为后鼻出血(血从口腔流出),尽快就医切勿拖延。

🏥 05. 哪些情况下要找医生?医院会怎么处理?

不是所有鼻出血都必须到医院,但有些信号显示需要专业帮助:
  • 止血超过20分钟依然无效
  • 反复大出血,每次量多
  • 出血后伴有头晕、心慌等症状
  • 有血液疾病或高血压史,近期鼻出血增多
到医院后,医生常会做以下检查(只讲这里,其他部分不出现): 鼻腔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判断是否有溃疡、息肉等问题。
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排查血小板异常或凝血障碍。
血压测量与全身评估:排除全身性疾病影响。
治疗上,可能采用止血药物、鼻腔填塞,必要时做更进一步处理(如电凝止血)。
小结:一次急性鼻出血不会影响健康,但反复或大规模流血别自己硬撑,及时到医院最保险。

🌱 06. 怎么预防鼻出血?日常管理有诀窍

平时只要留心生活中的细节,鼻腔也会“结实”不少。下面这些做法对减少鼻出血很有用:
  • 用生理盐水定期喷鼻,帮助保持鼻腔湿润。
  • 冬天室内加湿,可放一壶热水在卧室角落。
  •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有助于血管弹性。
  • 日常饮食均衡,适量增加瘦肉、豆制品给身体补上造血原料。
  • 勤剪指甲,少挖鼻孔,降低黏膜损伤几率。
食物推荐表: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柑橘类水果 富含维生素C,增强血管弹性 每天一份
深绿色蔬菜 补充维生素K,有助于凝血 常作为配菜
瘦肉/豆制品 补充铁和蛋白质,有利于造血 每周多次合理搭配
其实,鼻腔健康离不开生活细节。比如,你可以在暖气房间多通风、晚上用点温水湿巾擦拭鼻腔,都是实用的小窍门。不用太担心偶尔流鼻血,做不到面面俱到也没关系。但如果鼻子反复流血,已经影响日常生活,那最好给身体一次“检修”的机会。

🔖 文献资料参考

  1. Mackenzie, K., et al. (2022). Epidemiology of epistaxi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Journal of Laryngology & Otology, 136(5), 401–408.
  2. Walker, T. W., & Macfarlane, T. V. (2020). Clinical management of epistaxis. British Journal of Hospital Medicine, 81(11), 1-7.
  3. Leong, S. C., & Kubba, H. (2018). Practical management of epistaxis. ENT: Ear, Nose & Throat Journal, 97(10), 283–292.
  4. Nguyen, Q. A., & Silliman, R. A. (2019). Epistaxis: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African Health Sciences, 19(3), 232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