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急性肾损伤:关键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全指南

  • 10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急性肾损伤:关键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全指南封面图

急性肾损伤:您需要了解的治疗方法

有些风险,发生在不经意之间

生活节奏快,每天喝水、饮食、甚至小小的用药选择,可能都和肾脏健康有关。其实,急性肾损伤就像是突然闯进身体的“不速之客”,一开始可能没啥特别感觉,但它在全球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涨,影响到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和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医院住院患者中,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接近10%(Susantitaphong et al., "World Incidence of AKI: A Meta-Analysis," 2013, CJASN),而有些重症监护的病人,这个比例甚至更高。

💡 急性肾损伤不是老年人才有的疾病,青壮年因为某些药物或突发状况,也同样可能遇到。

这些信号,也许值得警觉

  • 尿量减少:不是每次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偶尔会觉得“这两天怎么小便变少了”。
  • 浮肿:早期多表现在脚踝、眼皮,有的人穿鞋变紧,才发现身体开始存水。
  • 乏力:疲惫感没由来地加重,其实很容易和“累了”“休息不够”混淆。
👀 如果这些症状偶尔出现,还不能完全确定就是肾的问题。但持续、明显时,就需要引起重视。
症状 初现表现 警示信号
尿量减少 偶尔比平时少 连续两三天很明显地变少
浮肿 轻微的鞋码紧绷 肿胀蔓延到小腿甚至手指
乏力 偶尔犯困/累 连日疲惫,休息无效
📌 有位26岁的女性因暴发性胃肠炎一度极度疲惫,三天几乎没有小便,后确诊为急性肾损伤。这个例子说明,有些急性肾损伤来得很突然,别当作普通感冒拖延。

医生如何判断急性肾损伤?

一般来说,医生会从两方面入手——化验检查和影像学评估。血液检查可以看到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快速变化,尿液检查则帮助判断有无蛋白尿、血尿等异常;必要时,肾脏超声检查可排除梗阻等急需手术处理的情况。

检查项目 作用
血肌酐 反映肾脏过滤功能是否下降
尿常规 检测有无尿蛋白、红细胞等异常
超声波 评估肾脏有无肿胀、结石或梗阻
🔎 很多时候,肾损伤发现越早,恢复的机会越大。出现异常后,第一步推荐到正规医院的肾内科就诊。

为什么会发生急性肾损伤?

简单来说,急性肾损伤的“元凶”可以分为三大类。

  1. 供血不足型:比如重度脱水、失血、低血压。出现较多在发烧严重、发作性肠胃炎或大面积外伤者身上。
  2. 肾脏本身损伤:因药物毒性、感染或免疫异常引发。举个例子,56岁的男性因大量使用含止痛成分的药,突发肾损伤住院,后经调整药物和治疗逐渐恢复。
  3. 尿路梗阻型:比如前列腺增生、肾结石,导致尿流不畅。这种情况常伴有腰痛和明显尿量变化,在影像中能看到堵塞部位。
🚨 医学数据显示,药物相关的急性肾损伤占据了近20%的比例(Mehta et al., "Acute Kidney Injury in the 21st Century,"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6)。
常见诱因 生活场景举例
脱水(如呕吐腹泻) 高温天户外锻炼、严重腹泻
药物损伤 长期或超量用止痛药、部分抗生素
泌尿道堵塞 前列腺肥大者夜尿困难
📝 遗传等少见因素、多种慢病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不过更常见的还是饮食、用药不当、身体突发状况。

基础治疗办法有哪些?

针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最核心目的是让肾脏在安全环境下,给它机会重新“修整”,就像给机器关机休息再开一遍。日常基础治疗主要有:

  • 🩺 合理补液:如果患者是脱水引发的肾损伤,补充适当的液体能改善肾血流。补液不能随便乱来,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用量和速度。
  • ⚖️ 调节药物:需要停用或替换损伤肾脏的药物,有时候也要临时调整降糖、降压药等。
  • 🧂 监测电解质:钾、钠、酸碱平衡是重点指标。特别是钾升高会危及心脏,需要用药调节或紧急透析。
  • 🚰 饮食管理:短期内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蛋白、钾、盐的摄入量,帮助肾脏减轻负担。
🗂️ 每一步治疗都需要实时监测效果,有变化并及时复查,避免反复。

并发症来了,怎么办?

急性肾损伤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可能引发一些急危重的并发症,比如高血钾、心律异常、甚至尿毒症等。多数时候,只要抢在早期采取措施,风险是可控的。

并发症 处理对策 说明
高血钾 注射降钾药物、紧急透析 防止心脏骤停
代谢性酸中毒 碳酸氢钠等药物调节 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严重尿毒症 启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清除毒素,保护多器官功能
🧑‍⚕️ 30岁的男性在感冒后合并严重口渴、高烧不退,发展为肾损伤伴电解质紊乱,住院后经快速补水和药物,最终恢复良好。说明有效干预能大大降低并发症风险。

吃对、做对,才是健康关键

实际行动上,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保护肾脏意义重大。与其担心不可控的风险,主动做点积极的改变,更能帮上忙。

  • 🥒 黄瓜 + 补充水分,清淡护肾 + 平时可加入沙拉或炖汤
  • 🍎 苹果 + 促进代谢 + 每日1-2个,连皮吃更好
  • 🐟 深海鱼 + 含优质蛋白 + 一周1-2次,蒸煮为宜
🥗 肾脏易受伤者,日常应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遇到小便颜色持久改变、水肿、异常乏力等症状时,尽早前往肾内科咨询比自己盲目处理更靠谱。
建议行为 具体做法
饮食多样化 适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鱼肉
充足饮水 一天总量约1500-2000ml(特殊疾病时遵医嘱)
规律复查 每年体检一次,关注肌酐、尿检等项目
🧃 对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来说,有专属的管理建议,最好与专科医生保持联系。

前沿新疗法,肾损伤有新希望

最近,医学领域对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一些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和再生医学技术已在临床试验,未来有可能帮助患者更快康复。此外,“个体化精准医学”理念日益流行,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遗传、病情、生活细节来定制方案,极大提升治疗效果。

🔬 比如2019年发表在《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上的综述(Kellum & Lameire,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 KDIGO summary," 2019),强调及早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全新的诊疗流程。

说到底,关于肾脏健康,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别拖延,日常生活勇于改变。只要不忽视每一个“小信号”,愿意迈出寻医、检查、调整饮食的那一步,健康其实就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 Susantitaphong, P., Cruz, D. N., Cerda, J., et al. (2013). "World Incidence of AKI: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8(9), 1482-1493.
  2. Mehta, R. L., Pascual, M. T., Soroko, S., et al. (2006). "Spectrum of acute renal failur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PICARD experience." Kidney International, 66(4), 1613-1621.
  3. Kellum, J. A., & Lameire, N. for the KDIGO AKI Guideline Work Group. (2019).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 KDIGO summary."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15(4), 2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