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维生素C缺乏与坏血病: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

  • 11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维生素C缺乏与坏血病: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封面图

维生素C缺乏与坏血病: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

春天来了,水果摊上的柑橘、草莓卖得格外快。很多人会想着,维生素C足够了应该没什么难题。其实,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单一或偏食的现象时有发生,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总觉得疲惫、牙龈偶尔出血,可能和这种“小分子”有关。坏血病,这个曾在历史上肆虐的疾病,如今并没有完全远离我们。

01 维生素C:体内的“小修理工”⚙️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其实像人体里的小修理工。它能帮我们“修补”血管和皮肤,维持牙龈健康,还能帮助身体吸收铁。
大家熟悉的柑橘、猕猴桃、彩椒,都是维生素C常见来源。
维生素C还有一个特别作用,就是提升免疫力,对抗日常感冒,也间接支持心血管健康[1]

简单来讲,缺乏维生素C时,身体的一些细小部件就会变得脆弱。小到牙龈出血,大到伤口难愈合。

Tips:维生素C在人体内不能储存太久,吃得不稳定,身体容易缺乏。

02 坏血病:曾经水手的“阴影”

坏血病,也叫坏血症,在几百年前经常出现在海员、远行探险者中,因为他们长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水果。历史资料显示,18世纪的英国船队中,有高达三分之一水手因为坏血病死亡[2]

如今,坏血病虽然很少见,但极端饮食、消化吸收问题、或心理问题导致的偏食,还是让某些人群“中招”。

病例分享:26岁的孙女士平时工作忙,加上偏爱甜食,几乎不吃蔬果,半年后出现牙龈反复出血、疲劳无力。医生诊断后发现,血清维生素C水平远低于正常值。

03 身体发出的“小信号”有哪些?

刚开始缺乏维生素C时,是很难察觉的。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些早期和明显的表现,帮你自查身体给出的提醒:

时期 表现形式
早期(轻微、偶尔) 易觉得累、偶尔腿部乏力
轻微牙龈不适
皮肤偶现小出血点
明显缺乏(持续、严重) 牙龈反复出血、牙齿松动
关节疼痛、走路时觉得酸痛
皮肤和肌肉易瘀青,伤口难以愈合
自查小技巧:若持续出现皮肤瘀点或者牙龈问题,可以考虑去医院做检查——但也别着急,绝大多数症状能通过调整饮食慢慢恢复。

04 检查与诊断:怎么确定是不是缺了C?🔬

诊断维生素C缺乏,除了看症状,还可以通过血液化验。医生会测量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数值低于11微摩尔/升,多见于重度缺乏[3]。有些医院会开口腔、皮肤等特殊检查,但一般血清指标最直接。
检查建议:

  • 有持续牙龈出血、伤口愈合慢、反复乏力这些表现时,可以到内科或营养门诊找医生咨询。
  • 如果服用特殊药物、长期偏食,也可以提前做针对性检查。

病例分析:54岁的王先生因胃手术后长期吃流食,后来出现伤口难愈合,经抽血检查确诊为维生素C极度缺乏。

05 缺乏原因全景扫描 🧐

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C,只能靠食物补充。有些基础疾病或特定人群,更容易进入缺乏风险圈。

  • 饮食单一或挑食:爱吃方便食品、不吃新鲜果蔬,维生素C无法得到及时补充。
  • 消化系统疾病:如克罗恩病、胃肠手术患者,肠道吸收维生素C能力下降。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需要量高,缺乏风险增加。一项2022年美国研究显示,部分孕妇维生素C不足率达13%[4]
  • 老年人:牙齿问题、消化吸收力减弱,热量和维生素C摄入都变少。
  • 长期吸烟或酒精依赖:烟草和酒精会加速维生素C的代谢。
说明:不良应激状态和慢性疾病也会增加对维生素C的消耗。

06 怎么补充?具体建议来了🍊

着眼于饮食,理论上每天新鲜蔬菜水果达到400克,基本维生素C摄入可以保证[5]。但生活中,总有因为口味、饮食规律、身体状态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时候。

  • 橙子、柑橘类 | 维生素C高 | 一天一小个,适合大部分成年人。
  • 猕猴桃 | 含量突出 | 每周2-3次,每次一个,有助于皮肤健康。
  • 草莓或西红柿 | 易获得 | 沙拉或配菜,多吃有好处。
  • 辣椒、彩椒 | 烹饪风味 | 熟食或凉拌都可以,日常菜肴中灵活搭配。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橙子 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每日一小个,饭后吃
猕猴桃 提升皮肤弹性 每周2-3次,每次一个
彩椒 多种维生素C来源 生吃或快炒,避免长时间加热
草莓 增强免疫力 季节性适当增加摄入
补剂选择:如果用膳无法满足需求,可在医生建议下补充维生素C片,不宜盲目高剂量长期服用。

有慢性病、孕产妇或老人,建议定期评估食物摄入情况。如果只是偶尔不舒服,多补充新鲜果蔬一般就能改善。如症状明显,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

07 展望未来:关注特殊人群与长期影响

近几年研究发现,维生素C缺乏还可能影响儿童认知发育与女性骨骼健康。对抗慢性炎症、提高免疫力,是未来维生素C研究的重点方向[6]

其实,普通人只要饮食多样,定期关注身体的“小信号”,大多不会出现严重缺乏。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可以考虑营养师的个体化指导,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建议:半年做一次营养素检测,对长期蔬果摄入不规律的人尤其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Carr, A.C., & Maggini, S. (2017). Vitamin C and Immune Function. Nutrients, 9(11):1211.
  2. Carpenter, K.J. (1986). The History of Scurvy and Vitamin 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Schleicher, R.L., Carroll, M.D., Ford, E.S., & Lacher, D.A. (2009). Serum vitamin C and the prevalence of vitamin C deficienc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3–2004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90(5):1252–1263.
  4. McKeown, N.M., Jacques, P.F., Wolongevicz, D.M., et al. (2022).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Vitamin C Deficiency in Pregnancy.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52(6):1445–1453.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 916.
  6. Mayland, C.R., Bennett, M.I., Allan, K. (2005). Vitamin C deficiency in cancer patients. Palliative Medicine, 19(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