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肺癌:从识别到应对的实用指南

  • 11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肺癌:从识别到应对的实用指南封面图

肺癌:从识别到应对的实用指南 🫁

01 细微变化:如何捕捉肺癌的早期信号? 🔎

有时候,肺癌早期就像一个悄悄潜伏的小偷。在起初,身体几乎感觉不到异常。有的人会发现自己偶尔咳嗽一两声,没有明显的诱因;也有人会觉得呼吸有点不顺畅,像是气道不太通畅但又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如果最近总觉得嗓子不对、声音变得沙哑,或者咳嗽时间比以往长,却没太多咳痰,也建议多注意。

需要留心的是,很多人容易把这些当作普通的感冒或者季节性过敏,延误了就医时机。实际上,肺癌早期症状相当隐蔽,甚至没有非常明确的体征。所以,一旦发现过往没有的咳嗽持续超过三周,或呼吸偶尔有点费劲,尤其是有吸烟史的人,不妨主动和医生聊聊,哪怕只是做个简单的体检。

02 出现这些变化,别犹豫:哪些症状需要马上就医? 🚨

  • 咳痰里突然带血丝,或者有明显的血痰
  • 胸口持续疼痛,尤其是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 原本轻松的活动,比如散步,也出现了气短
  • 体重在几个月内无明显原因地快速下降
  • 反复发热,或者持续觉得乏力、没有精神

这些症状如果和日常活动相关,比如只是在爬楼梯或大笑时才明显,很多人会选择忽略。但其实,一旦有类似表现,特别是反复或逐渐加重,是身体在提醒你不容拖延。例如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在确诊肺癌伴脑转移前,最初只是偶有胸闷,后续咳嗽加剧,最终发展成持续性胸痛和脑部不适。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时候持续性、反复性的症状变化,是肿瘤进展的预警灯。
其实,发现这些信号时,最好的办法是尽快到医疗机构做检查,尤其是有肺癌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的专业评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确实有好处。

03 为何会得肺癌?风险机制解析 🧬

在肺癌的形成过程中,吸烟可以说是头号“推手”。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超过八成的肺癌病例都和吸烟直接相关(Mayo Clinic, Lung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2022)。长期抽烟,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会损害肺部的细胞DNA,使得异常的细胞增长变得不受控制。

除了主动吸烟,长时间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也增加了发病概率。家中、办公场所常有吸烟人群,肺部同样处于风险中。此外,空气污染逐年受到重视,尤其是PM2.5等细微颗粒物深入肺泡,对肺部“微环境”造成持续刺激,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风险之一(Mao et al., 2021, JAMA Oncology)。

职业暴露也不容小觑,比如长期工作于石棉、镍、铬等工业材料附近,即便防护到位,也会多一份风险。至于年龄,随着人变老,人体的修复能力下降,细胞出现异常分裂的概率随之升高。另外,家族中有肺癌史,也是增加患病风险的因素之一。
这些现实的风险因素有些难以完全规避,但弄清楚它们为什么有害,对关注自身健康非常有意义。

04 检查怎么做?肺癌诊断的关键环节 🧑‍⚕️

一旦出现上述明显症状,或者体检中影像提示肺部异常,医生通常会安排一系列检查。最常见的是胸部X光检查,可以帮忙初步发现肺部有没有异常阴影。如果需要更清楚的影像,低剂量CT扫描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早期筛查手段之一(Nobel, 2022)。

如果影像上发现可疑病灶,下一步就是组织活检。这一步通过穿刺或支气管镜,从肺部取出一小块组织,再做显微镜下的判读。这样才能明确到底是肿瘤细胞还是别的良性病变。此外,针对可疑的远处转移(如脑部),可能要安排脑MRI等检查,以全面了解疾病分布,有助于后续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

虽然这些检查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在医生的引导下,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完成。其实有计划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减轻紧张感,早知道早准备。

05 治疗方案有哪些?和医生如何一起面对 💊

肺癌的治疗,其实就像量身订做的修复计划。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每种方式适用于不同阶段或亚型。有些早期肺癌患者,通过手术彻底切除,可以获得很好的长期预后。如果肿瘤已经扩散,常见的选择是化疗,近几年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逐渐成为主流。

实际操作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特性,设计综合治疗方案。例如前述62岁男性患者在肺癌确诊后,先后接受了化疗、免疫治疗、靶向药和放疗,最终病情得到部分缓解,整体状态稳定近一年。这种多管齐下的方式,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病情,选择最佳组合。但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有差异,有时候可能需要随时调整计划。

很多患者和家属关心副作用,其实医生会提前沟通怎么减轻不适、怎么做日常监测。有疑问的时候,主动咨询、和照护团队多交流,对顺利度过整个治疗过程很有好处。

06 实用生活建议:肺癌预防这样做 🥦

  • 柑橘类水果 + 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 + 建议早餐或加餐时来一个橙子或者柚子,有助于修复肺部组织。
  • 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白菜) + 促进异常细胞清除 + 正常的晚餐多加入一份西兰花,或者做汤、凉拌都挺合适。
  • 优质蛋白(如鱼、豆腐、鸡肉) + 提升免疫力 + 每天有一餐含有豆制品或者一小块鱼肉,对身体恢复有帮助。
  • 适度运动 + 维持良好肺功能 + 每周坚持3~5次散步或轻度慢跑,适合大部分体质,尤其中老年群体。

保持规律作息、心情愉快,也可以让身体更有抵抗力。在空气不太好的日子(比如雾霾天气),外出要佩戴口罩。家有吸烟成员,可以指定一个专用吸烟区,减少无意识的被动吸烟。
另外,医学界推荐:40岁后、有吸烟史或有家族史的人群,可以考虑每1~2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CT检查。遇到身体不适,如咳嗽久不愈、活动后容易喘气时,就该及时和医生沟通,不要拖延。

主要参考文献

  1. Mayo Clinic. (2022). Lung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lung-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74620
  2. Mao, Z., Liu, F., et al. (2021). Outdoor air pollution and lung cancer risk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Oncology, 7(7), 1103-1115. PubMed
  3. Nobel, J. (2022). 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It’s not too soon for LDCT screening. UpToDate. UpTo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