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产后大出血的迷雾:了解原因、症状与治疗
01 产后大出血,其实不罕见
很多家庭迎来新生命的同时,总想和亲朋分享产房的喜悦。不过,有时热闹背后,也藏着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刚生完宝宝没多久,产妇突然面色发白、出虚汗,甚至床单、衣服被血染湿。大家可能没太在意,觉得“生孩子都会流点血”,但实际上,如果流血量超过了500毫升,就要考虑是不是发生了产后大出血了。
简单来说,产后大出血指的就是在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了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女性在顺产时出血量大约在200-300毫升,如果超过500毫升,就属于过多。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产妇可能很快感到头晕乏力,甚至危及生命。
严重的话,产后大出血有时会像“突然打开的水龙头”,血流速度快到让人措手不及。所以,分娩后不管顺产还是剖宫产,都要格外关注出血情况。
02 真相揭秘: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产后大出血其实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单一问题。下面用表格来简单梳理一下:
常见原因 | 具体解释 | 现实案例 |
---|---|---|
子宫收缩不良 | 生完孩子后,子宫本该像弹簧一样迅速收紧帮助止血。如果收缩无力,出血量自然增加。 | 32岁的林女士分娩顺利,但随后子宫迟迟收不紧,很快出现持续出血。 |
胎盘残留 | 胎盘本应在分娩后完全排出,小部分胎盘或膜留在宫腔,会像“堵塞水管”影响恢复,导致血流不止。 | 一位28岁产妇,分娩后一直感觉下腹疼痛,几小时后才发现宫腔里残留了部分胎盘组织。 |
软产道裂伤 | 生产过程中,阴道或宫颈有小裂口。这种情况下,即便子宫收缩得不错,也会持续漏血。 | 有位35岁的二胎妈妈,顺产时胎儿体型较大,导致阴道黏膜有撕裂,产后出血很多。 |
血液凝固异常 | 孕妇本就容易发生凝血变化。部分人因基础疾病或并发症,凝血功能减弱,血止不住。 | 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30岁产妇,因为凝血机制异常,分娩后短时间内大量失血。 |
从上面可以看出,产后大出血并非“运气不好”,而是有多种医学机制在背后作祟。有时候,即使医生和家属很警觉,还是容易漏掉前期的异常。
⚠️ 血流量超过平常,并不都是“正常现象”,有时候身体的“警报”相当隐蔽。
03 警惕信号:产后大出血有哪些表现?
并不是只有“血流成河”才算大出血。其实,早期的产后大出血常常只是“偶尔”、“轻微”的不适,有时候容易被忽略。
- 最开始: 可能只是感觉下体垫子总湿、恶露比常人多一些,但还不太明显。
- 进一步发展: 出现心慌、容易气喘、活动后觉得虚弱,皮肤发白,但体温并不高。
- 比较明显时: 血压逐渐下降,摸脉搏会又快又弱,产妇甚至会有明显头晕、呕心、眼前发黑的感觉。
- 特殊信号: 如果发现身上冷汗直冒,即使不剧烈活动也感到呼吸急促,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疲劳,需要警觉。
32岁的林女士产后本来挺精神,突然间两次更换护垫不到半小时,下体不停流血,才被家人发现,随后血压一度下降。
这个例子说明:🚩 突然、持续、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绝对不是“小题大做”,还是要立即联系医生。
- 产后恶露颜色骤变、量突然增多要注意。
- 出现明显乏力、晕眩或心慌,不只是“虚”,应快速评估出血量。
04 家人与护士能做什么?产后大出血的初步应对
如果怀疑产妇有大出血,不必等医生诊断结果,家属、护士可以先做以下几步:
应对措施 | 具体建议 |
---|---|
1. 让产妇保持平卧 | 尽量不要坐起、下床。可以稍抬高双腿,帮助血液回流。 |
2. 简单压迫止血 | 如果能定位到具体出血口,用干净敷料轻轻压迫。 |
3. 保持周围空气流通 | 避免过热、过冷环境。 |
4. 立即寻求医生帮助 | 不要等待症状自行好转,有条件时尽快送至产科急诊。 |
有人以为捂着被子“暖床”有助恢复,事实上,若发生大出血,先让产妇平躺静止更为重要,等专业人员到场再进行处理。
05 到了医院,医生会怎么做?产后大出血的专业干预
医院里处理产后大出血有多种选择,通常根据出血原因与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不同的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 如果是子宫收缩不良,医生会先使用宫缩药,比如催产素,帮助子宫再次“收紧”。
- 手术清理: 胎盘残留或宫腔内血块,就需要医生操作清除异物,减少出血点。
- 缝合止血: 软产道裂伤通常采用缝合的方法,恢复正常解剖结构。
- 输血补液: 失血过多时,及时补液和输血,维持血压、改善酸碱平衡,避免休克。
目前医学界建议产后大出血的救治“时间窗”非常关键,有研究显示,抢救越早,恢复率越高[1]。但一切治疗手段都要结合产妇实际,一对一制定方案。
06 如何预防产后大出血?这些习惯有好处
说到预防,重点始终是“提前发现、提前管理”。靠饮食、生活习惯和孕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推荐方法 | 具体做法 | 为什么有效 |
---|---|---|
均衡营养 | 孕期多摄入富含铁和维生素K的食物,例如菠菜、瘦肉、鸡蛋等。 | 有助于完善凝血系统,降低大出血风险。 |
定期产检 | 按照产科医生建议定期做超声、血常规等检查。 | 能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疑似胎盘异常。 |
合理运动 | 每日适量散步和骨盆底肌训练。 | 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健康恢复。 |
分娩计划 | 选择正规有急救能力的医院分娩。 | 紧急情况下可高效对接专业团队。 |
菠菜+瘦肉炖汤=铁的好补充;玉米+蛋黄粥=补充维生素K的轻松方式。
🌱 孕期不要迷信“进补为主”,关键在品种多样、适量摄入,平常身体基础打好了,发生大出血的几率自然会降低。
07 总结与行动建议
其实,产后大出血离我们并不遥远。频繁更换垫子、面色苍白、突然乏力......这些都可能是身体给出的“信号”。很多危险是可以通过提前管理和科学就医避免的。怀孕和分娩是一段特殊旅程,只有了解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不要把所有异常都当作“正常产后不适”,留心变化,准时就医,是保护妈妈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 Say L., Chou D., Gemmill A., Tunçalp Ö., Moller A.B., Daniels J., Gülmezoglu A.M., Temmerman M., Alkema L. (2014). Global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 a WHO systematic analysis. Lancet Global Health, 2(6), e323–e333. 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14)70227-X
- Kramer M.S., Berg C., Abenhaim H., Dahhou M., Rouleau J., Mehrabadi A., Joseph K.S. (2013).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temporal trends in sever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9(5), 449.e1–449.e7. https://doi.org/10.1016/j.ajog.2013.07.007
- WOMEN’S HEALTH: Obstetric hemorrhage. (2022).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7, 888-900. https://doi.org/10.1056/NEJMra211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