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抓住呼吸的每一刻:了解哮喘急性发作及其管理

  • 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抓住呼吸的每一刻:了解哮喘急性发作及其管理封面图

抓住呼吸的每一刻:了解哮喘急性发作

01. 哮喘:不是“小病”,为何值得关注?

早上出门,刚跑了几步路,却感到胸口发紧,需要停下来喘口气。这样的时刻,其实很多身边人可能都在经历。有人以为,哮喘只是偶尔咳嗽或乏力,无大碍。可实际上,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道炎症,影响了全球近3亿人[1]🌏
对多数人来说,哮喘主要表现为气道对外界刺激的“过度反应”。天气突变一冷,或者遇到花粉、灰尘,就像城市里的交通要道突然变窄,车流立马堵塞——呼吸也跟着开始变得不顺畅。
小贴士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日常生活中持续存在,只是有时候症状不怎么明显。

02. 急性发作:哪些信号表明该立即引起重视?

1. 突发呼吸急促
比平时的喘气更明显,休息一会儿仍旧缓不过来。
2. 胸口沉重或紧迫感
有点像穿着紧身衣,怎么也松不开。有时候还伴有轻微刺痛感。
3. 咳嗽明显加重
持续不断的咳嗽,特别是半夜或清晨最为频繁,不像以前那种偶尔咳嗽。
4. 夜间症状明显
很多患者在半夜会被咳醒,感觉缺氧一样难受。
⚠️有位35岁的女性患者,白天还能应付工作,晚上却因为喘不过气反复醒来,最终不得不连夜前往急诊。这个情况提示,哮喘急性发作的信号往往来得很突然,千万别习惯性忍一忍。
TIPS
如果上述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应尽快使用急救药物,并及时就医。

03. 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有哪些?

实际上,哮喘急性发作的触发点并不少见。下面的生活片段,你或许也会遇到——
诱发因素 举例说明 背后机制
过敏原 换季时家中灰尘、屋外花粉 刺激气道产生炎症反应
病毒感染 感冒后两天咳嗽明显加重 病毒入侵,气道黏膜防护变弱
空气污染 走在马路边,吸入汽车尾气 微粒沉积,加重气道阻塞
情绪激动 突然紧张、生气、哭泣 激素分泌升高,诱发收缩
运动 跑步、剧烈运动后呼吸不畅 气道对冷空气流经过度敏感
其实,每个人对诱因的敏感程度不同,有的孩子在春季接触花粉时更易发作,也有人冬天室内灰尘多时症状重。
🚩 临床研究发现,空气质量每下降10μg/m³,哮喘发作风险提升约5%[2],尤其是大城市居民要特别警惕。
实用提醒
如果家族有哮喘病史,个人过敏体质较明显,平时遇到以上诱因要更加留意。

04. 急性发作时,如何紧急处理最有效?

急性哮喘发作说来真的像“不速之客”,突然来袭让人措手不及。这时如果耽误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正确的急救方式能为呼吸通畅赢得宝贵时间——
关键措施 操作方法 说明
支气管扩张剂 按需吸入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速效药物 首选应急药物,2-3分钟见效
保持呼吸道开放 坐直身体,尽量放松,避免平躺 有助于顺畅呼吸,减轻憋闷
及时求助 如果症状无法缓解,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特别在家中独处时尤为重要
有一位19岁的大学生,运动后突发喘不过气,好在身边朋友按流程使用了救急吸入器,几分钟后症状缓解,随后前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可见,熟悉急救流程对于所有哮喘患者和身边人都很有帮助。
操作指南
如果症状短时间无法缓解、嘴唇出现青紫或出现呼吸困难,建议立刻就医,不要自行等待。

05. 日常预防:哪些方法和饮食习惯能降低风险?

长期控制药物、保持规律作息、调整生活环境,这些都是哮喘患者最值得掌握的护身本领。🌱不过,预防发作也并不复杂。以下方法简单有效,可以作为日常参考。
预防方法/食品 具体功效 建议
橙子、蓝莓等富含维C食物 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 每日可摄入新鲜水果1-2份
冰箱定期清洁 减少霉菌增生,切断过敏原 建议每2周检查收纳盒
合理用药管理 稳定慢性炎症,减少突发发作 与医生沟通,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
家用空气净化器 净化颗粒物,减少有害刺激 可摆放在卧室、客厅等主要活动空间
规律锻炼 增强肺功能,提高耐受力 选择散步、太极等温和项目
注意
如果出现反复咳嗽、夜间喘息、或用药后无明显缓解,建议尽早到呼吸专科就诊,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06. 养护呼吸道,别忽视这些细节

简单来说,哮喘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科学的照顾。很多患者因为症状“断断续续”,容易放松警惕。其实,即使平时不发作,也要坚持基础治疗和环境管理,才能避免“意外造访”。
🔍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哮喘患者应养成定期监测呼吸功能的习惯,如有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种类与剂量[3]。吸入药物要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向医生或药师请教,不懂就问。
重要提醒
家有儿童或老年人时,关注哮喘发作的早期异常,例如运动时轻微气喘、夜间偶尔干咳,这些都不能掉以轻心。

07. 结语: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恐慌

呼吸,是每天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事。哮喘急性发作虽然偶尔来得突然,但只要了解诱因、掌握急救方法、坚持科学管理,多数患者都能平静度日。
对于身边有哮喘的家人和朋友,不妨一起回顾下这些内容,各自查漏补缺,把握住每一个好好呼吸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22).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GINA Report.
  2. Anderson, H.R., Favarato, G., & Atkinson, R.W. (2013). Long-term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sthm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ir Quality, Atmosphere & Health, 6(1), 47-56.
  3. Reddel, H.K., Taylor, D.R., Bateman, E.D. et al. (2009).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 Asthma Control and Exacerb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80(1):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