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水下危机:淹溺急救全揭秘

  • 8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水下危机:淹溺急救全揭秘封面图

水下危机:淹溺急救全揭秘 🌊

01 淹溺的真相:不仅仅是水的咸味

到了夏天,游泳池和海边总归热闹起来。大人带孩子玩水,或是一群朋友下水嬉戏,水花四溅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安全隐患。淹溺,不只是喝了几口水那么简单。
医学上,淹溺是指人在水中因呼吸道被水阻塞导致缺氧,从短暂的不适到生命危险,仅需几分钟。别以为只有不会游泳才会淹溺,其实户外溯溪、洗澡盆、甚至是家里水桶都有可能引发意外。

常见淹溺类型
类型 说明
湿性淹溺 水进入呼吸道,影响肺部换气
干性淹溺 水刺激喉部,引发声门痉挛,阻断呼吸
继发性淹溺 水吸入后,短时间正常但数小时内发展为呼吸困难

一项回顾性研究指出,全球每年约37万例溺水死亡,尤其是儿童与青少年更需关注(Peden et al., “Global report on drowning: preventing a leading killer,” 2014, WHO Report)。

💡 淹溺并非只有在外面玩水才发生,日常生活里任何开放的水体都值得警惕。

02 识别淹溺:生命的信号

淹溺不像电影里那样总会大喊大叫。实际情况中,很多人沉默挣扎。如果身边有人在水中突然表情惊恐、动作紊乱,千万不要只当是在开玩笑。

主要警示信号:
  • 🤚 挣扎拍水:手臂本能地上下挥动,但难以保持身体浮起;
  • 🕴️ 难以呼救:大多数情况下说不出话,无法向岸上发出呼救声音;
  • 😰 表情紧张,久久未浮出水面:一旦发现与正常玩耍不同,要格外注意。

病例分享:7岁的男孩乐乐在家附近水塘玩水,忽然家长发现他双手乱挥但没有发出声音。幸亏及时发现,经过急救后康复。这说明,有时候安静的挣扎比尖叫更危险。

淹溺多发生在极短时间内,现场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03 呼救与求助:紧急反应的重要性

对水下危机而言,"快"很重要。一旦识别到淹溺,赶紧呼叫周围人,拨打急救电话。越快启动专业救援,救回来的希望越大。急救的"黄金时间"(通常指前4分钟)极其关键,时间越拖延,脑部缺氧越严重,结果越难以挽回。

专家数据:据Orlowski & Warner等("Drowning: Clinical Issues," Pediatrics, 2014)指出,若能在4-6分钟内进行胸外按压,维持呼吸,效果最佳。

呼救和专业救援流程
步骤 具体操作
1. 呼叫 立刻大声呼救,吸引注意
2. 拨打急救 第一时间拨打120/119说明地点
3. 寻找救援物 利用救生圈、漂浮物等(避免贸然下水)
⚠️ 快速冷静的求助,有时比徒手下水更有用。保护自身安全永远是第一原则。

04 基本急救措施:如何自救与救人

基础急救步骤:
  1. 安全上岸:使用竹竿、救生圈、漂浮物,不可盲目游向溺水者。自身安全为重。
  2. 清理口腔异物:将淹溺者平躺,头偏一侧,轻轻清理口鼻异物。
  3. 检查意识、呼吸:轻拍、呼唤,如无反应马上实施心肺复苏(CPR)。

病例分享:54岁的高先生游泳时突然溺水,被拉回岸边时已失去意识。旁观者立刻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救护车到场前恢复心跳。这说明,身边的急救知识非常救命。

📌 不会心肺复苏?记住口诀:“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相隔时间尽量短,中断越少越好(参考:Bierens, J.J.L.M., “Drowning—recogni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
现场急救要点
要点 操作细节
评估 确保现场安全,确定溺水者位置
急救 先清理口鼻,再做心肺复苏
等待 持续急救至专业人员到场

05 特殊情况处理:婴幼儿与特殊人群的照护

小宝宝和老人,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发生淹溺时处理方式需要调整。比如婴幼儿气道更细,动作更脆弱,家中一个小水桶都可能带来风险。

不同人群急救要点:
  • 婴幼儿:救援时动作必须更轻柔,清理口鼻异物,采用单手胸外按压(两指法),人工呼吸时轻吹口气。
  • 老年人:可能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发现失去意识后尽快实施CPR并同步呼叫急救。
  • 慢性病患者:如有痫病、糖尿病等,溺水原因可能与突发疾病相关,处理时协调必要的专业医疗援助。

病例分享:有位68岁的阿姨在温泉池不慎滑倒,家人第一时间将其托出水面,同步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后来发现阿姨本身心脏不是很好,幸运地经过及时处理脱险。适合人群的急救知识,同样必不可少。

🧸 家有小朋友或特殊老人的家庭,最好提前学下心肺复苏和紧急救援方法,以防有备无患。

06 预防为主:安全意识与教育的重要性

与其事后补救,不如提前预防。其实,无论家长还是成年人,只要有合适的安全意识,很多意外都能避免。

实用防淹溺行动表
措施 具体操作
正规游泳培训 参加游泳课程,学会自救和救人技巧
泳池管理 选择有救生员执勤的泳池,严格遵守规则
守护儿童 婴幼儿涉水时,至少一名成年人仅距一臂
家庭安全 马桶盖、水桶要盖紧,小孩玩水时大人不可离开
应急培训 定期学习CPR和急救知识
🏊 一个人学会急救,全家都受益。社会普及急救培训,能让突发时多一分从容,少一分遗憾。

参考文献

  1. Peden, M., Oyegbite, K., Ozanne-Smith, J., et al. (2014). Global report on drowning: preventing a leading kill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 Orlowski, J. P., & Warner, W. C. (2014). Drowning: Clinical Issues. Pediatrics, 134(6), e1747–e1756. https://doi.org/10.1542/peds.2014-3215
  3. Bierens, J.J.L.M. (2016). Drowning—recogni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4(21), 1993-2002.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50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