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当高温袭来,如何认识和预防中暑

  • 10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当高温袭来,如何认识和预防中暑封面图

当高温袭来,如何认识和预防中暑

01 什么是中暑?原理解析

夏天出门,感觉像站在烤箱里。持续的高温让人打个伞都难挡热气,即使坐在阴凉下,不少人还是觉得体内像有一团火。其实,这正是我们身体在和外界高温“对抗”。

中暑,简单来说,就是人体调节温度的机制被热浪“压垮”了。正常情况下,皮肤、汗腺这些“小卫士”能及时降温。然而,如果气温过高、湿度太大,体内的热量无法排除,身体温度就会慢慢爬升,最后引发紊乱。

💡 小结:中暑不是简单的流汗或感觉热,而是体内调温功能实际失效,对健康影响比很多人想象中大。

02 中暑有哪些信号?注意身体“小提示”

在刚开始时,中暑往往悄无声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有:

症状 生活举例
轻微头晕 在午后晒了一会,突然感觉有点晃,像是站太久。
偶有恶心 热天排队,肚子有些闷,想吐但很快缓解。
短暂乏力 运动半小时,却觉得和平常状态不太一样,有点累。

这些小信号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忙碌或赶路时。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症状会加重。

👀 提醒:身体的小变化,不要轻视。有些反应只是刚刚开始,还来得及调整,但持续加重就危险了。

03 轻度和重度中暑,如何区分?

轻度中暑,只是每天多疲劳一点;到了重度阶段,问题就大不少了。通过两个对比案例,可以看出区别:

情况 表现
轻度中暑
案例:20岁男生大中午运动,运动后出现头痛、反应略慢,喝水休息后缓解。
偶有头痛、乏力、微微出汗,休息片刻可恢复。
重度中暑
案例:65岁女性,户外扫地2小时后,突然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全身无汗,送医诊断为热射病。
持续高热、皮肤干热、神智混乱甚至晕厥,可合并癫痫和多脏器衰竭。
⚠️ 温馨提醒:重度中暑是急症,必须立即送医,耽误处理可能危及生命,千万不可侥幸自行在家“扛一扛”。

04 哪些人对中暑更敏感?

  • ① 儿童

    小朋友的体温调节中枢还在“学习”,有时候玩疯了,家长容易忽略他们其实已经中暑。比如,一个4岁孩童夏天户外跑步,一会儿就出现面色发红、出汗停止的状况。

  • ② 老年人

    年纪大的人,体温“稳压器”会慢慢老化。夏天抱孙子散步,热浪袭来时就更易中招。有位72岁的阿姨,每逢高温天气出门买菜,会感觉心跳加速、浑身无力。

  • ③ 运动员和户外工作者

    夏日马拉松、工地施工,这些高温高强度活儿最怕中暑。大量失水后容易虚脱。曾有27岁快递员户外奔波,因连续烈日送货而晕倒。

  • ④ 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心脏病、血压不稳的人,调节能力本就偏弱,中暑的风险明显更高。

🧑‍⚕️ 小建议:家里有孩子、老人或慢性病人,高温天外出最好有人陪,及时补水、慎重安排行程。

05 中暑的背后,有哪些风险因子?

风险因素 简单说明 典型例子
高温与高湿度 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慢,散热更难。 夏季桑拿天,房间闷热且通风差。
剧烈活动 消耗多、发热量增加,身体负担重。 足球训练时段选在正午。
穿着不当 厚衣服、紧身、颜色深易吸热。 大太阳下还穿黑色长裤。
缺水 出汗多,未及时补充水分,易脱水。 上班途中因赶时间没喝水。
环境通风差 空气流通不畅,积热难散。 老旧小区无空调、门窗紧闭。
🔍 研究显示:高温下超过30分钟未补水、活动过度,是引发中暑的主要诱因之一(Epstein & Roberts, 2011)。

06 防中暑,有哪些好办法?

  1. 1. 喝水管够💧
    水分不仅降体温,还能补充流失的矿物质。建议每日分多次喝白开水或淡盐水。
  2. 2. 衣着轻薄透气👕
    夏天宜选用浅色、宽松的棉质衣服,让皮肤更好地“呼吸”。
  3. 3. 远离正午高温⏰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气温最高,户外活动最好避开这个时段。
  4. 4. 补充含钾高的食物🍌
    香蕉、西瓜等富含钾和水分,有利于恢复体力和改善脱水。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香蕉 补钾,有助缓解肌肉抽搐 运动后或暴晒后吃1根
    西瓜 含丰富水分,易消化 午后餐后小份
    酸奶 蛋白质丰富,利于恢复 与水果搭配食用
  5. 5. 环境通风
    打开窗户或开启空调,让室内空气流通。
🫗 小提醒:腋下、脖子、腹股沟是降温的好位置,用湿毛巾敷一下,会舒服不少。
🚨 若发生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不要盲目等待。

07 遇到中暑,急救怎么做?

  1. 1. 立即移到阴凉处 选择通风的地方,有条件可用风扇降温。
  2. 2. 松解衣扣,散热为主 身体表面降温,如敷上冷毛巾。
  3. 3. 适度补充水分 若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喝水,避免一次灌太多。
  4. 4. 保持平躺,抬高双腿 协助大脑供血,减少休克风险。
📞 如果患者持续体温升高、有惊厥或昏迷,一定要立刻送医院。不要用酒精擦浴,也不建议让患者自行服药。

08 日常防护,健康度夏

夏季高温难避,不过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大多数中暑其实完全可以防住。家里有老人、孩子或体弱者,更应多一点照顾。日常多留心身边人的状态,遇到异常状态不犹豫,及时采取行动。

每一份细心和知识,都会让炎热的日子变得更安全、更自在。

参考文献

  1. Epstein, Y., & Roberts, W.O. (2011).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eat stroke: an integrative view of the final common pathwa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21(6), 742–748.
  2. Casa, D.J., et al. (2015). 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exertional heat illnesses.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50(9), 986–1000.
  3. Bouchama, A., & Knochel, J.P. (2002). Heat Strok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25), 1978–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