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疱疹性咽峡炎:儿童高发的病毒感染及其应对策略

  • 14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疱疹性咽峡炎:儿童高发的病毒感染及其应对策略封面图

疱疹性咽峡炎:你所需了解的一切 🦠👶

天气渐热,有小孩的家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孩子突然高烧,没精神,甚至吃饭都哭闹着抗拒。问诊后才发现,原来是疱疹性咽峡炎。其实,这种咽喉“闹腾”的情况,在儿童群体里挺常见。从症状到护理,科学认识它,有助于减少焦虑,也让应对更有效。

01 初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名字听起来有点吓人,却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咽喉病毒感染。主要祸首是肠道病毒,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少见的也有单纯疱疹病毒参与。这类感染主要攻击婴幼儿和学龄前小朋友,偶尔也会波及青少年或成人。

💡 小知识:虽然名字带“疱疹”,和单纯疱疹唇炎不是一回事。两者的病毒家族和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此外,医学报道显示,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和地域性强,比如夏秋季节、托幼机构都是高发场所(Yang Y et al., 2017)。

02 症状进阶:如何识别?

阶段 常见症状 👀 实际体验
初期 喉咙轻微不适、偶尔低热 像感冒刚开始,不易察觉
高峰期 持续高热、喉咙剧痛、小水泡、头痛、吞咽困难 吃饭不想咬、说话痛,情绪不佳
病例体验: 3岁的小男孩小安,突然高烧到39.5℃,饭也不愿吃。家长发现他口腔后方有白色小疱疹,咽喉又红又肿。

通过这个场景很容易理解:孩子如果在无预警的情况下出现高热、喉咙疼到不敢吃喝、嘴里能看见小水疱,这几个信号凑到一起,要怀疑疱疹性咽峡炎。不过,成人患病往往症状比较轻,也不总是有典型表现,别掉以轻心。

03 如何正确诊断?

🩺 诊断重点:和普通咽炎、手足口病有区别,不能只看症状。
  • 详细问诊:医生会了解近期接触史、流行事件。
  • 口腔检查:是否有咽喉小水泡、溃疡,位置是否集中在软腭、咽峡部。
  • 必要时化验:发热不退、症状重时,可能会加做病毒核酸检测或血常规。

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儿科医生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便能初步判断,不一定每次都需要做复杂化验。如果持续高烧超3天或合并抽搐等异常,应尽快就医排查(Zhang Y et al., 2021)。

📢 检查提醒: 有些家长想多查一点才安心,其实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决定,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

04 为什么会得病?——致病机理与风险因素

  • 病毒传播快:通过飞沫、餐具共用、唾液等方式,碰触被污染物品也可能感染。
  • 免疫力尚未成熟:儿童身体防线还在完善,病毒容易乘虚而入。
  • 集体环境高发:托儿所、幼儿园、夏令营等地方人多空间密,为病毒“传球”创造机会。
有资料显示:疱疹性咽峡炎在3-10岁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流行季节(Xu W et al., 2018)。成年人通常有较强免疫力,发病相对较少,症状也轻很多。

此外,季节变化、过度劳累、长期营养不均,也可能让人体防御能力下降,间接增加风险。疫情期间,手卫生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隐患。

05 治疗方案:如何帮助孩子恢复?

说到治疗,很多家长最关心是不是必须用抗病毒药?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只需对症支持疗法,静待身体自愈即可。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仅在特殊情况或重症时使用,使用需医生评估(Yuan Y et al., 2020)。

常见对症处理措施:
  • 物理降温或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高热不适
  • 局部含服止痛剂缓解口腔痛感
  • 保证充足水分和营养,避免辛辣、粗糙食物
  • 休息是重要的“修复剂”,有助于免疫力发挥作用
🛏 自我护理提示:多喝温水,可选择米粥、蛋羹等柔软流食;孩子若出现脱水、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

某些孩子并发症重,比如高热惊厥、频繁呕吐或食欲极差,需要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支持。

06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食物推荐 具体功效 建议吃法
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 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切片直接吃或打成果泥
牛奶、酸奶 含蛋白质,帮助恢复体力 餐后喝或作为营养加餐
绿叶蔬菜(如菠菜、小白菜) 富含矿物质,维护黏膜健康 清炒或做菜泥,不宜生吃
日常预防小贴士:
  • 勤洗手,保证手部清洁,外出回家、饭前便后都要清洗干净
  • 分餐制,餐具单独用,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 房间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合理运动,增加免疫活力
  • 出现症状及时隔离休息,避免带病上学
🌟 就医提醒:连续发烧、口腔疼痛明显、或孩子变得嗜睡甚至出现抽搐,应及时带去医院排查。

07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一些误区

  • 疱疹性咽峡炎是不是光靠吃药就能快好? 实际上,大多数孩子只需科学护理和自愈,不建议滥用抗病毒药。
  •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吗? 不是。虽然都由肠道病毒引起,但手足口病还会在手、脚、臀部出现疱疹,两者区别很大。
  • 和“嘴唇疱疹”有没有关系? 并非完全相同的疾病类型。嘴唇疱疹多为单纯疱疹病毒I型,而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病毒引发。
  • 只有儿童才会感染吗? 其实家长、青少年都有可能感染,只是症状通常较轻或无明显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说起来不罕见,做好日常护理,合理饮食和科学休息能更好地帮孩子渡过这关。面对每一次小病小痛,学会辨别、照顾和适度求医,就是守护家人健康的关键。疫情期间,加强预防,体验到的困扰也能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 Yang, Y., Zhu, Z., Yang, H., Ren, J., Wei, L., Wang, J., & Zhu, S. (2017).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 caused by enterovirus children in China, 2008–2014. Reviews in Medical Virology, 27(4), e1943.
  2. Zhang, Y., Tan, X., Zhu, S., Cox, S., Gao, S., Zhang, B., ... & Xu, W. (2021). An outbreak of herpangina in children caused by a variant of coxsackievirus A6 in Shiyan, Central China in 2018.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1(1), 152.
  3. Xu, W., Liu, C.-F., Yan, L., Li, J., Wang, L.-J., Qi, Y., ... & Wang, S.-Q. (2018). Distribution of enteroviruse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 Virology Journal, 15, 145.
  4. Yuan, Y., Wang, S., Du, Z., Yang, J., & Wang, J. (2020).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rpangina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39(7), e133-e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