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警惕这3个危险信号,及时就医!

  • 12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警惕这3个危险信号,及时就医!封面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些信号出现要赶紧就医!

01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生活中,遇到小朋友突然发烧、恶心,家长总会第一时间去医院。但如果一个有糖尿病的人,突然出现身体不适,有时比感冒还危险。一些人可能听说过酮症酸中毒,其实,这就是糖尿病的“急性危机”之一。简单来讲,就是身体没有足够胰岛素时,血糖下不来,身体只好“燃烧”脂肪,用脂肪来供能。这样一来,会产生很多“酮体”(一种代谢产物),酮体多了,血液就会变酸,器官运行也受影响。

酮症酸中毒像突然闯进生活中的“不速之客”,绝大部分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但也可能发生在2型糖尿病人身上,尤其生病、感染或忘记打胰岛素的时候。研究发现,约30%的1型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酮症酸中毒。要知道,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02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

  • 🍏 呼吸带烂苹果味: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呼出的气味变得像烂苹果,就是酮体在作祟。别忽视这种气味变化,特别是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
  • 🤢 持续呕吐: 有位16岁的男生,前一天还好好的,这天突然不停地吐东西,以为吃坏肚子,其实是酮症酸中毒惹的祸。持续呕吐,不能进食,喝水也吐出来,这种状态一定不能硬扛。
  • 🌀 意识模糊: 糖尿病患者本来能清楚回应家人,但突然说话不利索,甚至有点糊涂,这很可能是酮体和酸中毒已经影响到大脑。
⚠️发现以上任何一种状况,不管有没有发烧或感冒,都应该立刻就医!

0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危险情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出现,大多和三个方面有关。

主要诱因 机制说明
胰岛素不足 比如胰岛素没打、药物漏用、剂量不够,身体无法有效降血糖,迫使脂肪大量参与能量供应,结果酮体暴增。
感染或外伤 感冒、肺炎以及伤口感染等,会让身体应激激素上升,血糖更加难控,同时需要更多胰岛素,稍有供应不足就容易出问题。
剧烈应激状态 比如大手术、严重心理压力,都会让血糖飙升,还可能触发酮症酸中毒。

医学界认为,酮体累积到一定程度,会打破血液的酸碱平衡,结果导致昏迷,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未经治疗时,死亡率可高达20%,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这也说明了及时识别和处理的重要性。

04 医生如何确诊和判断严重程度?

一旦有人出现可疑症状,医生一般会紧急安排几项关键检查,判断是不是酮症酸中毒,以及严重到什么程度。

  • 血糖检测: 血糖常常明显偏高(多数大于13.9mmol/L)。
  • 血气分析: 通过抽动脉血查pH值,如果低于7.3,说明已经发生酸中毒。
  • 血清酮体: 检测血中酮体是否显著增高。
  • 其它电解质检查: 例如钾、钠等水平,判断是否有紊乱。
分期 pH值 血酮体 主要表现
轻度 7.25-7.30 升高 轻微不适,症状有限
中度 7.00-7.24 明显升高 呕吐、精神萎靡
重度 <7.00 高度升高 昏迷、休克等严重症状

通过这些检查,能及时区分轻中重不同阶段,对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05 急诊室会怎么治疗?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争分夺秒,流程上分为几个核心环节。

💧
1.补液
最初的目标是补充因为脱水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通常用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有一位28岁的女性患者,因为持续呕吐和持续高血糖,入院时十分虚弱,第一步就是给充分补液,让体内循环恢复。
💉
2.胰岛素静脉滴注
帮助降低血糖并抑制进一步酮体合成,让身体慢慢恢复正常代谢状态。
🧂
3.纠正电解质紊乱
身体脱水后容易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问题,医生会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补钾、补钠。

如果有感染则会加入抗生素,这些治疗手段综合起来,能有效降低危险。这里需要强调,酮症酸中毒不是服用普通降糖药、喝点水就可以自行缓解的。建议只要怀疑有相关症状,尽快去正规急诊科,抢在病情恶化之前处理。

06 出院后要注意什么?

治好了酮症酸中毒,并不等于问题彻底解决。平时还需要多方面配合,预防再次发生类似危机。

📅 血糖监测计划
  • 建议每天至少检测4-6次血糖,尤其是感冒、感染时要密切关注变化。
  • 发现数值持续偏高(如持续大于13.9mmol/L),可以自行检测尿酮体,必要时尽早联系医生。
🥗 饮食结构要合理
  • 可以多选择粗粮、蔬菜,帮助维持餐后血糖平稳。
  • 适当增加蛋白质食物(例如鸡蛋、鱼虾),为身体修复提供原料。
应急处理知识要学会
  • 万一出现恶心、呕吐、无力等情况,要懂得立即检测血糖和酮体,并评估是否需要就医。
  • 家人和朋友学习应急抢救流程(如识别昏迷、求助急诊),有备无患。

有了上面这些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再次出现危险的概率。其实,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只要有一套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日子照样可以过得安稳有序。

07 小结:安全应对,平稳生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不是每天都在身边发生的“大灾难”,但一旦盯上某个人,后果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严重。它常常悄悄地通过口气改变、持续呕吐、意识不清等信号来敲响警钟。最重要的不是害怕,而是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

如果你或者家人是糖尿病患者,最好掌握前文提到的自我检测、饮食调整以及突发情况的应急知识。生活可以有小波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把健康常识转化为行动,面对糖尿病,也能活出稳定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