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别让胃部“小信号”溜走!
秘文婷主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5次播放
“各位朋友,您是否正被肠易激综合征(IBS)反复困扰?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突发腹痛腹泻,生冷饮食避之不及;精神压力大时则便秘难解,排便耗时过长;多次完善胃镜、肠镜等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但症状仍反复发作……(稍停顿)其实,这并非‘无病呻吟’,而是肠道微生态系统失衡引发的功能性肠病!我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林振和医生,今天从临床视角解析:肠道菌群失调与IBS的关联机制,以及科学规范化的调理方案。”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并伴有腹泻/便秘交替发作的功能性肠病,其核心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便是肠道菌群稳态失衡。人体肠道定植的10^14株微生物构成复杂微生态系统,其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占比60%-70%,承担三大核心功能:
- 维护肠黏膜屏障完整性,
- 调控肠-脑轴信号传。
- 抑制致病菌增殖。
而IBS患者的肠道菌群呈现典型失衡特征:有益菌丰度下降30%以上,产气荚膜梭菌、变形杆菌等致病菌过度增殖,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这种失衡会进一步加重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脑轴信号紊乱,形成‘菌群失调→IBS症状加重→菌群进一步失调’的恶性循环。”
“基于《中国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指南(2025版)》,IBS患者的菌群调理需遵循‘精准干预、营养协同、生活方式优化’原则:
1. 别随便买‘益生菌饮料’!IBS患者推荐使用含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布拉氏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具有明确临床证据的制剂
- 补充益生元:每日摄入25-30g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β-葡聚糖、苹果果胶、菊粉),为有益菌提供营养,促进其增殖;
- 适量摄入发酵食品:每周3-4次食用无糖酸奶(含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蔬菜,补充天然益生菌;
- 限制有害饮食:减少高糖饮食、反式脂肪酸、加工肉类摄入,避免抑制有益菌生长,加重菌群失衡。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7-8小时睡眠,维持肠道菌群昼夜节律;
- 压力管理:通过冥想、正念训练、适度运动(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调节情绪,降低肠-脑轴过度激活;
- 合理用药:非必要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若必须使用,需在停药后24-72小时启动益生菌补充,预防菌群进一步失调。”
“肠易激综合征虽反复发作,但并非‘不治之症’,通过科学规范化的菌群调理,80%以上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肠道菌群稳态是肠道健康的核心,精准补菌、靶向营养、生活方式优化,三者缺一不可。
作为临床医生,提醒大家:IBS症状反复时,及时完善肠道菌群检测,明确失衡类型,避免盲目调理。重视肠道微生态健康,才能从根源上减少IBS发作,重拾健康生活!我是林振和医生,祝各位IBS患者早日摆脱肠道困扰,肠道安康、生活舒心!”

秘文婷主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5次播放

林振和主任医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6次播放

仲建平住院医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1次播放

董军久副主任医师|重庆当代整形外科医院
40次播放

任云主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8次播放

苏斌副主任医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43次播放

李韶雅住院医师|南京鼓楼医院
141次播放

彭云鹏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4次播放

彭慧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次播放

李韶雅住院医师|南京鼓楼医院
83次播放

陶鑫主治医师|苏州市中医医院
11次播放

蒲振业主治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40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