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反流性食管炎。很多人可能对这个病名不熟悉,但它的症状你一定不陌生: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喉咙里有异物感。这些症状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没错,这就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是怎么发生的呢?简单来说,就是胃里的酸性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里,刺激食管黏膜,导致炎症。正常情况下,食管和胃之间有一个叫做“下食管括约肌”的阀门,它会阻止胃酸逆流。但当这个阀门功能失调时,胃酸就会“越界”,造成食管黏膜的损伤。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得反流性食管炎呢?首先,老年人是一个高危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食管括约肌的功能会逐渐减弱,胃酸反流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其次,肥胖、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此外,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物等,也可能导致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诱发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长期的反酸刺激会导致食管黏膜发生慢性炎症,甚至可能发展为食管狭窄或Barrett食管,后者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因此,一旦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拖延。
在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做胃镜检查。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黏膜的损伤情况,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做食管pH监测,了解胃酸反流的频率和程度。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它们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食管黏膜的损伤。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开具促胃肠动力药,帮助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酸反流的机会。当然,药物治疗的同时,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比如,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都可以有效减少反流的发生。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反流性食管炎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调整好生活习惯,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远离反流性食管炎的困扰!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科普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反流性食管炎。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