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106个
视频

高血压!你知道它的危害有多大吗?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你知道它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危害</span>有多大吗?
02:27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高血压这个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但你真的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和如何控制它吗?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被称为“无声杀手”,因为在早期常常没有明确的症状,但长期不控制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多严重的影响。比如,它可以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我们讲一个病例,58岁的患者张女士,她有多年高血压史,平时通过服药控制病情。她最近的一次复诊显示,虽然病情相对稳定,但她仍需在生活方式上做出更多改变。那么,如何管理和控制高血压呢?首先是药物治疗。张女士一直在服用氮氯地平贝那普利片。这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每天一片,可以有效帮助控制血压。但要注意一点,不能随意停药,一定要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服用。突然停药不仅无助于病情,还可能导致血压迅速反弹,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问题。除了药物,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关键。比如,我们建议张女士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运动,如步行、游泳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其次是饮食方面,低钠饮食非常重要。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因此平时要尽量减少盐的摄入,可以使用一些低钠盐或天然调味品来代替。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戒烟限酒,这些都会对高血压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最后,让我们再强调一下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疾病的危害和如何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定期去医院做检查,遵从医生的建议,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血压,将风险降到最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家庭医生的重要性,他们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有高血压,不要忽视它的危害,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记住,健康生活,从控制血压开始。感谢大家的观看,我是你的医生,我们下次再见!

付洁玉主治医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文章

高血压的隐形危害——50岁患者的故事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的隐形<span style="color: #da4707">危害</span>——50岁患者的故事

惊!高血压的隐形危害——50岁患者的故事高血压,俗称“无声杀手”,常常潜伏在我们身边,默默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通过一位50岁上海市患者的故事来揭示高血压的隐形危害。高血压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慢性病,全球数亿人受到它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但许多人对高血压的危害缺乏充分了解,使得这一疾病在早期阶段往往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本篇文章通过这位50岁患者的病例,帮助读者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无声杀手高血压是指血管内的压力长期高于正常水平。一般而言,成年人收缩压(高压)≥140mmHg,或舒张压(低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造成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首先,从病理上讲,高血压会使得动脉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致使动脉壁增厚、弹性降低,进而增加心脏负担,使得心脏在长期高负荷下容易发生肥大和心力衰竭。同时,高血压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根据2018年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研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增加了2倍以上。对于脑部的影响,高血压更是罪魁祸首之一。高血压会引发脑血管壁的病变,使得脑血管破裂的风险增加,从而引起脑出血。另一个突出的影响是脑梗塞,即由于高血压引致脑血管狭窄或堵塞,脑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据《柳叶刀》杂志2017年的一项研究,高血压是全球脑卒中的首要原因,约占脑卒中总发生率的一半以上。治疗高血压——药物与生活方式双管齐下目前,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两大方面。药物治疗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ACE抑制剂等。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联合用药相较于单一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019)。在临床中,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作为一种常见的降压药物,常用于高血压的长期管理。然而,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增加体力活动、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减轻体重等都是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控制饮食总量,减少盐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的摄入,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策略。预防高血压——从生活细节做起高血压的预防工作应当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对于高危人群,如有遗传史、饮食习惯不良、体重超重及缺乏运动人群,尤为重要。首先,日常饮食要保持平衡,减少高盐、油腻食品的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此外,限酒控烟、维持正常的体重、食用低脂和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其次,适度运动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这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提高血管弹性。此外,心理压力的管理同样关键。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适当的放松训练,如瑜伽、冥想,有助于舒缓压力,从而间接地降低血压。高血压的治疗前瞻——博弈中的新技术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高血压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革新。近年来,研究者们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例如,基因编纂技术的应用,让人们看到了通过基因治疗根除高血压的希望。《自然》杂志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有望针对特定的高血压基因进行编辑,从而彻底治愈遗传性高血压。此外,植入式设备如肾动脉去神经术(RDN)等新兴技术也在不同研究中展现了降低血压的潜力。在一次由《柳叶刀》发表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肾动脉去神经术显著降低了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2020)。尽管这一技术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其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当然,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患者和家属的心态调整及支持仍然是关键。对于已经确诊高血压的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非常重要。正如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建议,患者应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严格遵循治疗方案,同时通过支持小组、家庭与朋友的鼓励,保持心理健康。家属的支持也不可或缺。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血压变化,定期协助复诊,确保用药从不间断。同时,为患者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参与共同锻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这些都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ypertension. Accessed March 1, 2021. Williams B, Mancia G, Spiering W, et al.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Eur Heart J. 2018. The SPRINT Research Group. A Randomized Trial of Intensive versus Standard Blood-Pressure Control. N Engl J Med. 2015. Fuster V, Kelly BB (eds). Promoting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 Critical Challenge to Achieve Global Health.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10. Neal B, MacMahon S, Chapman N, et al. Effects of ACE inhibitors, calcium antagonists, and other blood-pressure-lowering drugs: results of prospectively designed overviews of randomised trials.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Treatmen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Lancet. 2000.

王伶俐主治医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高血压、糖尿病——你真的了解它们的危害吗?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糖尿病——你真的了解它们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危害</span>吗?
03:21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疾病听起来很常见,但它们的危害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尤其是当它们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更需要我们特别关注。高血压,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过高。长期的高血压会让血管变得僵硬,甚至可能导致血管破裂。而糖尿病呢,它是由于血糖水平过高,导致身体无法正常利用糖分。这两种疾病都会对心脏、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50岁的患者,长期感到头晕、头痛,还有口干、乏力的情况。经过检查,发现他的血压高达160/100毫米汞柱,空腹血糖也达到了12.7毫摩尔/升。这些都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高血压和糖尿病不仅仅是数字上的问题。它们会悄悄地对你的身体进行“破坏”。比如,高血压可能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甚至脑卒中。糖尿病则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肾病,甚至导致截肢。那么,如何预防和管理这两种疾病呢?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这些都是基础。其次,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血压和血糖的异常。最后,如果已经确诊,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不要因为一时没有症状就掉以轻心。只有持续的关注和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后,我想说的是,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了解疾病,预防疾病,管理疾病,这些都是我们对自己和家人的关爱。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高血压和糖尿病,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努力!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欢迎随时咨询医生。我们下期再见!

隋强副主任医师|青岛博厚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崂山中韩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原发性高血压和失眠的危害你必须知道!

原发性<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和失眠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危害</span>你必须知道!
04:27

今天的病例是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身高158厘米,体重65公斤,来自上海市。这名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焦虑状态和失眠。那么,高血压和失眠是怎么来的?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们来讲讲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病,被称为“隐形杀手”,因为它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特别是在早期。这种病常常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严重时可能引发脑卒中、心脏病、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控制血压绝对不是小事。这名患者除了高血压,还伴有焦虑和失眠。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重视,因为焦虑和失眠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会进一步影响血压的控制。失眠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睡眠障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理压力、环境变化、不良生活习惯等。而焦虑和失眠常常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睡不好,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都会大打折扣。说了这么多,如果你也被类似的问题困扰,千万别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作息规律等,都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另外,定期监测血压,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如果你经常感到焦虑或者失眠,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的方法,比如心理辅导、放松训练、良好的睡眠环境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焦虑和失眠的状态。最后提醒大家,治疗高血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配合。如果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卢超慧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潜在危害——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与<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的潜在<span style="color: #da4707">危害</span>——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和高血压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它们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将详细探讨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危害,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些疾病。根据最新病历数据,某52岁男性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同时还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这样的健康状况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认识和防控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和高血压——双重威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高血压则是指动脉血压升高达到或超过140/90 mmHg的一种疾病,两者常常共同出现,危害健康。糖尿病会导致多个系统的损害,包括神经、血管、眼睛和肾脏。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加速血管硬化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同时,糖尿病还会使神经系统受损,引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另外,高血糖状态还会导致高脂血症,增加血管病变的风险。高血压的危害也不容小觑。持续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严重疾病的发生。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高出2至3倍。因此,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共存,无疑为患者的健康雪上加霜。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常用的药物有口服降糖药(如格列美脲片)和胰岛素注射,目的是降低血糖水平,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方面则应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提倡低热量、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同时,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体重。高血压的治疗也需要多管齐下。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ACF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利尿剂等。除了药物治疗外,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控制血压同样重要。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都有助于血压的管理。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需要从生活习惯入手,这对高危人群尤为重要。首先,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的重要基础。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有助于管理血糖和血压。其次,保持规律的运动,如每天快走30分钟,既能帮助控制体重,又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定期体检对早期发现和管理糖尿病和高血压也很关键。中老年群体特别要监测血糖和血压,每年至少体检一次。如果已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应严格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计划。未来医学技术展望未来的医学科技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疗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新型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制剂的研发,将更精准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治疗方面,个性化药物和基因治疗也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些技术的突破,必将大大提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已经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疾病的长期管理需要耐心和坚持,心理上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家属的关心和理解,能够给予患者无尽的力量,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引用文献 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年。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1年。 李军,中国科学院,《2型糖尿病的多系统损害机制》,2022年。

何建华副主任医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高血压危害大—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危害</span>大—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03:13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心内科医生。今天我们要聊的是高血压,这可是很多人都忽略的大问题,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强壮得很的人。咱们今天的案例是一位居住在江苏泰州的45岁男性朋友。他体重112公斤,身高180厘米,典型的高个头大胖子。别小看这几个数据,其实隐藏着不小的问题。这位朋友来的时候,主要问题是高血压,而且已经到3级的极高危水平了。是不是有点吓人?高血压是什么呢?简单说,它就是您的血压持续升高,超过了正常的范围。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脑血管、肾脏、眼睛等多个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威胁到生命。像这位朋友,他的问题不仅仅是高血压,还有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比如眩晕综合征。高血压为什么这么可怕呢?因为它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这些病症听起来都很吓人,而这些其实都源于不重视高血压的控制。有人会问,我平时没啥感觉,也不晕不痛,为什么我要重视高血压?这就是高血压的“狡猾”之处,它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在“悄无声息”中积累伤害。所以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尤其是30岁以上的成人,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血压检测。那高血压应该怎么控制呢?首先要做的当然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低盐低脂饮食。这位患者在住院期间我们也特别嘱咐了低盐低脂饮食,因为这些饮食习惯与高血压息息相关。此外,减肥、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情绪都是必须的。药物治疗也是关键。根据患者的情况,我们给他使用了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过,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己随便吃。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只要你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测血压,遵医嘱服药,就能够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后,医院也会进行一些常规护理,比如测量血压、吸氧等等,以保证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定期复诊,不要觉得一时好了就把药停了,这样会让病情反复。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点赞、转发,告诉你身边的朋友。记住,健康从现在开始关注!

李伟主治医师|泰州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脑出血及高血压危害

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脑出血及<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危害</span>!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健康问题总是让人猝不及防。一些身体表面变化可能并未引起我们的重视,但它们有时可能是更严重健康问题的前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一个可能潜藏在你身边的不定时炸弹——脑出血,特别是在基底节区的脑出血及高血压问题。基底节区脑出血是指在大脑基底节区域发生的出血。高血压是导致这种类型脑出血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这样的健康问题更是需要特别注意。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详细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了解它的危害、治疗以及预防措施。基底节区脑出血及其影响基底节区作为大脑中重要的调控运动和体感的区域,其一旦出血,后果非常严重。这种出血常常由于高血压等因素导致的脑血管破裂所引起。基底节区脑出血可以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言语障碍、感觉丧失等症状。此外,基底节区的脑出血还可能导致意识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血压的升高会使血管壁变薄,增加出血的风险。高血压引发的危机高血压一直被誉为“无声的杀手”,很多人没有明显症状,却在无形中承受着血压升高带来的压力。基底节区脑出血只是其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血管系统、肾脏、眼睛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对于老年人,尽早发现和控制血压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预防脑出血,还能减少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脑出血及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对于脑出血及高血压的治疗,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是关键。首先,控制血压是治疗的首要任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对于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通过手术可以减轻脑部压力,防止进一步损伤。此外,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正常功能也非常重要。脑出血及高血压的预防措施要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尤为重要。首先,保持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其次,规律锻炼有助于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此外,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也是预防的关键。此外,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等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针对老年人群体,更需要家人关心和关注,以确保他们的健康。未来的治疗和预防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出血及高血压的治疗手段将会更加多样化和有效。例如,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和新型药物的研发,将为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对于罹患疾病的患者来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非常重要。心理因素在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鼓励也能够极大地帮助患者克服困难。若不幸罹患此类疾患,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健措施。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了解和重视脑出血及高血压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引用文献Wang J., Zhang H., Sun Y. 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现状与展望. 中华医学杂志, 2021.Li Q., Liu Y., Chen X.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Zhao L., Hu W. 老年人高血压管理策略及其效果.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Martin S., Jones A., Smith K. Hypertension and Its Impact on Health. The Lancet, 2018.

敬华军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颈椎病危害大!高血压、糖尿病竟也有关系?

颈椎病<span style="color: #da4707">危害</span>大!<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糖尿病竟也有关系?
02:14

大家好,我是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看似平常但影响深远的话题——颈椎病。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与其他疾病密切相关。今天带来一个真实的病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颈椎病的复杂性。 我们的患者是一位77岁的老年男性,身高172厘米,体重63公斤。他因为左侧肢体无力持续了10多天,来我们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和影像学检测,我们发现他的颈椎病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以及痛风性关节炎等问题。是不是很让人意外?这也提醒了我们,颈椎病绝不仅仅是‘脖子酸痛’这么简单。 在日常检查中,我们通过触诊发现他的颈椎棘突部位存在压痛和叩痛,同时左侧肢体的肌力只有4级,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5级。此外,CT显示他的脑部存在腔隙性梗塞,颈内动脉有钙化斑块,管腔存在轻度狭窄。这些结果提示我们,颈椎病可能已经对他的大脑供血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什么颈椎病会引发如此多的问题呢?其实,颈椎病的危害不仅仅局限在颈部。颈椎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网络十分复杂,如果长期受压迫,不仅会导致局部的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系列问题。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两种疾病与颈椎病也有潜在联系。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的压力变大,血液流动不畅。而长期的颈椎病可以加重这种情况,让血压控制更为困难。糖尿病患者则要注意长期高血糖对神经的损害,这样会使颈椎病的症状更加复杂。 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强调的是综合治疗。因为他的脑部有近期梗塞史,我们暂时选择了保守治疗,开了一些药物并建议他一周后门诊随访,三个月后再到神经外科做详细评估。如果病情有变化,例如肢体乏力、麻木加重,要及时来医院就诊。大家千万不要一拖再拖,等到症状明显不可逆转时,将会非常棘手。 在此提醒各位朋友,颈椎病不仅影响日常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各种严重问题。如果您有长期颈部不适、头晕眼花,甚至感觉四肢无力,务必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是我们保持健康生活的关键。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及时解答。健康无小事,保护好我们的颈椎就是保护我们的全身健康,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胡俊亭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高血压危害真不小——你了解它的早期征兆吗?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危害</span>真不小——你了解它的早期征兆吗?

高血压的危害真不小——你了解它的早期征兆吗?说起高血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其实,高血压不仅在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甚至在年轻人中也逐渐有上升趋势。长期高血压会逐渐损害身体多个系统,尤其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尤为严重。然而可惜的是,很多人觉得高血压“无声无息”,并不会立刻影响生活,于是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高血压这个“隐形杀手”的方方面面。高血压的“真面目”——究竟有什么危害?高血压本身也许不会让人立刻倒下,但它就像一根绳子,慢慢勒紧你的健康。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头号危险因素,它能够“偷偷摸摸”地引发一系列致命后果。比如,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是心脏肥大、冠心病,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心力衰竭。而且,高血压对大脑的危害也很大,可导致中风和脑梗塞。另外,持久的高血压还会影响肾脏,逐渐发展成肾衰竭。长期的高血压还会伤害眼底血管,导致视力问题,甚至诱发失明。而且最可怕的一点是,高血压的危害积少成多,等到身体非常不适,往往已经为时已晚。因此,提早发现、规范管理非常关键。高血压能治吗?常见治疗方法了解一下!别被高血压的“隐秘”吓到,现在医学技术的进步让它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高血压的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短期看,调节到健康的血压范围,缓解症状;而长期则是更关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在高血压的治疗手段中,调整生活方式是基础。例如,医生会建议减少盐摄入,因为高盐饮食会加剧血压升高。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也能显著改善血压水平。此外,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同样对血压控制非常有好处。在食物选择上,建议多吃富含钾、镁的食物,比如香蕉、菠菜、豆类等。与此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也是大多数患者的必然选择。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推荐降压药,比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确保血压长期维持在健康范围内。防患未然:高血压不可怕,但预防最重要!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其实疾病的防范就像修堤防水,比等到水灾泛滥再抢修要更经济、更高效。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无论你是“候选人”还是健康人,都要从生活习惯入手。饮食上,控制钠的摄入量是预防高血压的王道。高盐饮食直接破坏血压平衡,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喜欢日常吃咸菜、腌制食品的朋友可得注意了,这些“隐形盐”也是大敌。此外,许多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也是“幕后黑手”,需尽量避免。除了饮食,在运动方面,适量运动对长期维持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行或游泳。如果你忙得实在抽不开身,哪怕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也算是个好的开始。高危人群尤其不能放松。比如,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年期女性、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上班族等,他们的防护意识更需增强。定期监测血压,用早发现保证早干预。此外,避免长期熬夜、情绪波动大,也能缓解血压升高的风险。解锁未来:高血压治疗的新突破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治疗高血压的新方法不断问世。有些研究已显示,通过远程监控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专门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能大大提高降压达标率。此外,某些新型的基因组学技术还可能在将来帮助高血压患者实现精准医学。例如,根据华人特定群体的基因变化,量身定制降压用药方案,使患者获得更加有效且副作用更少的治疗。在此基础上,许多专家提到心理干预的重要性。高血压不仅影响身体,更会“绑架”情绪。患者往往感到焦虑、恐慌。因此,心理导师或社交支持显得尤其重要。建议患者通过心理咨询、瑜伽或正念训练等方法,学会调控情绪,缓解长期的精神压力。若不幸罹患高血压,不仅患者自身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属也需要提供支持。多参与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监督他们规律用药、健康饮食和按时复诊,并为患者创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都尤为重要。不要忽视了关怀的力量,有时候陪伴比药物更具治愈能力。结语:捂紧健康的“阀门”,让血压乖乖听话总之,高血压或许没你想象中那么可怕,但一定不能掉以轻心。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划、持之以恒的运动、及时的体检以及专业的医疗手段,完全可以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健康范围内。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用科学的态度面对高血压,不要让它悄悄地偷走健康。在这场“隐形战斗”中,从预防开始,牢牢把握自己的健康主权。而患者朋友们也不必灰心,你们还可以通过正确的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活出更加美好的每一天!

张新如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