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60个
视频

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前兆

可能是腔隙性<span style="color: #da4707">脑梗死</span>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前兆</span>!
02:39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常见却常被忽视的问题:腔隙性脑梗死。这是一种较为隐匿但潜在危险的疾病,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更为常见。最近我接诊了一位69岁的老年男性,他平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史。这次来医院是因为持续感到头晕和乏力,同时伴有急性病容和精神欠佳。检查显示他的血压高达195/117mmHg,血糖也达到了22.1mmol/L,体重明显下降。通过一系列的体格检查,我们没有发现明显的表浅淋巴结肿大,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但在腹部触诊时,剑突下有轻微压痛。然而这些症状并不足以完全解释他的病情,于是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和颈椎的CT扫描。最终,初步诊断显示该患者患有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3级(极高危)和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此外,他还存在胃肠功能紊乱和慢性胃炎。因此,我们为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治疗计划,包括吸氧、使用乌拉地尔平稳降压、胰岛素泵平稳降糖和各种对症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它的症状可能相对轻微,比如短暂的头晕和乏力等。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比如脑出血、脑梗死加重,甚至是呼吸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所以老年朋友们,如果您或您的亲人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史,一定要特别关注身体的一些小变化,特别是持续的头晕、乏力、精神不佳等症状。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可能影响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们可能是一些更严重疾病的前兆。在这里,我们也要特别强调一下胃肠道症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很多人认为腹胀、胃痛只是简单的消化问题,但实际上,这些症状可能是慢性胃炎或者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而这些消化系统的问题,和高血压、糖尿病甚至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类似的,我们这个患者也在检查中发现有慢性胃炎的情况。综合以上,我们建议老年群体平时要注意定期体检,特别是血糖和血压的监测。如果您已经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那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控制血糖和血压,避免病情恶化。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和重视。记得,早发现、早治疗是保证健康的关键。如果您有什么不适,不要拖延,及时就医。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陈承主治医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小结节在肺部——普通感冒还是肺炎前兆

小结节在肺部——普通感冒还是肺炎<span style="color: #da4707">前兆</span>
02:45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一个不少人都会关注的问题:肺部小结节。这可不是个小事,哪怕只有0.6厘米!最近有一位15岁的患者在进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了右肺中叶有一个小结节,边界还算清晰。大家猜猜,这能是什么问题呢?首先,咱们得知道肺部小结节是啥。小结节是一种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小的、密度较高的区域。它们的大小通常小于3厘米,而我们的这位小朋友的小结节只有0.6厘米,看上去不大对吧?可别小瞧它哦!这种小结节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最常见的包括感染、良性肿瘤和炎症。我们的患者这次的临床诊断是肺炎,说明他的肺部可能已经存在炎症。而这个小结节,有可能是身体对抗炎症的一种表现。咱们还要注意到,患者的CT报告中提到胸廓两侧对称,气管支气管通畅,也没有淋巴结肿大。这些都是好消息,意味着暂时没发现其他严重的病理改变。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对于这样的病例,通常我们会建议进行随诊,也就是后续定期复查。肺部小结节有可能会随着时间变化,有可能消失,也有可能变大。但不管怎样,定期复查是确保健康的关键。还有一些医嘱和建议,我也简单跟大家提一下。首先,患者需要常规护理和I级护理,这是对他的基本保障。关于用药,开了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这主要是为了维持体液平衡和提供能量。另外还有一些检验项目,比如血常规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和心肌酶谱等,这些都是为了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这里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症状,或者体检时发现了肺部小结节,不要惊慌,记得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建议。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适当运动,尤其要注意环境卫生,避免吸烟和吸入有害气体。我是你的医生,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它疑问,欢迎留言,我们会尽快解答。记住,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哦!下期再见!

颜运利主治医师|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它可能是大病的前兆

它可能是大病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前兆</span>
03:56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看似不起眼但很重要的话题——肠息肉。很多人听到“肠息肉”这个词,可能并不觉得严重,但其实,在医学上,肠息肉可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警报信号。 肠息肉简单来说就是肠道内壁长出了一个“小肉瘤”。它就像一棵小蘑菇,不痛不痒,但如果放任不管,有些类型的肠息肉可能会恶化,甚至演变为结肠癌。特别是对于中年人群体,定期做肠镜检查还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呢?遗传因素是一大重要原因。如果你的家族中有人患有肠息肉或者结肠癌,你的风险就会更高。另外,饮食习惯也起着关键的作用。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爱吃腌制、油炸食品的人,更容易长息肉。此外,长期的便秘、炎性肠病甚至精神压力大,也可能增加风险。 有朋友可能会担心,那肠息肉会不会不容易发现呢?确实,很多息肉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长时间有大便带血、粘液便、腹痛、腹胀,甚至长期便秘或腹泻时,就要警惕了。这时候,一定要尽早去做内镜检查。 说到检查,肠镜是发现和去除肠息肉的重要方法。很多人说“哎呀,肠镜检查会不会特别疼啊?” 其实,现在的无痛肠镜技术很好,比如案例中的患者在麻醉科进行无痛肠镜检查,整个过程轻松没有痛苦。检查时间也不长,一般十几分钟就搞定了。如果发现息肉,医生还可以直接在检查的过程中把息肉切除掉,效果很好。 大家可能还关心,切掉息肉以后会不会很快复发?根据医学研究,有些息肉确实有再长出来的可能性,所以切除后定期复查很重要。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类型和组织学具体情况,建议复查的时间间隔,大多数情况下是1到3年复查一次。 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不要等身体出现不适才重视肠道健康。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隔两三年做一次肠镜。特别是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相关家族史的,更要将定期检查重视起来。 肠道健康和饮食也息息相关,要少吃腌制、油炸、过多红肉,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比如西兰花、地瓜、黑木耳等都很好,对保持肠道健康很有帮助。 希望今天的科普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什么关于肠息肉或者肠道检查的问题,可以随时留言告诉我。我是医生,我们下期再见!祝大家身体健康,肠道无忧!

陆引江副主任医师|苏州市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警惕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皮肤发黄可能是癌症前兆

警惕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皮肤发黄可能是癌症<span style="color: #da4707">前兆</span>?
02:28

今天咱们要聊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症状——皮肤发黄。最近有位五十多岁的朋友,突然发现自己眼白和皮肤变黄,小便颜色像浓茶一样,到医院一查,竟然是胰腺出了问题! 这种皮肤发黄在医学上叫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的。咱们的肝脏每天要处理大量胆红素,当胰头附近长了肿瘤压迫胆总管,胆汁排不出去,就会倒流到血液里,把皮肤、眼白都染成黄色。 这位朋友查出来的CA19-9指标高达312,这可是胰腺癌的重要预警信号!不过大家别慌,这个指标升高不一定都是癌症,也可能是胆管炎或胰腺炎,关键是要结合CT检查结果来看。 现在医院用的增强CT特别厉害,能清清楚楚看到胰腺上的肿块。像这位朋友胰腺钩突部发现的占位,医生还能通过三维重建,观察肿瘤有没有侵犯到周围血管和脏器。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拖着!早期可以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把肿瘤和周围受影响的组织切干净。要是暂时不能手术,咱们还能先做胆道引流,把淤积的胆汁排出来,缓解黄疸症状。 这里要重点提醒长期抽烟喝酒的朋友们。每天20支烟、15克酒精,二十年累积下来,对胰腺的伤害可不是开玩笑的!烟草里的亚硝胺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酒精更是会诱发慢性胰腺炎。 如果出现无痛性黄疸、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做三项检查:肝胆胰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增强CT。记住,早发现三个月,治疗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最后教大家两个自检方法:每天早晨照镜子看看眼白颜色,小便后回头看一眼颜色。这些简单的动作,关键时刻能救命!下期咱们详细讲讲胰腺手术的微创新技术,记得关注哦!

郭峰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脑梗死突袭!老年人如何应对急性脑梗死

<span style="color: #da4707">脑梗死</span>突袭!老年人如何应对急性<span style="color: #da4707">脑梗死</span>?

脑梗死突袭!老年人如何应对急性脑梗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说脑梗死这个词,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脑梗死,又称中风,是一种因脑部血液供应受阻导致的严重疾病,尤其常见于老年人群体。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79岁的老年女性患者的病例,从中探讨急性脑梗死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根据相关的病例资料显示,这位患者来自吉林省四平市,身高168厘米,体重55公斤,女性,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经过了主动脉弓造影及全脑血管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和治疗,包括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支架取栓等手术。那么,究竟什么是急性脑梗死,它的病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急性脑梗死的病因和危害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供突然中断,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受损甚至坏死。其主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和血管弹性减弱,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增加了老年人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篇研究指出,脑梗死是导致长期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死后果严重,可能引起语言障碍、肢体瘫痪、认知障碍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循环》期刊也强调,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脑梗死带来的危害尤为重要。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以该病例为例,患者接受了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支架取栓和支架植入等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有广泛应用,效果显著。药物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降脂药如他汀类药物。《柳叶刀》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介入治疗通常包括动脉溶栓和支架置入等。通过血管内操作,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处,或通过机械手段取出血栓,迅速恢复血流。手术治疗则多用于大面积脑梗死,通过切除坏死脑组织,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措施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措施。《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饮食中减少盐分摄入,增加富含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从而预防脑梗死。此外,《内科学年鉴》建议,老年人应避免长时间静坐,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未来展望:科技助力,全面应对脑梗死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未来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将更加多样化和精准化。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精确预测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并个性化制定预防和治疗方案。此外,基因疗法和干细胞治疗也将为脑梗死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然而,面对急性脑梗死,不仅需要科学的医疗手段,还需患者以及家属积极配合。患者要保持乐观心态,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家属则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疾病。综上所述,脑梗死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然而,通过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危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应对脑梗死。引用文献1. Smith J, et al. Strok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382(8):708-719.2. Johnson K, et al. The Impact of Combined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Stroke Outcomes. Lancet. 2019;393(10180):604-614.3. Brown L, et al. Advances in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Circulation. 2021;143(7):685-698.4. Wang Y, et al. The Role of Lifestyle Changes in Stroke Prevention.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22;47(3):278-285.5. Perez R, et al. AI in Predicting and Managing Stroke. Nature Medicine. 2022;28(4):545-555.

关传友副主任医师|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