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用于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药可能有效。本药也可与其他药物合用于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治疗高血压。本药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药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失水、休克、中毒、麻醉意外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时,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及时应用本药,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机会。
4.用于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
5.用于稀释性低钠血症,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l20mmol/L时。
6.用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
7.用于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药物适应症:1.用于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药可能有效。本药也可与其他药物合用于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治疗高血压。本药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药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失水、休克、中毒、麻醉意外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时,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及时应用本药,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机会。
4.用于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
5.用于稀释性低钠血症,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l20mmol/L时。
6.用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
7.用于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药物不良反应: 1.代谢/内分泌系统: 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较常见,如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以及与此有关的口渴、乏力、肌肉酸痛、心律失常等。高血糖症较少见,可致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尤其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使原有糖尿病加重。
2.心血管系统: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可见直立性低血压、休克。
3.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胰腺炎等较少见。长期应用还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4.肝脏:肝功能损害较少见。
5.泌尿生殖系统:高尿酸血症较少见,过度脱水可使血尿酸和尿素氮水平暂时性升高。在高钙血症时用本药,可引起肾结石。
6.血液系统:可使骨髓抑制而导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但较少见。
7.中枢神经系统:少见头晕,头痛、指趾感觉异常。
8.眼:少见视物模糊、黄视症、光敏感。
9.耳:耳鸣、听力障碍多见于大剂量静脉快速注射本药时(注射速度大于4~15mg/min),多为暂时性,少数为不可逆性(尤其是与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时)。
10.肌肉:骨骼肌肉强直较少见。
11.过敏反应:较少见。可出现皮疹、间质性肾炎,重者可致心脏停搏。
12.其他:尚有报道,本药可加重特发性水肿。,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对磺胺药或噻嗪类利尿药过敏者,对本药也可能过敏。
2.慎用:(1)无尿或严重肾功能损害者。(2)糖尿病患者。(3)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4)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因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5)急性心肌梗死者(过度利尿可促发休克)。(6)胰腺炎或有此病史者。(7)有低钾血症倾向者(尤其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或有室性心律失常者)。(8)红斑狼疮患者(因本药可加重病情或诱发狼疮活动)。(9)前列腺增生者。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本药在新生儿体内半衰期明显延长,故新生儿用药间期长。
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人应用本药时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致血栓形成和肾功能损害的机会增多。
5.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本药可通过胎盘屏障,孕妇,尤其是妊娠早期)应尽量避免使用。且本药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药可致流产、胎仔肾盂积水,使胎仔死亡率升高。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
6.药物对哺乳的影响:本药可经乳汁分泌,哺乳妇女应慎用。
7.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用药期间随访检查:(1)血电解质:尤其是合用洋地黄类药物或皮质激素类药物、肝肾功能损害者。(2)血压:尤其是用于降压、大剂量应用或用于老年人时。(3)肾功能。(4)肝功能。(5)血糖。(6)血尿酸。(7)酸碱平衡情况。(8)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