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中的“耳鸣”:如何应对飞机耳压困扰
在飞机慢慢爬升或降落的那一刻,不少人会发现双耳开始发胀,仿佛有人在耳边悄悄按下一只“透明”按钮,听觉变得遥远。这种机场、机舱里常见的小麻烦,其实并不稀奇。下文会用最实用的办法,教你怎么安稳地度过“飞机耳”的不适时刻,让旅途更轻松。
01 飞机耳是什么?原理简单说
飞机耳,说白了就是坐飞机时耳内闷胀、疼痛甚至短暂性听力减退。医学名词叫“巴洛氏现象”。当飞机迅速升空或降落,气压变化使得鼓膜内外压力失衡,鼓膜像小鼓皮一样被“鼓”起来。健康人中高达60%经历过这种短暂不适[1]。
其实人体有“自动调节气压”的通道——咽鼓管。平常它自主调平压力,对绝大多数成年人很给力。不过,一旦感冒、过敏或者咽鼓管本身发育还没成熟(比如儿童),这个“小通风管”堵住,飞机耳的不舒服就冒出来了。
02 飞机耳是什么感觉?怎么分辨?
常见症状 | 出现频率 | 生活场景 |
---|---|---|
耳胀或闷感 | 很常见 | 飞机升降时突然发生 |
轻微听力模糊 | 偶尔 | 对话时发现声音变远 |
偶发耳痛 | 部分人 | 咽口水或张嘴时稍有缓解 |
耳中咔哒声 | 有时 | 打呵欠或大口呼吸时 |
Tips: 一般来说,轻微的闷胀、听感变化是最早的信号,多数人忍一忍就过去。只有持续明显耳痛、堵塞感严重或伴听力明显下降,才需要引起重视。
有一位28岁的男士,每次乘坐飞机时降落阶段会出现短暂耳塞感,偶尔伴随咔哒声,但很快消失。类似这种轻微不适,大多不用担心。
03 气压变化背后的“小机关”:风险因素分析
- 气压骤变:飞机升降时,外界气压急剧下降或上升,鼓膜两侧压力不平衡,咽鼓管不能及时打开就会出问题。
- 特殊生理种群: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咽鼓管较短且偏直,容易加重压力堆积。
美欧航医资料显示,儿童的飞机耳发病率高出成年人近两倍[2]。 - 鼻咽部疾病:感冒、鼻炎或过敏会让咽鼓管受肿胀影响变得“迟钝”。有女性(35岁)因鼻窦炎,飞行时每次耳胀都比常人更难缓解,这类情况需额外小心。
- 其他因素:吸烟喝酒等生活习惯会让耳咽部黏膜反应变差,出现不适的概率也会跟着增加。偶尔遇到耳部结构特殊的人(如分泌性中耳炎史),风险也相对升高。
提示:这些因素不会导致耳部永久性损伤,大多数飞机耳为暂时症状,但反复剧烈疼痛需要就医。
04 飞机耳怎么防?简单有效的做法
- 飞行时咀嚼/吞咽:带一包口香糖或含糖硬糖,起飞降落时慢慢嚼,帮助咽鼓管打开。吃糖缓解飞机耳的效率高达80%[3]。
- 闭嘴捏鼻轻吹气(瓦氏动作):闭上嘴、捏住鼻翼、轻轻向外呼气,但别用力过大。用于短时耳闷。
- 反复做吞咽或打呵欠动作:模仿打哈欠时的张口呼吸,有助于缓解堵塞。
- 合理选择座位:有严重过敏、鼻炎建议飞机后排角落,舱内气流变化较小(尤其高速降落时)。
- 避免飞行前后大量饮酒/咖啡:这类饮料会让鼻黏膜变敏感,不利于气压调节功能。
实用建议:3岁以下儿童可在起飞降落哺乳或用奶瓶喂水,也可以让孩子吮吸安抚奶嘴。家长比孩子紧张时,可以先用自己测试下哺乳或按摩下颌动作。
05 成年人和儿童怎么缓解飞机耳?
成人 | 儿童 | |
---|---|---|
首选方式 | 嚼口香糖,做瓦氏动作 | 吮吸安抚奶嘴,哺乳或小口喂水 |
缓解信号 | 耳中轻微“咔”一声,即表示压力平衡 | 哭声、吮吸动作帮助咽鼓管活动 |
注意点 | 感冒鼻塞避免强行吹气,预防反伤 | 六个月以下婴儿更适合喂水或哺乳 |
特殊辅助 | 使用专用飞行耳塞(非普通防噪音耳塞) | 提前清理鼻腔分泌物,避免鼻堵 |
5岁的女孩第一次坐飞机,家长按照建议让其降落前吃糖、模仿吹气加喝水,全程未出现明显耳痛。这个例子说明,小孩用对方法,旅途确实可以更轻松。
06 药物和工具用得对,才事半功倍
- 鼻喷剂:感冒鼻塞、过敏体质者飞行当天可按需使用生理盐水或含激素的鼻喷雾,帮助减轻鼻咽肿胀,恢复咽鼓管通畅(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飞行专用耳塞:此类耳塞可缓慢调节鼓膜压力变化,不仅隔音,还能减少外部气压对耳膜的冲击。
- 止痛药和抗过敏药:有鼻炎/过敏史的人,起飞前半小时可遵医嘱服用相应药物,但不建议常规使用。
务必注意:随意用药不可取,有严重耳痛、持续听力下降时应尽快联系耳鼻喉科医生。
07 飞行结束后:该怎么自查与复诊?
- 自查方法:平地后半小时内耳部不适往往自动消失。可尝试抿嘴打哈欠、轻揉耳后、咀嚼等动作帮助恢复。
- 就医标准:两种情况建议尽快到医院:
- 耳闷、耳痛超过24小时,且自我缓解无效
- 出现明显听力下降、眩晕或有液体从耳道流出
- 选择就诊科室:耳鼻喉科/听力中心。特殊患者可结合纯音听力检测及鼓室图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别忽视反复、持续的飞机耳现象,少数人如果频次很高别拖着,以免引发慢性中耳炎。
日常开会、旅游,飞机已经和生活绑定在一起。飞机耳虽小,但用对方法能让多余的不适大幅减少。下次登机前,别忘记带上一颗口香糖,多一点小准备,你的耳朵也会感谢你。如果短暂不适很快过去,基本不必担心;但真有持续耳痛、听力异常,及时就医才最妥当。
参考文献
- Stangerup, S. E., Tjernström, O., Klokker, M., & Cayé-Thomasen, P. (2011). Point prevalence of barotitis among airline passengers. Aviation,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82(7), 656-660.
- Ingvarsson, L., Jönsson, R., & Ternström, S. (2017).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r barotrauma in children compared to adults during air trav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92, 80-85.
- Doyle, W. J., & Swarts, J. D. (2013). Eustachian tube fun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Laryngoscope, 123(5), 1157-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