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69个
视频

跟腱断裂,你了解多少?—治疗术揭秘!

<span style="color: #da4707">跟腱</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断裂</span>,你了解多少?—治疗术揭秘!
01:44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跟腱断裂”,这个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伤病。跟腱是人体最粗壮的肌腱,连接着小腿肌肉和脚后跟骨,帮助我们完成踢、跑、跳等动作。一旦受伤,对我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 首先,关于跟腱断裂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运动损伤、外力撞击和过度使用等。特别是在青少年和运动员中,经常出现这个问题。这次我们要讨论的病例,是一位17岁的年轻小伙子,他的右跟腱因为运动受伤而断裂。好了,接下来我们看看跟腱断裂的症状。患者通常会感觉到脚后跟瞬间的剧痛,有时候还会听到“砰”的一声响,之后便无法正常行走或站立。脚后跟会出现淤血和肿胀的现象,触诊时会有明显的“缺口”。 再来说说诊断过程。医生会通过观察、触诊以及一些简单的功能测试初步判断跟腱是否断裂。为了更准确地确认,还会使用超声波或MRI(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片中的小伙子经过这些检查后,确诊为右侧跟腱断裂,需要手术治疗。 接下来我们进入手术过程。手术主要是通过缝合来修复断裂的跟腱。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无痛感。在这例手术中,麻醉团队使用了多种麻醉药物,如咪达唑仑、地塞米松、罗库溴铵等,并配合体温监测、脑电监测等手段,全方位保障患者的安全。此外,手术过程还包括插管、超声引导下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等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缝合跟腱时,医生会非常小心,确保缝合的牢固性和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观察,直到麻醉完全消失,确保没有并发症。这期间,麻醉科医生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任何突发情况。最后来说说恢复期。手术后的康复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进行至少数周的康复治疗。这包括初期的完全静养以及后期逐步开始的功能锻炼。康复期的长短取决于患者的个人情况,但一般来说,至少需要3至6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对“跟腱断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不幸遇到这种情况,请一定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祝大家健康平安,再见!

邵庆祝副主任医师|江苏省老年病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95岁高龄患者水肿!丹毒和脚癣并发该怎么办?

95岁高龄患者<span style="color: #da4707">左</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足</span>水肿!丹毒和脚癣并发该怎么办?
02:55

大家好,我是XX医院的皮肤科医生,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特别的病例。95岁的高龄老先生,出现了左足水肿性红斑,伴有疼痛,而且步行也受到了限制。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进一步恶化。那么,老先生遇到的具体是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先生最初的症状是左足出现了水肿性红斑,疼痛明显,步行受限。这种症状持续了两个月。在初期的三周治疗中,老先生接受了青霉素静滴,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症状依然反复,甚至更加严重。尤其是指缝间还出现了斑疹脱屑伴随瘙痒,用了达克宁等药物也没有明显改善。 在门诊检查中,我们诊断老先生患有丹毒和脚癣。丹毒是一种急性细菌感染,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常见症状包括红斑、水肿、发热等。脚癣则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于指缝间,表现为脱屑、瘙痒等。 老先生的病史中,还有一些慢性疾病的情况,但他否认有过敏、吸烟等其他病史。在病情加重期间,他出现了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头痛和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让老先生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症治疗。首先,老先生需要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丹毒,控制细菌感染。同时,对脚癣进行局部和系统性的抗真菌治疗,较为有效的药物例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此外,还需要注意足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一些辅助性措施也非常重要,例如当出现水肿时,可以适当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对于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来缓解症状。老先生还需要定期门诊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中,预防感染和复发也非常关键。老年患者的免疫力较弱,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非常重要的。老先生应该穿透气性好的袜子,避免长期湿热环境。同时,饮食方面也需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提高免疫力。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对丹毒和脚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您或您的家人也出现类似症状,请务必及早就医,及时接受专业的治疗。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

葛天玮副主任医师|江阴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药品

氧氟沙星

其他
<span style="color: #da4707">左</span>氧氟沙星

简介:本药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中、重度感染: 1.呼吸系统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脓肿)。 2.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 3.生殖系统感染:急性前列腺炎、急性附睾炎、官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盒腔炎(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合用甲硝唑)。 4.皮肤软组织感染:传染性脓疱病、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皮下脓肿、肛周脓肿等。 5.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 6.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 7.其他感染:乳腺炎、外伤、烧伤及手术后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必要时合用甲硝唑)、胆囊炎、胆管炎、骨与关节感染以及五官科感染等。, 药物性状:白色至淡黄色。, 药物适应症:本药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中、重度感染: 1.呼吸系统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脓肿)。 2.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 3.生殖系统感染:急性前列腺炎、急性附睾炎、官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盒腔炎(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合用甲硝唑)。 4.皮肤软组织感染:传染性脓疱病、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皮下脓肿、肛周脓肿等。 5.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 6.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 7.其他感染:乳腺炎、外伤、烧伤及手术后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必要时合用甲硝唑)、胆囊炎、胆管炎、骨与关节感染以及五官科感染等。, 药物不良反应: 本药不良反应较氧氟沙星少见且轻微。 1.心血管系统:可见心悸。有心电图异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个案报道。 2.代谢/内分泌系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血糖增高或降低,通常发生于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3.肌肉骨骼系统:可有横纹肌溶解症、跟腱炎或跟腱断裂。 4.泌尿生殖系统:个别患者可出现血尿素氮升高,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 5.精神神经系统:可出现失眠、头晕、头痛等;偶有震颤、麻木感、视觉异常、耳鸣、幻觉、嗜睡、精神紊乱。 6.消化系统: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腹泻、味觉异常、假膜性肠炎等,也可见黄疸、肝功能异常(如血清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升高)。 7.血液:个别患者可有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8.皮肤:可出现皮疹、瘙痒,偶有红斑等;也可导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Lyell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 9.眼:本药滴眼液最常报道的不良反应是暂时性视力下降、发热、一过性眼睛灼热、眼痛或不适、咽炎及畏光,发生率1%~3%;其他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有:过敏、眼睑水肿、眼睛干燥及瘙痒。 10.过敏反应:可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包括咽、喉或脸部水肿)、气道阻塞、呼吸困难、荨麻疹、瘙痒等;光敏反应较少见。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肺炎的个案报道。 11.其他:可有发热、乏力、间质性肺炎。, 如您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如不适严重或没有消除,请您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1.本药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间存在交叉过敏。 2.肝肾功能受损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者慎用。 3.18岁以下患者禁用。 4.本药主要经肾脏排泄,因高龄患者大多肾功能低下,可能会出现持续高血药浓度。因此,应注意用药剂量。 5.孕妇禁用。 6.哺乳妇女应用本药时应暂停哺乳。 7.性病患者治疗时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 用药前,需告知您的医师或药师,您的过敏史、手术史、病史、正在使用的药品及采取的治疗;是否处于妊娠期、是否准备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等相关信息。, 此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或查看药品说明书。, 其他注意事项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症: 1.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有癫痫史者禁用。 3.孕妇禁用。 4.哺乳妇女禁用。 5.18岁以下患者禁用。 6.皮肤有药物过敏史者禁用本药软膏。 7.低钾血症或心肌病患者避免使用。,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