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健康的中医科普指南
- 来源:郜飞宇
- 2025-10-13 14:25:12295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睡眠健康的中医科普指南
有没有发现,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醒来总觉得头昏脑涨,连带着心情也变得低落?其实,睡眠并不是单纯的“躺下就睡”,里面藏着很多健康的门道。就像一台手机需要充电,身体和大脑也靠高质量的睡眠来恢复。生活节奏加快,睡不好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我们聊聊,中医怎么看待睡眠,怎样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找回属于自己的好梦。
01 睡眠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睡觉就是关灯、闭眼、等待大脑“自动休息”的过程。事实上,睡眠更像身体内部各车间共同配合的大修整。中医认为,睡眠和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平衡密切相关,特别强调“阴阳调和”,即白天动、晚上静,这样身体的能量才能得到充分修补。
当我们熟睡时,呼吸减慢、新陈代谢调整,大脑会像一支清洁队,“打扫”白天积累下来的垃圾——这些过程有助于记忆巩固、免疫提升,还有助于调节情绪。研究提示,成年人每晚推荐的睡眠时间大多在7至9小时之间(Peng, S. et al., 2012,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02 睡眠不良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 入睡困难: 躺在床上,脑海里各种想法冒出来,越想尽快入眠越清醒。刚开始只是偶尔发生,但慢慢变成每晚都这样,第二天起床就变得很吃力。
- 夜间易醒: 夜里容易一惊醒,再想入睡却很困难。有的朋友凌晨三四点就醒,结果天刚亮就觉得精神不足。
- 多梦: 很多时候,好像整夜都在做梦,醒来头很沉,像没睡一样。
- 持续困倦: 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脾气,工作生活效率变低。
- 情绪问题: 睡眠不好,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比如焦虑、心烦、甚至郁闷。
案例分享:有位66岁的女性,曾因焦虑和失眠就诊。她反映夜间睡不好觉,总感觉头晕,身体浮肿。后来经过专业调整,睡眠慢慢趋于平稳。这个例子说明,长期的睡眠问题不会仅停留在“没睡好”,还会带来其他身体和情绪上的不适,需要大家多留意自身感受。
03 睡眠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睡不好,并非单一原因造成。中医上说,失眠多与心神失养、肝郁、脾虚、肾亏等脏腑功能的紊乱有关。现代医学均认为,心理、生活习惯、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会一起影响睡眠。
- 心理压力: 长期的焦虑、压力大、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入睡(Baglioni, C. et al., 2011, The Lancet Psychiatry)。
- 年纪增长: 年龄越大,深睡眠时间缩短,夜间易醒的现象更普遍。这是自然衰老的表现,但不代表无法改善。
- 饮食和作息: 晚餐太晚、咖啡或茶饮过多,经常熬夜,都是常见的睡眠“拦路虎”。
- 药物及疾病: 比如脑卒中、抑郁、高血压、部分药物都能搅乱身体的生物钟。
这些原因相互作用,像一团乱麻。别小看“偶尔睡不着”,如果变成一种习惯,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04 睡眠的诊断流程是什么?
很多人纠结,自己到底算不算“失眠”?中医的诊断方法,既看身体(望)、也听声音(闻)、还要详细询问病史(问)、脉象(切)四合一。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睡眠周期和时长:要了解你是入睡难、还是夜醒多,还是一觉到天亮却醒后疲惫。
- 情绪和行为表现:伴随的焦虑、抑郁或其他慢性疾病。
- 药物使用情况:有没有服用安眠药、抗抑郁药、激素等。
除了问诊,中医还重视体质(比如阳虚、阴虚、气虚等),有时会用舌诊、脉诊进一步分析。简单来说,诊断就是了解你整体状态,然后“量体裁衣”制定最合适的调理方法。
05 如何有效改善睡眠?
- 针灸: 选取比如百会、神门、安眠等穴位,有助于平静情绪,调整脏腑状态。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针灸对改善失眠、焦虑相对安全(Cao, H. et al., 2009,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推拿: 睡前轻柔推揉太阳、风池等头部穴位,有助于放松身体。
- 中草药: 常用如酸枣仁、百合、远志等配伍,通过补益心肝、养血安神。
- 中成药和现代药物: 部分患者(如脑卒中、焦虑、严重失眠者)需短期配合镇静催眠药、中成药胶囊等,医生会根据病情个体化调整用药时间与剂量。
说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善方法,别急着盲目尝试所谓的“速效”手段。如果发现自己夜晚长期难以入睡,整夜辗转难眠,或和上文那个66岁的患者一样,已经影响白天的生活,就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室由专业医生帮助你。
06 如何在生活中促进睡眠健康?
- 规律作息: 每天起床和睡觉的时间保持固定,有助于身体建立自然的生物钟。
- 优化环境: 营造安静、光线柔和的卧室,床铺舒适,温度适宜。
- 适当活动: 白天参加适量运动、晚餐不宜过饱,睡前避免激烈锻炼。
- 饮食调理: 酸枣仁 + 有助于助眠安神 + 每日可用20g泡水饮; 百合 + 滋阴养心 + 煲粥食用很适合失眠人群; 小米 + 健脾安神 + 晚餐可做小米粥,每天一碗
- 放松心情: 试试深呼吸、冥想,洗个热水澡,让身体慢慢放松下来。
其实,小调整就能带来不小的变化。如果这些方法坚持一段时间,还是感觉难以入睡,或夜间多次醒来、白天头昏眼花,建议及早咨询专业医师,别自己硬撑着。
参考文献
- Peng, S., Li, Z., Liu, Y. (2012). Sleep duration and health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1(3), 309-316.
- Baglioni, C., Battagliese, G., Feige, B., Spiegelhalder, K., Nissen, C., Voderholzer, U., ... & Riemann, D. (2011). Insomnia as a predictor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evaluation of longitudin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The Lancet Psychiatry, 378(9787), 1103-1112.
- Cao, H., Pan, X., Li, H., Liu, J. (2009).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insomni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6(4), 389-3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