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糖尿病类型与科学应对:掌握关键要点

  • 47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糖尿病类型与科学应对:掌握关键要点封面图

糖尿病:如何科学应对?这些关键点要掌握

01 糖尿病到底有哪几种类型?🍬

平日里,身边人提到糖尿病,往往只知道“高血糖”,但其实糖尿病不止一种。简单分,就有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1型糖尿病,青少年多发,通常和免疫相关,胰岛β细胞出了问题,体内胰岛素基本没了,需要终身打胰岛素。
2型糖尿病,中老年人见得多,占90%,主要是身体对胰岛素没反应了或者分泌不够。和遗传、体重、吃喝有大关系。
妊娠糖尿病,孕期才出现,生完孩子多半恢复,但对母婴有风险。
还有一些罕见类型,比如胰腺受损或者特殊基因变异。不过,大多数人属于前两种。

小贴士:例如,赵阿姨56岁,被查出空腹血糖超过7 mmol/L,伴有多年肥胖史和懒得运动,其实就符合2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

02 哪些检查能确诊糖尿病?🔬

对于是否得了糖尿病,最核心就是3个数字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下面这张表可以快速看清楚这三项检查的意义:

检查项目 糖尿病诊断标准 适用场景
空腹血糖 ≥7.0 mmol/L(2次) 最基础检查,空腹8小时后抽血
糖化血红蛋白 ≥6.5% 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
OGTT 2小时血糖 ≥11.1 mmol/L 疑似患者/孕妇筛查
偶尔有人觉得自己“嘴干、尿多”就是糖尿病,其实只有通过正规的检查才能下结论。如果三项之一达到标准,建议及时就医。
小提醒:35岁的李先生,最近多次早上检测空腹血糖都在7.2 mmol/L以上,很有必要进一步做糖化血红蛋白和OGTT明确诊断。

03 糖尿病分期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一旦得了就停不下来,其实它有明确的发展阶段。了解分期不只是医生用,普通人也能从中把握控糖重点。

  • 糖尿病前期:这一阶段,人的空腹血糖在6.1~6.9 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为5.7%~6.4%。这时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身体的胰岛素功能已经有了“小故障”。
  • 确诊期:满足诊断标准,部分人会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部分人还没感觉不适,但持续高血糖已经对血管开始造成影响。
  • 并发症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肾、眼、心脏等器官出问题,比如视力下降、肾功能减退等。
44岁的汤女士两年前查出糖尿病前期,没主动干预,去年已经发展为确诊期,这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04 降糖治疗有哪些选择?💊

治疗糖尿病不是“一刀切”,要根据分型和阶段量身打造。
1型糖尿病基本都要靠胰岛素(有速效、中效、长效之分),可以理解成是人工补充胰岛素,好比故障工厂引进外援工人。
2型糖尿病有更多选择,比如:

  • 二甲双胍:一线首选,用的人最多,能改善胰岛素作用
  • 磺脲类:刺激体内分泌胰岛素,不过有可能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 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效果稳定,副作用相对较小
  • 胰岛素:适合已经进展到口服药不能控制时加用
治疗方案最好由医生根据你的具体血糖、并发症风险和个人需求来制定。比如有位62岁男性,起初用二甲双胍效果不错,但血糖又升高后就加用了胰岛素,配合度高血糖就能稳住。

05 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用降糖药的人,低血糖有时像“不速之客”突然来访。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慌、出汗、手抖、明显饥饿,严重时甚至晕倒。

  • 常见诱因:吃药后没按时吃饭、运动后没及时补充、药物剂量过大。
  • 轻度反应:可以靠吃糖、喝甜饮料迅速缓解(比如4~6颗葡萄糖片或1小杯果汁)。
  • 较重时:意识模糊或晕倒,周围人要及时送医,并配合医生紧急处理。
小王,42岁,刚开始磺脲类药物,经常不吃早饭,结果某天地铁上突然晕倒——这就是真实版低血糖危险。可以看出,规律饮食和自我监测血糖很关键。

06 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和运动?🥗🏃

科学调整饮食和适当运动,是控糖的重要基石。

饮食怎么安排?
  • 全谷物食物:比如糙米、小米、燕麦,能帮助血糖更平稳,每天主食可以一半用全谷物替代。
  • 新鲜蔬菜:绿叶菜、西红柿、青椒等,餐餐有蔬菜对血糖有好处,一天300-500克比较合适。
  • 适量蛋白:豆制品、鱼、瘦肉轮换来,每餐有少量即可,别吃太多油炸食物。
  • 合理分配三餐:按时吃饭少加餐,早餐午餐晚餐都要有。不建议饿肚子后猛吃。
运动怎么做?
  • 建议一周5次,每次30分钟的快走、游泳或骑行等有氧运动。
  • 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每周两次简单力量锻炼,比如拉力带/哑铃。
  • 如有并发症或年纪偏大,可以把运动量适当调低。
53岁的黄先生通过“每天清晨快走30分钟+主食换一半粗粮”,配合药物,半年后血糖就从8.2降到6.1 mmol/L。这说明,科学生活习惯非常有效。
友情提示:建议每年定期复查血糖,如果出现持续口渴、视力模糊、体重无故下降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3).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3. Diabetes Care, 46(Supplement_1), S19–S40. [APA]
  • Zhu, Y., & Zhang, C. (2016). Preval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Risk of Progression to Type 2 Diabetes: A Global Perspective. Current Diabetes Reports, 16(1), 7. [APA]
  •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21). 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ition. [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