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血压血脂双高?别慌!科学应对指南

  • 51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血压血脂双高?别慌!科学应对指南封面图

血压血脂双高别慌!科学应对指南来了

01 血压血脂,其实是什么?

在日常聊天里不少人都说“我血压有点高”或“最近体检查出血脂偏高”。这些名词听起来专业,其实和家里的水管很像:高血压就是水管里压力太大,高血脂则像水管混进了不少油污。水管如果时常高压,再加上油垢慢慢堆,堵塞、爆裂的风险都会增加。

Tips
  • 理想血压标准:低于140/90mmHg
  • 血脂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健康成年人宜低于2.6 mmol/L

02 哪些信号可能“中招”?

  • 高血压:多数时候悄然无声。部分人偶尔会觉得头晕、脖子僵,有时睡醒头重重的,但这些轻微感觉容易被当成“累了”忽视。
  • 高血脂:最“安静”,自身没有明显不适。直到体检时发现异常,甚至有人查出来时血管已经狭窄一半。
案例小测 📝
52岁的李女士,没有不适症状,单位体检时才发现血压150/95,血脂LDL-C偏高。医生建议她尽快复查。这种情况很常见——提醒我们,别等不适才去查。
要留心:40岁后应每年查血压血脂。有高血压或高脂家族史,可以早点查。

03 为什么血压血脂会变高?

  • 遗传因素:父母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子女得病几率明显增加。
  • 饮食结构:日常高盐、油炸食物和动物脂肪摄入多,直接增加身体负担。
  • 体重和运动:肥胖或者常年缺乏有氧活动的朋友,代谢容易紊乱,胰岛素抵抗连锁反应导致血压血脂齐升。
  • 其它:年龄增长、精神压力大、长期作息无规律,也都可能是幕后“推手”。
关键数据
成人高血压现患率 约1/3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比例 60%
研究显示(Zhou et al., 2017),有高血压的人,超过一半伴有血脂异常。这提醒我们:血压、血脂经常同时出问题,背后因素也常常互相“串通”。

04 确诊要做哪些检查?

  • 血压监测:标准做法是静息状态下测3次,初次发现异常后,需间隔1周再次测定,以避免紧张导致的“白大衣高血压”。
  • 血脂全套:测定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等,建议检查前空腹12小时。
  • 血管健康评估:如有中老年、肥胖或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可考虑颈动脉超声。部分医院可查载脂蛋白,用于更细致评估风险。
首次发现血压或血脂偏高,最好在不同时间段多次复查,减少误判。

05 治疗选择有哪些?

  • 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等,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选择方案。
  • 调脂药:如他汀类、PCSK9抑制剂。主要作用是帮忙降低“坏胆固醇”。通常需要长期服用。
  • 联合治疗:当血压和血脂同时偏高时,双管齐下,效果可以更好。实践数据指出:规范服药能让中风风险降低40%(Hansson et al., 1998)。
如果需长期用药,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听从医生调整剂量。

06 日常怎么预防最靠谱?

实用预防对策
建议 具体方法
健康饮食 DASH饮食,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每天一定要有富含钾的瓜果。橄榄油和深海鱼有益胆固醇调节。
(每日推荐三餐均包含蔬果)
有氧运动 遵循“1357”原则:
1天1万步(或每天30分钟快走),
每周3次有氧训练,
每次不少于50分钟,
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70%左右(可略感气喘)。
(快走、游泳、慢跑均可)
减轻压力 工作之余给自己短暂休息,自我放松训练。睡眠充足对血压血脂的稳定很有用。
体重管理 适当减重——研究证明,减去5kg体重能让血压下降10mmHg。
定期体检 40岁以后建议每年检查血压和血脂。如有家族史,早点开始,每半年查一次也不为过。
研究资料(Barter et al., 2007)显示,每天坚持30分钟快走,好胆固醇可以提高15%。

07 什么时候该就医?

  • 发现血压或血脂多次偏高,建议尽快到心血管专科或内分泌专科就诊。
  • 如出现持续头痛、胸闷、心悸、视力模糊等持续不适,不要拖延。
  • 有心脑血管病史或家族史的人,体检发现轻微异常,也应提早咨询专业医生。
医院可以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配合规范管理,预后会更好。

参考文献

  • Barter P, Gotto AM, LaRosa JC, et al. (2007). HDL cholesterol, very low levels of LDL cholester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N Engl J Med, 357(13):1301-1310.
  • Hansson L, Zanchetti A, Carruthers SG, et al. (1998). 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lowering and low-dose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Lancet, 351(9118):1755-1762.
  • Zhou B, et al. (2017).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ipids in China: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Circulation, 135(8):76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