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肝癌知多少?科学应对与早期识别

  • 49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肝癌知多少?科学应对与早期识别封面图
肝癌知多少?科学应对与早期识别

01 什么是肝癌?

晚饭后看着电视,突然新闻里说起“肝癌”二字,不少人会心头一紧。其实,把肝脏想象为身体工厂,负责加工营养、清除废物,它平时很少“喊疼”。但是,当工厂里的某些细胞变得不正常,这些异常细胞就会像“工厂漏洞”一样,悄发展成肝癌。这是一类发生在肝脏里的恶性肿瘤,通常进展较快,早发现早处理很关键。

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指肝细胞癌(HCC),占绝大多数。其主要特征是隐蔽性强,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但晚期可能影响到体力、消化和精神状态。这种疾病男性更为多见,尤其在亚洲国家。与胃和肺不一样,肝脏很能“忍”,等症状明显出现时,往已非早期。

🩺小结:肝癌是肝脏自身细胞的异常增生,进展隐匿但危害不容忽视。

02 肝癌的“警报”信号

  • 😕 有时候会感觉腹部隐不适,但过一阵就好,这常容易被忽略。当肝癌进展后,慢性的腹痛或腹胀就会持续出现,甚至影响到日常活动。
  • 🌗 黄疸也就是面部或眼睛变黄,如果出现,这已经是肝脏处理“废液”功能出了大问题。并非一两天的变化,而是连续好几天都能察觉。
  • ⚖️ 体重没有刻意减但却明显下降,这也是肝癌比较典型的信号,尤其是2周内体重骤减超过3-5公斤要高度警觉。
  • 📉 精神状态变差,经常感到疲惫、没有力气,或者食欲明显减退,在没有其他疾病的情况下,这也值得好查肝脏。

譬如肿瘤科里收治的男性患者(已脱敏):他腹部未明显压痛,但影像检查后发现已是肝癌IV期,且有腹膜后淋巴、肾上腺多处转移。这个例子提醒我们,不要小看持续的肝区不适与体重突降,及时检查才是最好的选择。

⚡提示:体重急剧下降、持续腹痛或黄疸出现时,必须尽快咨询医生。

03 为什么会发生肝癌?

一说到“为什么会得肝癌”,其实离不开几个关键因素。最核心的是慢性肝炎(特别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这些病毒在肝脏“潜伏”多年,会让正常细胞不断受到刺激,最终发生异常变化。

  • 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长期感染,是全球肝癌高发的首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近八成亚洲肝癌病例都伴有乙肝史。
  • 肝硬化:这是肝脏“久病成疾”后变得疤痕累,肝细胞不断修复时,更容易出现异常增生,进而形成肝癌。有数据显示,80%以上肝癌由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演变而来(Bray F.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 遗传因素:家族里有肝癌患者,个体的肝癌风险会升高2-3倍,但并非绝对。有遗传倾向还需要和环境、病毒等共同作用才会发病。
  • 年龄:肝癌发病多集中在4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肝细胞老化、免疫力下降,风险呈上升趋势。
  • 部分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黄曲霉素)也增加肝癌发生几率。

简单来说,肝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要留心上述高危因素,做到心中有数,有时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别忽视: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肝癌最主要的“温床”,提早关注很关键。

04 肝癌的诊断流程有哪些?

肝癌诊断需要较系统的检查流程。不是简单拍个片子那么容易,需要多种技术配合,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 ① 影像学检查: 首先做腹部彩超,有疑问时进一步做CT或MRI,能更清楚地看到肝脏是否有肿块、大小、边界和血供情况。
  • ② 肝功能与肿瘤标志物: 抽血检测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同时查甲胎蛋白(AFP),如果AFP持续升高,要高度怀疑肝细胞癌。
  • ③ 肝穿刺活检: 如果肿块性质不明,通过针吸取少量组织,做病理化验,能明确肝癌类型,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 ④ 转移与分期评估: 做全身PET-CT或增强CT,检测是否有远处转移。像临床案例中那位患者,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查出多个转移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流程虽然细致,但每一步都很关键,帮助医生和患者共同判断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提醒:肝脏彩超和AFP检测是早期筛查的“门槛”,高危人群建议每年一次。

05 治疗手段与预后如何?

肝癌治疗方式多样,关键看疾病分期和病人整体状况。简单来说,治疗目标是清除肿瘤并尽量恢复肝脏“工厂”功能。

  • 手术切除:对早期且肿块位置合适的肝癌,手术是首选方案。不过肝脏功能差或肿瘤已多处转移,往不适合手术。
  • 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利用高温烧毁肿瘤)、介入栓塞(堵住肿瘤的“供血路线”)、化疗药物直接注射,适用于无法手术但病灶不多的情况。
  • 全身治疗:晚期肝癌如果已转移,需用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比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被国际指南推荐用于晚期患者(Llovet JM et al, Sorafenib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08)。
  • 支持治疗:如抗感染药物、补充营养、调节免疫力等,帮助改善生活质量和抵抗力。例如病例中的抗感染和支持药物就属于这类。

肝癌预后受多方面影响。早期手术治愈率较高,五年生存率可达40%以上;晚期则较低,大多以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为主。关键还是早发现早诊断,定期复查,把握治疗窗口。

📈建议:针对不同分期,应与专业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勿盲目相信“偏方”。

06 肝脏日常健康管理怎么做?

日常生活中,保护肝脏其实并不是件难事。有明确的饮食、作息和生活习惯推荐。咱们不妨参照医生给出的“肝脏健康三步法”,把它落实到每天。

  • 新鲜蔬果🥦: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建议每餐都加入绿叶蔬菜和应季水果,如菠菜、苹果,每天300-500克。
  • 优质蛋白🥚:蛋类、鱼肉、豆制品提供基础修复原料,对肝功能恢复尤其重要,每天保证1-2份不同蛋白质食物。
  • 规律作息🛏️:睡眠时间越规律,肝脏夜间“修理”工作越高效,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小时以上休息。
  • 轻度运动🚶:轻松散步、慢跑、体操,每周保证4-5次,每次30分钟,有利于代谢废物和增强抵抗力。
  • 避免酗酒: 酒精伤肝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即便偶尔聚会小酌,也请点到为止。有肝病史的人更应全程拒绝酒精饮品。
  • 慢病管理: 已有如糖尿病等疾病更需规律吃药、监测,避免额外损害肝脏。
  • 定期体检: 有慢性肝病或肝癌家族史,建议每年查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早筛查早处理最安心。

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就是给肝脏筑一道健康防线。有好习惯,肝癌风险自然会降到最低。

🍀总结: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是维护肝脏健康的基础。

07 行动建议与实用提醒

如果家里有肝炎史、肝癌史,或者工作环境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其实现在就可以行动。每年做一次肝脏相关体检,养成规律生活和清淡饮食的习惯,很快就能看到身体的积极变化。没必要过度焦虑,也不用害怕“查出来”,主动,就是最佳预防。

  • 不适症状别熬着,有问题及时问医生,不要盲目吃药或拖延。
  • 健康饮食为主,饮水充足,每天保证1500-2000ml。
  • 保持乐观心态,情绪也会影响免疫力,肝脏喜欢你开心的样子。
  • 难以改善的症状和体重突然减轻别自己扛,及时求医比什么都重要。

肝癌并不可怕,科学面对、积极管理健康,就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让自己和家人都成为“健康守护者”,日常小行动最有价值。

☀️别怕肝癌,只要及时行动,健康就在手边。

引用文献

  •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 L., Torre, L. 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6), 394-424.
  • Llovet, J. M., Ricci, S., Mazzaferro, V., Hilgard, P., Gane, E., Blanc, J. F., ... & Bruix, J. (2008). Sorafenib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9(4), 378-390.
  •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2018).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ournal of Hepatology, 69(1), 18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