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结肠癌:你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
假如你的亲人最近饭量减少、人一直瘦下来,还总爱喊累,也许不少人会认为是年纪大了,身体的毛病在作怪,很少立即想到肠道肿瘤。不过,身体的一些小变化其实可能藏着大健康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升结肠癌——那种常被忽视,但并不罕见的大肠癌类型。掌握这里的信息,也许能为自己或家人增加一道保障。
01 升结肠癌是什么?
升结肠是指大肠中从右下腹向上延伸的小段,有点像人体肠道的“高速干道”。升结肠癌,就是这个部位长出的恶性肿瘤。大多数升结肠癌属于腺癌,也就是肠壁里产生黏液的细胞不正常地长出来的坏东西。
特别需要留意,升结肠癌经常起步“安静”,不像直肠癌容易便血,所以不少人到医院时,已经不是早期。
医学调查显示,升结肠癌在所有结直肠癌中占比大约是20%~25%。🧐
02 你可能会察觉到的迹象 😶🌫️
- 1. 腹部隐约不适: 一开始也许只是腹部闷闷的,说不清哪里疼,位置偏右下。有些人偶尔拉肚子,有时又便秘,但都不非常严重,经常被当作肠胃“着凉”忽略。
- 2. 食欲慢慢减退: 吃饭没以往香,饭量比以前小,总感觉肚子撑或消化慢。有些老人会以为“年纪大了吃不下”,其实,这可能正是身体的警告。
- 3. 持续性变化: 如果这些变化持续几周甚至更久,尤其是体重悄悄下降、整个人没精神、经常感到疲惫,就别再拖了。
- 4. 贫血或莫名“虚弱”: 血色素低,脸色比以前苍白,气短、心慌,有可能是肠癌导致慢慢失血。查血常规,就能发现这个信号。
比如,一位78岁的男性患者,最近4个月体重减少6公斤,伴有双腿浮肿和明显乏力,检查后确诊升结肠癌并有肝转移。这就是典型的“拖得太久”的例子。
发现上述这些信号时,不要以为只是消化差,适当重视,及时检查。
03 为什么会得升结肠癌?
- 1. 遗传易感: 有家族成员得过结直肠癌,尤其是比较年轻就患病的,一些基因突变(如LINCH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息肉病)会导致风险明显升高。🧬
- 2. 慢性炎症: 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会让肠黏膜反复受损修复,细胞更容易变异,增加癌变几率。
- 3. 年龄增长: 一般来说,50岁之后,升结肠癌患病率会陡然增高。年龄增长,相当于体内“修理失误”机会变高。
- 4. 肠道菌群紊乱: 科研数据显示,肠道好菌与坏菌失衡时,某些细菌产生的毒素易损伤肠道基因,从而增加癌变风险。[1]
- 5. 其他可能: 长期吸烟、缺乏运动、肥胖等,都能为癌变提供不利条件。
这些因素经常相互作用,提醒我们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和50岁以后的朋友要格外小心。
引用:Burn J, Gerdes AM, Macrae F, Mecklin JP, Moeslein G, Olschwang S, et al. "Long-term effect of aspirin on cancer risk in carriers of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an analysis from the CAPP2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2011;378(9809):2081-2087. 📖
04 检查怎么做?👨⚕️
- 1. 首选肠镜检查: 这是目前发现升结肠癌最直接的方法。医生会用一根细长的管子带摄像头从肛门进去,把整个肠道看一遍,哪里长了东西一目了然,必要时直接取一小块送化验。
- 2. 血液肿瘤标记物: 抽血查癌胚抗原(CEA)、CA19-9等,可以辅助诊断和判断疾病进展。
- 3. 影像学评估: CT、MRI,有条件时候PET-CT,能明确肿瘤有多大、有没有转移到肝脏或者淋巴结,为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做准备。
- 4. 病理活检: 只有显微镜下确认是癌细胞,才能最终定性。
- 5. 分期系统: TNM分期,大致说就是T看肿瘤多大、N查有几个淋巴转移、M是否有远处转移。这个分期决定了治疗是否手术为主,还是先系统用药。
检查流程通常从抽血、肠镜开始,如有异常再进行影像学细查,最后结合病理结果确诊。
有肠道不适持续,建议第一时间找消化科或肿瘤专科,切不可一拖再拖。
参考文献:Benson, A. B., Venook, A. P., Al-Hawary, M. M., Cederquist, L., Chen, Y. J., Ciombor, K. K., ... & Freedman-Cass, D. A. (2018).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Colon Cancer, Version 2.2018.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16(4), 359-369.
05 能治好吗?怎么治?🚑
升结肠癌的治疗分为“局部”和“系统”两大类,还是有不少希望的。
- 1. 手术为主: 早、中期升结肠癌最核心的治疗方法就是把肿瘤和附近的淋巴一起切掉。随着腹腔镜和快速康复理念普及,手术风险在慢慢降低。
- 2. 化疗/靶向: 部分中晚期患者,先用药物“清除”微小转移病灶,或者让肿瘤缩小,有助于提高术后生存期。靶向药能锁定癌细胞生长通路,副作用较化疗小,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 3. 放疗/免疫治疗: 升结肠癌首选手术,放疗主要对局部难治或者复发进行补充。免疫治疗目前在部分基因突变人群(如微卫星不稳定型)中疗效理想。
- 4. 综合治疗: 临床通常倾向于“多兵种作战”,即便病情进展,合理的组合治疗可以大大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还是以那位78岁男性为例,接受了靶向药+化疗联合方案,数月后病情稳定,目前正在接受新一轮治疗。说明只要配合积极治疗,有时也能长期带病生存。
不同分期、个体体质适合的方案有所不同,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向专科医生详细咨询。
参考文献:Meyerhardt, J. A., & Mayer, R. J. (2005). Systemic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2(5), 476-487.
06 日常怎么管理更安心? 🍲
- 1. 饮食建议: 深色绿叶蔬菜 ➔ 提供丰富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有助于肠道蠕动,帮助“清扫”肠道垃圾。 建议每天保证一盘以上的西蓝花、菠菜等绿叶菜。
- 2. 多吃新鲜水果: 苹果🍏、橙子🍊 ➔ 富含抗氧化物和维生素,有益提升免疫力。推荐早餐或下午茶时间各来一份。
- 3. 适量坚果: 核桃、杏仁 ➔ 含优质脂肪和蛋白,适合手术/化疗阶段补充能量。每天一把,不超过30g。
- 4. 积极运动: 饭后散步/慢走 ➔ 促进消化,增强体质,缓解手术后恢复乏力。每天至少30分钟。
- 5. 定期体检: 肠镜复查 ➔ 监测肠腔健康状态,及早发现复发风险。通常建议一次治疗终止后,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 6. 保持好心情: 心理支持 ➔ 对疾病康复同样重要,家人多关心,朋友多陪伴。遇心理压力时,可以考虑专业心理疏导。
这些措施每一步都简单,但多年坚持下来,就是最好的防护伞。
07 简单提醒 👀
升结肠癌虽然起病隐匿,但掌握上面这些识别方法、检查流程和日常管理建议,更容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身体的小信号不要忽视,定期筛查很关键。特别是有家族史和50岁以上人群,面对肠道不适时,主动去医院查一查,结果或许比想象的简单安心。
健康的生活习惯永远值得坚持,每一次发自内心的关心,都是守护家人和自己的最可靠方式。
需要进一步咨询时,可向消化专科及肿瘤医生寻求专业建议。
参考文献
- Burn J, Gerdes AM, Macrae F, Mecklin JP, Moeslein G, Olschwang S, et al. (2011). Long-term effect of aspirin on cancer risk in carriers of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an analysis from the CAPP2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78(9809):2081-2087.
- Benson, A. B., Venook, A. P., Al-Hawary, M. M., Cederquist, L., Chen, Y. J., Ciombor, K. K., ... & Freedman-Cass, D. A. (2018).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Colon Cancer, Version 2.2018.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16(4), 359-369.
- Meyerhardt, J. A., & Mayer, R. J. (2005). Systemic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2(5), 47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