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右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实用科普指南
01 麻醉是什么?
说起来,麻醉是让手术变得几乎“不痛不痒”的关键。简单来讲,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会让人进入短暂的“睡眠”状态,手术期间不会感到疼痛也不会有任何记忆;局部麻醉则是在身体的某一个区域短暂失去感觉,比如打针后手指麻木的那种体验。日常打拔牙、骨折手术,常见局部麻醉,重大手术多用全身麻醉。麻醉师会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让手术过程安全顺利。
麻醉其实是一套复杂又细致的科学,不只是让人“睡着”那么简单。麻醉药物不仅要控制疼痛,也要帮助维持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医生会时刻监测患者的状态,调整用药剂量。我们常听到的“麻醉风险”,实际上大多数是发生在基础疾病比较多或者身体状况较差的人身上,专业的麻醉团队会想方设法降低风险。🛡️
02 麻醉在右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的具体作用
麻醉不仅仅是“让人不痛”,它还是手术顺利的守护者。右股骨转子间骨折通常发生在老年人,严重时会导致活动丧失甚至危及生命。麻醉在这类手术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 1. 控制疼痛:麻醉让患者不会在术中、术后经历剧烈疼痛。以79岁的男性患者为例,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了局部和全身麻醉结合,可以避免整个治疗期间的强烈不适感。
- 2. 维持生命体征:麻醉过程中,医生会实时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关键生命指标,确保手术期间身体运行正常。
- 3. 提高手术安全性:使用合适的麻醉和镇痛方案,能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比如术中失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这在高龄患者身上尤其重要。
实际上,麻醉师和骨科医生一样重要,他们像桥梁一样让手术过程平稳、让患者能够安全“过河”。透过专业团队协作,手术时间缩短、术中血压波动减缓,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的整体风险。
03 麻醉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进入手术室之前,麻醉前的细致准备不容忽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告知病史和过敏: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历史要如实向医生说明,曾经有药物过敏史也必须提前告知。
- 术前检查: 需要进行血常规、心电图、电解质四项等实验室检查,为麻醉药物的选择和手术风险预判提供数据依据。
- 术前禁食: 通常手术前6-8小时不进食,防止麻醉后发生呕吐、误吸等情况。
- 药物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制定包括局部麻醉药、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和镇痛药物等多药协同的围术期用药方案。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为手术铺平道路”,准备越充分,手术和麻醉过程就越平稳。对于老年人,尤其强调基础疾病的全面评估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判,如此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04 麻醉过程中的体验
进入手术室,很多人会有些紧张。实际麻醉开始后,专业团队会先给静脉注射,随后逐步让身体或某个区域失去感觉。整个流程大致是这样:
- 放置监测仪器:像是插血压计、心电图、氧饱和度监测仪,用于全程检查心跳、血压、呼吸
- 麻醉药物注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麻醉方式,常用静脉或椎管内注射
- 麻醉深度调整:根据患者应答和身体反应,随时调整剂量和使用补充药物
- 术中镇痛控制:针对手术刺激(比如骨折复位),都要适时添加镇痛药和血管活性药
实际上,手术中多数人是“感觉不到,也记不住”过程的。麻醉师会撑起“安全网”,防止生命体征不稳,避免术中突发情况带来的风险。整个环节,就像飞机飞越气流,麻醉师就是机长,替乘客稳稳落地。
05 麻醉后的恢复与管理
手术完成并不意味着麻醉工作的结束。患者醒来后,进入恢复室,会有专人监测恢复情况。主要关注点包括:
- 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心率、呼吸、血压,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变化,防止脑部、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 疼痛管理:术后常规使用镇痛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等,减少术后疼痛,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活动能力。
- 术后并发症防范:老年患者要特别小心肺部感染、血栓、压疮等风险,经常调整体位,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和抗生素。
- 药物反应观察:围术期和术后药物使用较多,须注意有无皮疹、过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以那位79岁男性患者为例,术后持续监护,合理镇痛、补液,并防止骨折带来的卧床相关并发症,让恢复期更加顺畅。实际上,麻醉后的管理往往直接影响到整体康复速度。
06 术后疼痛管理与康复建议
手术结束只是康复的开端。右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要有系统的疼痛管理和康复措施,帮助身体从骨折和麻醉中恢复。主要建议如下:
- 合理使用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COX-2抑制剂等有助于控制术后疼痛。听从医生用药指导,不自行加量或停药。
- 营养支持: 术后恢复需要蛋白质和高能量食物。可以多吃瘦肉、鱼、豆制品,以及新鲜水果蔬菜,帮助伤口愈合和体力恢复。
- 活动与理疗: 医生会根据骨折情况,逐步指导起床活动、肢体功能锻炼。有计划地进行关节和肌肉活动练习,可以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 预防感染和血栓: 保持伤口清洁,按时使用抗生素和抗凝药物,协助防范常见的术后感染及血栓形成。
- 心理调适: 术后卧床,容易有消极情绪。家人和护理人员可以主动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鼓励参与康复锻炼。
简单来说,术后康复的关键在于“循序渐进”:疼痛控制到位、营养充足,活动科学安排,有问题及时就医。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卧床带来的并发症,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07 如何科学预防股骨转子间骨折和术后并发症?
股骨转子间骨折大多发生在老年人,防跌倒和骨质疏松管理尤为重要。要从日常饮食、运动和生活小细节着手,具体建议包括:
- 钙质丰富食物:鲜奶、芝士、酸奶富含钙质,有助于增强骨骼硬度。每天一杯牛奶或者酸奶,尤适合中老年人。
- 优质蛋白摄入:瘦肉、鸡蛋、豆制品提供充足蛋白,有利于骨折愈合与肌肉健康。
- 维生素D补充:鱼类、蛋类、蘑菇等富含维生素D,可搭配户外阳光,帮助钙吸收。
- 规律锻炼:散步、慢跑、太极等都有助于增强身体协调性和肌肉力量。每周保持3-5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活动,对骨骼和关节功能提升非常有效。
- 居家防跌倒:整理地面杂物、加装扶手、选择防滑鞋、有夜灯等细节,都能降低意外跌倒风险。
- 定期健康检查:随着年龄增长,建议每年做1次骨密度检测,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和骨骼问题。
- 情绪调节:积极的心态有益康复,适量社交和家人陪伴也是好选择。
如果发生骨折或术后出现持续性疼痛、不适、发热、红肿等情况,建议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诊,请专业医生和康复师协助康复。预防措施虽然简单,但坚持下来,却是保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 Bhandari, M., et al. (2009).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hip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trials."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91(2), 294-303. PubMed
- White, S. M., & Moppett, I. K. (2012). "Anaesthesia for hip fracture in adults."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108(S2), ii126-ii136. PubMed
- Chesser, T. J. S., et al. (2016). "The management of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 11, 177-184. PMC




